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遵循世贸规则  调整进出口税收政策

(2007-04-23 18:02:03)
 

遵循世贸规则  调整进出口税收政策

  遵循与运用WTO规则相结合的原则,认真研究调整现阶段进出口环节国内税政策,是履行会员国义务、实现担负责任与享受权益的统一、提高我国企业和整个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当务之急。

  一、实施进口产品与国内产品平等的纳税政策“入世”后,关税的保护作用下降,国外优势产品大规模进入并占领我国市场,必须加强国内税对国家经济安全、利益的保护功能,把特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进口倾斜税收优惠政策改变为进口产品与国内产品平等的纳税政策。为此,一要彻底清理占进口很大比重的机器设备以及其他产品的税收优惠政策,按照法定税率,全额征收进口环节国内税,以利于防范外国产品对国内同类产业的重大冲击,防范骗取进口免税和在国内骗取增值税抵扣。二是调整加工贸易的来料进口税收政策和管理,把不征、不退进口环节各税和过于宽松的管理改为按照国际通行做法,严格限定该项来料,使其进入属于“境内关外”有合格的隔离设备的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实行规范化的保税管理;未进入这些地点的,一律照章征收进口环节各税,以利于保护我国经济安全、利益,并防范对国内环境污染。三是改变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与关税同步减免政策,把国内税与关税的征税、管理区别开来,以利于进口环节国内税的征收与国内征税协调平衡,更好地贯彻统一的国内税政策,有效地加强管理,保护国内生产。

  二、进一步调整、改革出口退税政策2003年10月的出口退税机制改革,是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开端,它适应当前形势,区别不同产品,适度调低了退税率,特别是确立了对资源性产品不退税、少退税的新政策,建立了中央、地方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新机制,从而有利于消除财政和经济运行的风险隐患,缓解财政压力;有利于调整产品出口结构,促进外贸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保护国内自然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有利于合理调整中央与地方、沿海与内地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强化出口退税管理,防范和打击骗取出口退税。截至2004年4月10日,我国已完成全部清欠退税计划的91.7%,取得了缓解中央财政压力和调整产品出口结构的显著成效。但依据“遵循与运用WTO规则相结合”原则的要求,借鉴国际通行做法,从长远目标来看,还应在一些方面逐步调整、完善。

  一是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一般产品出口零税率。普遍实施出口退税零税率、全额彻底退税,是世贸组织规则允许的,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从长远来说,除自然资源性产品和紧缺物资,应贯彻限制出口政策,坚持不退免、少退免增值税、消费税外,我们应当积极创造条件,解决现存造成退税不足的税制和征管中的矛盾问题,让我国出口产品同世界各国一样,以不含产制国间接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使之与外国产品处于平等竞争地位,从而提高我国出口产品应有的国际竞争力,保证扩大出口。当前调低退税率,似是特定时期的权宜措施,虽有着较大的积极作用,但对一些产品出口,也不能说没有影响。2004年第一季度,我国就首度出现84亿美元外贸逆差,值得关注。

  二是要进一步完善中央、地方权责利对等、共同承担退税的新机制。国际上实行增值税共享的国家,通常是先从增值税收入中扣除出口退税部分,再由中央、地方分成,这实际是按中央、地方分享增值税的同样比例分担退税金额,这种做法值得借鉴。我们要创造条件,逐步实施,而不只是由地方分担超出2003年实际退税基数部分。同时也要完善出口地、货源地的地区间合理分担退税款的办法,对贫困地区分担退税款有困难的,可由中央财政支持,避免加剧地方保护主义、扭曲对外市场结构、分割国内市场。

  三是要进一步改革退税管理制度。这就是要按照“简化凭证、提高效率、加强控管、优化服务”的总体思路,进一步改革退税管理制度;要逐步取消出口退税指标分级管理办法,实现出口退税按实际退税率需要及时办理,并可建立出口退税“滞退金”制度,促进加快退税进度。

  四是要建立进出口产品国内税的协调平衡机制。这主要是指坚持国际公认的消费地所在国征税原则,实行进口产品全额征税、出口产品彻底退税,以利于在进出口市场平衡的基础上,使进口税收入与退税支出协调平衡,从而保证财政收支平衡。其次是在欠退税较多等特殊情况下,把新增加的进口增值税收入,首先用于出口退税,扩大退税资金来源,但绝不是出口退税都要用进口税抵补。因为它有原在国内产销环节已征增值税款作为退税资金来源保证,一般不宜改用性质和收入来源不同的进口环节国内税收入来抵充出口退税支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