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PM2.5和口罩的那些事儿
(2011-12-07 20:20:16)
标签:
pm2.5口罩空气质量杂谈 |
分类: 文字战争 |
近日,网络媒体和实体媒体上频频出现一个莫名其妙的新词——PM2.5。
PM2.5究竟是什么意思?百度百科里说,PM是颗粒物,2.5是指直径2.5微米,合起来,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这种小小的颗粒物竟然由此强悍的破坏能力,最恐怖的是这种颗粒存在于空气中,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着,也许在某一个吸入的时候就引狼入室了。我们简直就是生活在定时炸弹的威胁之中。
我第一次看到PM2.5是在网络上一则不慎起眼的小新闻。那新闻里说,在PM2.5是否予以监测以及公布尚未下定论的时候,南京气象的新浪微博率先公布了当日PM2.5的监测数据,随即南京发布的新浪微博立即转载。而古怪之处也就在这里,南京气象在发布了这条微博不久之后便删除了这条微博,原因不得而知。
当时,我也不过是把这么一条消息当成一个不解之谜一类的乐子看待。但我不曾料到,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PM2.5的曝光频率高到无词能及,即便是当红的一线明星拍马都赶不上。接下来的新闻比较普通,说北京突起大雾,能见度低,天气阴霾云云,末了加上一句空气质量下降。乍一看,最后加上的这一句似乎有些无厘头,大雾又不是没见过,空气质量下降也不是没听说过,但把两个连起来说,起大雾说明空气质量下降这还真是头一回见识。于是,我细细查找了更详尽的报道,PM2.5的身影再次出现,所不同的是这一次它从跑龙套变成了大反派主角。
就像是传染病一样,这大雾也在各地频频出现,多地发出了大雾的黄色警报,而罪魁毫无意外都是PM2.5。
与糟糕的环境质量相比,公众更不满的是气象环保部门制造的信息“灰霾”。环保部门迟迟没有公布PM2.5监测数据——环保部负责人公开表示,不能立即公布PM2.5的原因是,“需在全国统一开展PM2.5监测涉及仪器设备购置安装、数据质量控制、专业人员的培训、财政资金的支持等大量系统的准备工作和能力建设工作,因此在全国范围内难以立即开展PM2.5监测工作”。
这一位的说法很官方,大打太极,说了一圈各种困难,但最关键的却没说出来。而另外一位的说法就比较坦诚了。环保学者杨斌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在全国范围内公布这个指标条件还不成熟;但是,像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已经完全具备监测PM2.5的技术水平,不能因为政绩上可能会不好看就拒绝公民的知情权。”
但不论如何,PM2.5的数据还是没能公布。于是,僵局出现了。人们都知道PM2.5就潜伏在自己身边的空气里,但并不知道PM2.5的具体数量究竟是多少,因为知道的人说因为全国没办法同时公布所以局部也就不公布了。这让人们有一种明知会遭殃却不知到底怎么个遭罪法的焦虑感,就好比一个人被判死刑却不知道行刑日期,每天都活在煎熬之中一样。
所谓惹不起难道还躲不起吗?于是一样平日不起眼的小商品托PM2.5的福瞬间咸鱼大翻身变成了热卖商品。这样小商品名字叫口罩。
来自淘宝商城数据显示,仅4号当天就卖出3万多只口罩,比此前两周平均销量翻了3倍,其中2万多只被北京地区用户买走。
然而,买到口罩的还别忙着高兴自己将PM2.5成功隔绝了。媒体上陆续出现了各路专家解读口罩防PM2.5的有效性。最后的结果是,棉纱太薄太稀疏的口罩是不顶事儿的,顶事儿的口罩一般是厚到会影响人们呼吸的。
还没等口罩热销事件告一段落,环保部门的身影又在媒体上出现了。
备受关注的PM2.5标准征求意见期间收到了1500多条反馈意见,普遍赞成将PM2.5作为一般评价项目纳入空气质量标准,有的还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应提前实施。
环保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环境保护部将结合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吸取和采纳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完善标准草案,争取尽快正式发布。二次征求意见稿的最大调整是将PM2.5、臭氧(8小时浓度)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这也是我国首次制定PM2.5标准。
闹腾了半天,这位唯一的知情人总算是“顺应民意”地愿意公布PM2.5的数据了。
从最开始看到PM2.5的消息直到最近的新闻,我们可以整理出一条这样的办事流程:规定和实际操作冲突——些许人要求处理——大打太极陈述困难(基本上都是外不困难,关键困难只字不提)——意见征求会(听证会)——顺应民意予以处理。
不正常是从第三个环节开始的。这里面的困难本质上是上下级之间的冲突。下级想解决问题,但上级为了各种不能明说的原因不予批准,于是下级兴师动众收集民意,携民意以逼上级,最后事情得以解决。不得不说,这做下级真是不容易,在得到民意支持之前只能口是心非解释领导指示,得到民意之后虽然心口如一为民请命,但不免被人诟病,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这种办事流程在各种场中屡见不鲜,最后总是只能借力打力方能得以完事。环节冗余,办事无效率,因为上下不齐心。
言归正传,最后的结果总算是皆大欢喜的,PM2.5的数据被纳入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之中,人们知情了。
最后,友情奉劝一句,口罩要买着实有效的,比如医用外科口罩,那些华而不实的口罩除了当装饰品耍耍个性外一无是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