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庸的“前世今生”(获二等奖作品)
(2024-07-03 16:25:39)
标签:
获奖作品名单健康教育历史情感 |
分类: 散文 |
“千古上庸”杯征文(文学类)
水码头、悠久、繁华;“金銮殿”、富庶、辉煌;旅游名镇、蝶变、璀璨……这些关键词都可以用来“描绘”上庸的“风花和雪月”,都可以用来“记叙”上庸的过去和现在。那么,上庸的“前世今生”又是怎样的呢?
竹山上庸原来叫田家坝,曾经是著名的水码头——水上交通的枢纽,东边与深河、九华林场相接,南边与官渡毗邻,北边与潘口、溢水交界,是上庸古国都城所在地,位于“四水归池”的圣水湖畔,南水北调工程的核心水源地。
昔日在田家坝流传着这样一首好听的歌谣——“官渡府,峪口县,田家坝是金銮殿。”这首歌谣足以“证明”田家坝的富足和辉煌。歌谣经久传唱,也意味着田家坝的繁华和历史源远流长。原来的田家坝有田、王等四大姓氏,每一姓氏住户都很多,按先来后到的“原则”,“田”姓先来,所以“美其名曰”——田家坝。而实际上却是有其名无其实,历史上真正在田家坝有威望的是王氏家族,在田家坝称(霸)当“坝”(霸)主的是一个叫王应魁的人。
相传王应魁是湖北省麻城县八角庙三盛湾的人,他孤身一人背井离乡来竹山经商,从一个流浪小商贩变成一个通达九州的巨贾,创造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商界传奇,王应魁发家后,王氏家族顺理成章的成为富甲一方的豪门望族,于是,就在官渡河和泗河交汇的两河口——田家坝的北边买田置地,大兴土木,建起了三盛大院……三盛大院是王氏家族生活居住的地方,整个大院成“王”字型建筑,意思是一族三大房,面积约100多亩,房间就有一千多间,大院内有48个天井,门前有一对石刻青狮就像故宫太和门前的青铜狮子一样威武、凶猛,屋前有大戏台,窗棂上的木刻图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屋后的“花园”,可以与《红楼梦》里的“大观园”相提并论。
三盛大院建造于清朝嘉庆年间,“王三盛”是王氏家族的商号,人们也将王应魁尊称为“王三盛”,这种称呼与“沈三万”如出一辙。慈禧太后曾亲笔题书“王三盛”匾额相赐,意为人盛、地盛、财盛。在田家坝一带“谈王色变”的确是不争的事实,在上庸有“王家钱财堆成山”一说,这种说法其实在那时一点儿都没有夸张。
清朝嘉庆年间,虽然没有钢筋混凝土,没有彩铝不锈钢,没有钢化断桥铝,但是,三盛大院的建筑有金龙盘柱,银风衔榫,有铜狮子压正房脊,玉麒麟巧卧偏房、厢房脊,还有银锭做瓦沟的“瓦当”,铜角子做柱脚石礅的垫衬。画栋雕梁、屏风门楣,院内木雕石刻中的人物、花鸟虫草、飞禽走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所有的天井和地平都是用条石砌成的,影壁墙高大雄伟,非常气派。到处都突出了三盛大院的规模宏大,处处彰显着三盛大院的精致奢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堪称鄂西北最大的庄园式古建筑群。
遗憾的是,后来被一场无情无名的大火,烧尽了“三盛院”的一世盛名和半生浮华,让“三盛院”毁于一旦,起火原因永远在“调查之中”,无从考证,这起火灾也成了“千古疑案”,只有大火之后留下的残垣断壁和幽然枯树在那里诉说着世事的突变和风水的轮流。
堵河是一条黄金水道,把田家坝分成了北坝和南坝两个部分,南坝好像是“绿叶”,北坝好像是“红花”,北坝的老街素有“小上海”之美称,早在明清时期,曾是著名的水码头和物资集散地,这里一度集市密布,商贾云集,商人、船只络绎不绝,那场面真的是“百舸争流竞风帆”啊!当时有杨泗庙和黄州会馆等6个庙宇和会馆,黄州会馆是黄州商人在北坝老街集资兴建的,是用于沟通感情、祈福平安、交流经验、表达思乡之情的专用场所,船只出行时会馆里会演凑“黄州点子”表示隆重的送行仪式,庙里供奉有“义薄云天”的关羽神位,还有一棵千年桂花树,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黄州古庙宽无比”说的就是黄州庙气派不凡。属于前楼后殿的格局,前面是六角戏楼,后面是大殿,雕龙画凤,描金贴银,精美绝伦,正殿气势高大宏伟,大小梁柱就有40多根,梁柱的位置不同,梁柱的大小也不一样,有石柱,有木头梁柱,梁上雕刻有祥云图案,梁柱之间雕有一对鲲鹏展翅木雕,列架的上面,有两个大力神肩扛横梁,像是拾级而上,正殿脊上镶有八仙过海的图案,正中镶有一只麒麟。房顶两侧是高大的马头墙,飞檐翘角,像是两条腾空而起的飞龙,给大殿增添了一些神秘色彩。至于黄州庙的每一块砖上都有“黄州”两个字,现在可以理解为是黄州庙注册的一种特有的“商标”。
