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怀浙兴里____老邻居素描

(2010-03-26 16:43:37)
标签:

杂谈

                                                 再怀浙兴里

                                                   ——老邻居素描

再怀浙兴里____老邻居素描

                             2006年我重回旧里,与隔壁程老师及其女儿合影

    大凡,一个地域,被人多次提及或纪念,多半不是已经不复存在就是拆迁在即了。你看,一个浙兴里,先有王幼敏先生的《怀浙兴里》,后有管锡培先生的《也怀浙兴里》接踵见报,这就让我这个老浙兴人心慌慌,意乱乱了,莫非又起了“浙兴里快拆了”的风声?两先生你赋我文地一“怀”二“怀”,是对尚健在的浙兴里预先表达的深切怀念与殷殷挽留。此情正是我意,然而,说句扫兴的话,浙兴里,任我们怎样地一“怀”、二“怀”、再“怀”,她也难逃被拆迁的命运:她,老了,她已经承载不了我们和我们下一代的生活重压了。

    我之所以这么说,乃因我曾两次去那里寻根。结果是她的破败让我惊心,她的苍凉让我心酸。欣慰的是,所遇健在的老邻居、已故老邻居的后辈,都对我以客相待,那温暖,那亲热,不由我不重回与之相处的温馨日子。。。。。。

    浙兴里的住户习惯后门进出,但正对我们后门的那排200多号的邻居却有好几户是走前门的。例如209号的郁家姆妈,214号的山东大娘,就与我们这排的十分相熟。山东大娘嗓门大,她呼唤孩子归家的那声“小新生,回家吃饭喽”是邻居们耳熟能详的音乐,唤回了自己的孩子,也搅散了一盘鏊战的棋。这一片里起得早的当数山东大娘,有时,我刚开门就见大娘噔噔噔迈着小脚怀抱着一把宝剑从儿童公园锻炼回来了。她是我母亲一天不见就想得慌的好姐妹。特别在我母亲瘫痪的那段日子里,她为我母亲解了不少寂寞。当我母亲听到一声“小胜月的妈,你咋样了啊?”一准知道,山东大娘驾到了。在晚辈头上加“小”的,除了大娘,谁会这么叫呢?这一声透着亲切的叫声早已成了唤不回的绝唱。

    209号的郁家姆妈也是我家的常客。听郁家姆妈和我母亲对话,常常让我发笑,一个操着江阴普通话,一个纯一口北方话,她俩十句里少说也有四五句要打岔,还得我翻译才能知其意。咳,奇了,就这样,也妨碍不了她们的密切往来,以至于,她搬走后,还常常来看我母亲。看来,语言真不是友情的障碍呢。

    母亲的瘫痪,我倍感愁苦。其一就是没人给我的孩子做衣服了。我只得硬着头皮红着脸到175号客堂间王师母处学踏缝纫机。王师母手把着手,让我从踏短裤学起,直至买了纸样,衬衫、外套、长裤都能马马虎虎对付了下来。这是一个漫长的“学生意”时段,直到我用补发的工资买了缝纫机。而我又只能在晚饭后和星期天去叨扰,严重妨碍了人家的休息,然而王师母一直脸色和蔼,王先生总不忘关照下次再来。这种恩情,叫我如何忘得?

    浙兴里的热心人太多太多,你看,我家的煤气灶是隔壁邻居盘的,我家的司别林锁是亭子间邻居装的,我走失的女儿是众邻居找回来的,连端午粽都是180号的巧手阿珠包的。她包的粽子有棱有角自不必说,连绳子都不用一根,粽叶尖尖穿进大鼻针,一针扎进粽腹,再用力一拉,粽子坚挺,你摔也摔不散的。可惜,愚笨者如我,至今没有学会。

    有一位与我家仅相隔两个门面的日本邻居不能不提。她矮墩墩的个子,扑粉的脸上画着弯弯的细眉,涂着红红的唇膏。在弄内居民都素面朝天的那时,她就是另类了。然而,大家对她是宽容的,连居委干部也不干涉,人家是日本人嘛。弄内邻居背后叫她东洋女人。这东洋女人总笑脸出,笑脸进。见抱在人家怀里的小孩儿,不是摸摸脸,就是塞块糖,用蹩脚的沪语说声:“老好白相哦!”待她进了后门,好事者就戏谑:“当心,东洋人的糖衣炮弹啊!”此言一出,激起一片“反击”声浪:不要瞎讲,人家是真欢喜小囡哦;她又不是日本帝国主义喽;这女人很苦的,听说近来外汇也断档了。。。。。。后来呢?后来她回了日本,大约在改革开放的头两年。将风情永远留在了浙兴里。

    在我的印象里,邻里间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甚至纠葛。这不奇怪,若大个浙兴里,门与门挨着,楼上楼下连着,“72家房客”,磕磕碰碰,在所难免。现在碰到搬出来的老友,笑谈此事,都觉着桩桩皆小事,谁也不会永远记着。是啊,有的当时就一笑泯冤仇了,契机往往是在夏日晚饭后后门的纳凉,你为我门前顺便泼洒了消暑的水,我报以竹椅子请落座,尴尬如傍晚的暑气,一会儿竟消了;有时在浙兴菜场排队买菜的挤挤挨挨中,就红着脸搭上了话。老邻里,哪有宿仇啊!

    我常常想,如若王安忆、王小鹰身处浙兴里,她们定能写出一部沪味儿十足精彩纷呈的弄堂风情小说。而我,仅能以此小文作为我对浙兴里的怀念与对老邻居的致敬了。

 

 

再怀浙兴里____老邻居素描

                                    这早已不是我记忆中的浙兴里了

再怀浙兴里____老邻居素描


                                    我从这扇门进出过三十多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