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运动与时间体系对自组织以及它组织系统行为的影响(二)
日、月空间位置的变化引起天体信息的不同
一、太阳平静期间
地球有磁场,太阳有更强的磁场。太阳磁场喷射出去的带电粒子--太阳风的组成部分,沿磁力线在空间以每小时约一百万英里的速度流动,当太阳风向地磁层冲击并穿过地磁层运动时,风中的感应电流会产生一个附加磁场并使地磁场增强,好象地磁场受到压缩一样,地磁场所能支配的空间区域,其正对太阳一面为球形状,磁场边达10个地球半径的高度;而背日的一面,近似柱形,高度为地球半径的数十甚至上百倍白天与黑夜,生物体所受到的磁和电有很大差异。
当地球自转2个小时即一个时辰后,地球上某一点已转过30度,支配这个点的磁场发生了很大变化,那怕在一、二分钟后,地球也自转了15—30分的角度,并在公转的轨道上移动了几千公里,磁场也有变化,也即储存于人体的信息变了。
太阳风的主要成份是电离氢(即质子)和自由电子,除来源于太阳场的电磁辐射外,更重要的来源是日冕迅速膨胀的气体,这些带电粒子的温度高达160,000k度,它迅速飞向空间。地球可以看成被称沐浴在炽热太阳风中的一个岛屿;太阳风到达地球后,受到大气层和地磁场的偏转,35%被反射回太空,其余部分受到大气层和地磁场的阻挡,到不了地球表面,不然,地球上的生物就无法生存。不过,地磁场和大气层都受到带电粒子的强烈影响,加剧了地磁场的强度以至方向的改变,增加了大气层的能量,产生风、云、雷、电的气象变化,由于地磁场的南北极与地球自转轴并不重合,其间相差11.5度,这就使同样斜向太阳,比如早晚所受到的磁电和气象情况明显不同,也即每天12时辰都不同,相差一、二分钟也有不同。
从光照的强度上最好理解,中午太阳顶上正照,温度高;早晚太阳斜照温度低;晚上没有光照温度更低。伴随着光照的变化,气象也发生变化。每个时辰地球自转30度,光照发生变化。地球公转形成季节变化,使每个月的平均温度不同,这也是光照强度变化引起的。 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两种光照变化的叠加以及伴随其变化的气象不同,极大地影响人体经脉气血的运行,不同的月、日、时出生,储存于人体的信息不同。
二、太阳活动期间
太阳经常有黑子活动,并伴随着谱班、日珥和耀斑的出现。黑子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具有强大的磁场,是太阳本身磁场的500—4O00倍。黑子的出现,势必更加强烈地冲击地磁场和大气层。耀斑是太阳活动最为壮观的现象,它是电磁辐射的猛烈爆发,温度高达两千万度,在极短时间里释放出巨大能量。打个比方,如果能捕集到一个耀斑的能量,就能满足全世界一亿年对电能的需求量;太阳耀斑期间,来自太阳的紫外线和X射线的辐射为太阳平静时的10一100倍。
耀斑的辐射和地磁场的扰动带来了地球的空间区域一一大气层、电离层、磁层的扰动,使其热力学、化学过程强烈变化;大气层的电闪雷鸣更强烈;电离层干扰了无线电通讯;磁层的扰动使罗盘的指针胡乱跳动;在两极高纬度地区,带电粒子常常同氧原子和氮原子相撞使它们处于受激状态或发生离解,这些受激原子在返回较低能级时,发射出可见光,这就是极光。在此时出生的人,常常有他的特殊的命运规律。
文章引用自:http://A57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