现在看来,当时黄州商人在北坝老街集资兴建会馆是很有前瞻性的。潘口修建电站时,田家坝整体拆迁,居民全部搬迁,在上庸新集镇盖起了庸派小洋楼,开启了新生活,潘口电站建成后,田家坝就成了一片汪洋大海。
由此可见上庸的“前世”就是有“水码头”、“金銮殿”之美誉的田家坝。
不过,现在好了,政府出资把“三盛院”重新修缮后,一举成了上庸镇的地标性建筑。上庸的三盛院被称为湖北的“乔家大院”,走进三盛院不禁让人感叹它的恢宏气势,不过,上庸新集镇的三盛院是依照王氏老宅的建筑风格复建“刷新”了的,飞檐翘角,红墙黛瓦,高大的马头墙,“犹存”昔日的“风韵”,走进“刷新”的三盛院,似乎有一种人在院中行走,思绪却穿越了时空的感觉。
古庸国从夏朝开始,绵延于两汉,繁华于魏晋,强盛于明清,算起来有3600多年了,这里文化底蕴很深,“庸人自扰”、“朝秦暮楚”、“附庸风雅”等著名典故都与上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独有偶,曾经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历史上第一位太后,宣太后芈月和当时的庸国也“源远流长”——剧中的主人公芈月从楚国远嫁到秦国的时候,庸国是必经之地,中途因为各种原因在庸国停留了很长时间,这期间遇到了庸芮,芈月和庸芮的偶然相遇,可以说是一段“最美”的相遇——成了终身的蓝颜知己,庸芮是庸国的后裔,秦国的贵族和大臣,他风度翩翩,精通秦、楚两国的文字,在庸芮的鼎力帮助下,平定了秦国内乱,芈月成了历史上第一位太后,宣太后,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芈月的“军功章”里也有庸瑞的一半。
上庸,是千年古镇,地处秦巴腹地,庸国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之一,有3600多年的历史,萌动于夏朝,绵延于两汉,繁华于魏晋,勃发于明清。“朝秦暮楚”、“附庸风雅”等典故都源于这里,这里地灵人杰,人文荟萃,文物璀璨;这里有上庸八大景观,有商业巨贾王应魁,有风云人物庸王,有皮影、剪纸大师,有三盛院、黄州庙等古代建筑;这里有家喻户晓的美景,也有“鲜为人知”的故事;这里是水上运动比赛项目的最佳训练地;这里是摄影师拍照、画家写生、文人墨客创作的打卡地;这里是宜居、宜业、宜游的理想地。感恩大自然的馈赠,这里有神奇的青山,有灵动的碧水,天地精华,山青水秀;这里有圣水湖湿地公园,有九华山天然氧吧,有秦巴庸派风格建筑,感恩堵河母亲的滋养,这里有绝世的容颜。
时节如流,岁月如歌,田家坝的“风花雪月”已经成为历史,“此情可待成追忆”!纵观田家坝的蝶变,可以说潘口电站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而鄂西生态旅游圈建设则让上庸“锦上添花”。上庸曾获得过“最佳宜居奖”且一举成为国家级生态乡镇。
上庸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华夏文明的活载体。历史悠久的田家坝是上庸的“前世”,2010年2月5日,经过省政府批准,改田家坝镇为上庸镇,上庸的“今生”是田家坝的华丽的转身——成为上庸新集镇,成为“水乡小镇”,成为“荆楚最美村镇”,成为全国旅游名镇。素有“金銮宝殿”之美誉的上庸,真的不亚于“中国江南第一水乡——周庄”,今天,它正像镶嵌在秦巴土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熠熠生辉,光芒闪耀。
前一篇:“千古上庸”杯征文获奖名单
后一篇:“钱”——俗,也不俗!(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