天下是有“免费的午餐”的
___记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和它的免费素餐

你在旅途中收获过意外的惊喜吗?譬如说,他乡遇到了故知?譬如说,参观了一个计划外的景点?抑或买到了心仪已久遍寻无着的纪念品?
这次我在新加坡可是实在在地收获了一个惊喜。那便是在去朋友家的旅途中,巧遇了一座闻名世界的居士林——“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亏得女儿的常住新加坡的朋友提议我们徒步前行,说是可以看看沿途的街巷风景;更亏得他那大约五六岁的儿子在前面滑着滑板,将我们远远甩在了后面,自己一闪就进了一座“庙”,于是我们自然跟进。刚进院子,看见了巨大的缅甸卧佛,进大殿看见了高耸的金光闪闪的含笑菩萨,我断定,我是进到了与我们同属一脉的新加坡的“庙”。
但这新加坡的“庙”毕竟与咱中国的不同,菩萨面前的香案上没有点燃的香烛,亮着的是电光莲花和其他的电光灯烛,摆放的花篮怒放着鲜艳。所以殿中全无我们庙里那般香烟缭绕。
那么这“庙”就不兴上香吗?当我转到另一扇大敞着的门外,见朋友的儿子正用稚嫩的小手点燃了一支香,双手合十对倚墙而立的一座小神像拜过,然后插进了盛满灰烬的香炉。原来,香,是要上的,只要一支足够表虔诚,而且还得在门外。再看卧佛脚旁的提示牌写的是:”“请勿点油灯或莲花烛”。敬神佛讲环保,讲安全,新加坡做到了。顿时我对这座“庙”有了好感。
小孩儿将滑板车交与爸爸,重进内去。在一个长形纸盒里挑选了一颗包着彩纸的糖,而他的爸爸并不阻止。我担心孩子会受到工作人员的责备。孩子的爸爸一直在用法语与女儿交谈着。女儿笑着转述:每经过此地,他儿子都会进来上香并取一粒糖。你们看,那边的饭堂里正开着晚饭,人人可以进来吃,供应的是免费素餐。说着,我们的脚步移向饭堂,同时心里疑窦丛生:虽说“庙”是行善的地方,但素餐免费,且365天人人可以来吃,我将信将疑。女儿将我的疑问又转述给法国朋友,他作了详细的解释。首先他指出我错误的叫法,这不是“庙”,而是“居士林”,是居士们活动的场所。下面他的介绍,引起了我母女的浓厚兴趣:这是新加坡佛教唯一的居士林,至今已逾15000多居士。这里供应免费素餐是从80年代开始的。“知道吗,每天三餐,外加下午茶点,都免费,平时有上千人来呢,到了周末,要多到五六千人哦!”“那么如果你来吃,可以吗?”法国人笑了:“当然可以了,但我能自己解决,为什么要加重他们的负担呢?”我们走进饭堂,一排排的长桌后就餐的人还不多,许是时间尚早有需求的人还没到吧。但我看到就餐者像参加自助晚宴似地从各个大餐盘里取菜,从不锈钢桶中舀起红豆汤,态度从从容容。又像在家里一样自自在在。我当时那种感觉,就像置身在单位食堂里一样亲切,区别是这里并无喧哗。可能是习惯使然,也可能是为了显示人人都可在这里取食,法国朋友父子都在水果筐里各拿了两块苹果吃将起来。并告诉我们:“这里备了大量的面包,还有咖啡;半夜里你进来吃,都可以自己动手做的!你们注意到了吗,居士林里是没有门的。”这个西方人士很为他客居的新加坡自豪。对居士林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善行赏识有加。有着拍照瘾的我所到之处,常常咔嚓个不停,但那时那刻,我眼望着面前悠然进餐的食客,和进出送餐勤勉服务的居士,我羞于将相机开启,我不能到这么一个神圣的地方来猎奇,食客的尊严,免费场所的家常氛围是我第一要维护的。所以,我带回的此地的照片不多,也在乎此。
出居士林,我依然有些疑问萦绕心间:一个人,一个机构,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两件好事也容易,但几十年做下来,并打算一直做下去,谈何容易?带着这样的疑问,回国后的我迫不及待上网查询有关资料。大量的资料综合起来还原了一个更立体更真实的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该居士林成立于1934年。现在主持居士林工作的林长是李木源居士。居士林素餐供应虽说繁重,但专职厨师仅有四名,全仰仗上百名“厨房助理”分工采买、烹煮饭菜。他们无一不是义工。目前居士林的义工已高达1500多名,可喜的是,他们来自新加坡的各个阶层。
居士林每天的免费餐要吃掉200公斤米粮、二三百公斤的蔬菜水果。那么这庞大的开销靠什么来支撑呢?这在做善事成风的新加坡已不成问题——各界的善心人士除了捐款之外,会自动自发地送来蔬菜、食油、瓜果。有一车一车送的,有全家老少人手一袋米一袋果地送的。民众细水长流的支持加上政府固定的资助,使居士林的免费素餐顺利供应到如今。
有人问:“居士林为什么不设门呢?”林长李木源答:“为什么要有门呢?你要吃多少就有多少,我们这里来者不拒,。。。。。。试问在西方极乐世界吃饭要不要钱?”这让我猛然想起,居士林入口有一对联:空门不必关,净地何须扫。原来这是新加坡人可以自由出入的家啊!
据说,新加坡极少乞丐(此行我也未见)。当地人说,无钱吃饭,大可不必担心,新加坡有一个免费大食堂——居士林。评论家说,它在一定程度上协助政府减少、防范了罪案的发生。
这次旅行,新加坡的美景愉悦了我的眼睛,新加坡人的善行更洗涤净化了我的心灵。一个人心向善的国家是个有希望的国家。这就是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对我最大的教诲。

缅甸玉佛

慈眉善目的佛像

朋友家的孩子在上香

悬挂在墙外的醒目条幅

饭堂一角的就餐者

这是居士弘法讲经的佛厅

这是慈善人士捐赠的“丰牌鲍味白灵菇”
此文经我縮写已于2011、12、28
刊发在新民晚报“夜光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