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一座没有机场的首都

熊是伯尔尼的名片
国家的首都,会没有机场?我不敢相信,然而却在旅游中确确实实地经历了,那便是瑞士的国都伯尔尼!要乘火车可以,那就驱车9.6公里到城东南的贝尔普穆斯乘定期航班飞苏黎世吧,而且还得是在夏季。
但游人蜂拥而至!
在伯尔尼到底能看到什么呢?
我们是从弗莱堡坐旅游大巴到达伯尔尼的。途中穿越了它的新城区,所喜新城区限高,车窗外景色尽收眼底。凡旅游者钟情的都不是大同小异的新城,所以,我们在清澈的阿勒河边老城区的街口停了下来。阿勒河像界河一般将伯尔尼划分成新旧两城。就在我们驻足欣赏河边绿树丛中万点红的屋宇美景时,猛听游伴大呼:“看呢,熊!”随着指向抬头仰望,见一头黑色的熊(是标本?)正在空中的铁丝上作走钢丝状站立着,“伯尔尼”即“熊”的意思,呵呵,显见它就是伯尔尼的实体名片了。我很好奇,一座城市何以要以“熊”来命名呢?原来,该城市的创建者伯赤脱德.冯伯爵是个打猎爱好者,他说他要把打到的第一头动物来命名城市,结果那天猎到的第一头就是熊!好吧,我们就进入这有着800年历史的熊都一揽胜景吧。
熊的传说无异于开胃酒,我们游兴大增。
伯尔尼老城区的主干道长约2公里,石子铺就,路面很窄,但见在窄窄的街道主轴线上等距离地矗立着11座喷泉雕塑,底座是方形的水池,泉水自四面池壁泉孔涌出,池中间的高高的立柱上,站着的是色彩鲜艳的神话人物,11座喷泉上的雕塑各不相同,姿态各异,美不胜收。我说,这座城也该叫做“泉城”啊。同游者应道,伯尔尼就有这个别称。导游介绍,这11座喷泉不仅可以观赏,它还有消防作用呢。据说,1405年一场大火将长街烧毁殆尽,伯尔尼人不仅用石头重建了两边的房屋和教堂、钟楼,而且从长计议,在街中等距离造了喷泉,观赏、灭火兼用。好则好矣,然而街道更拥挤了。还别说,到这里似乎就是专为来看它的拥挤的,看吧,在被11座喷泉分割成两半的路面上,铁轨在阳光下闪着银光,不时有红色的电车在铁轨上爬行,更不可思议的是,人口总量才13万多一点的伯尔尼人还居然让无轨电车来凑热闹,扬起你的头,便见蛛网似的电线将湛蓝湛蓝的天分割成了碎片,这也是旧城区的一大景观!在有轨电车与无轨电车交错开来的时候,我们行人赶快跳向两边的拱形长廊,长廊里阴凉静谧,特色店鳞次栉比。廊中行,左可以看店,右可以看街。一旦看到街上无车爬行,立刻从拱门里钻出,看雕塑看教堂看钟楼看长廊旁逸斜出的白十字红国旗。
在接近市政厅广场的街的尽头,是游客簇拥的地方。那里矗立着一座建于12世纪的天文日历钟楼。年代是久远了,但钟依然年轻,它能显示日期、时间、日月星球的位置,到正点,由最高处钟楼里的小铜人打钟报时,拱门上方红色钟面的右侧就会有各色小动物依次转出,我们也等到了那一刻,领教了塔钟的久远的生命力。
走了一条长街,我感叹伯尔尼人对什么都保存得这么好。但外省人却经常调侃伯尔尼人,说他们生活懒散、不喜与时俱进,什么都好保持原状。我想,现在的伯尔尼市民,对他们的祖宗肯定要谢天谢地了,若不是他们“什么都好保持原状”,会有游客的纷至沓来吗?城市的钱袋子会这么满吗?
另有感慨的是从钟楼转到了市政厅广场,那里坐落着宫殿式的联邦政府大厦。但,我的第一感受不是森严肃穆。大厦前不见荷枪实弹的警卫,也不设几米线以防恐怖分子抑或鸡鸣狗盗者靠近。倒像极了来到的是一个大集市。你看,花摊、水果摊、蔬菜摊、旅游品摊,挤挤挨挨,连成一片,一直延伸到政府大厦门前,那不识相的马车夫还硬在逼仄的摊与府门中间穿行。广场上另有人见缝插针地摆开巨型的瑞士棋站着对弈,遮阳棚下的老者品茶观棋,一派和谐亲民的景象在政府门前呈现,让我惊煞、羡煞并赞煞!
伯尔尼可以骄人的太多太多。史载,1848年恩格斯曾在这个城里指导过瑞士工人运动,列宁于1914至1916也曾居住此城,异地领导了俄国的革命斗争。在长廊经49号,看到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故居铭牌,知道他在此写就了尽人皆知的《相对论》。由于时间关系,未入内参观。
悠闲的伯尔尼人,“什么都好保持原状”这才给世界留下了财富,呈现了看不尽的风景,相比她的赐予,有没有机场还那么重要吗?

美丽的阿勒河

上下两尊雕塑喷泉


一雕塑的上半部

一雕塑的下半部水池

建于12世纪的钟楼

有轨电车开来了,道路更窄了

密如蛛网的电线

内辟爱因斯坦纪念馆

这是一座不大的教堂,另有更大的不及参观

我身后就是伯尔尼联邦政府大厦
蔬菜摊摆到市府门口喽

各式摊前人群熙攘

人家的蔬菜小模小样,看来没加膨大剂

市府广场前对弈

广场前休闲的老人

正碰上广场有人搬家
2011、8、11 刊于新民晚报“旅游城市”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