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中国的大学(三)
(2011-06-28 22:17:26)
标签:
杂谈 |
想象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大学也是如此,尤其是中国的大学。
老师上完课不再是耐心地等人请教,而是匆匆忙忙拎着包就走。
课程不再是从早到晚满满当当,而是七零八落,空闲的时间破碎而大把。
同学也是来自五湖四海,背景、教育、学力各有差别。一所学校招的人不一定都是水平均衡的人,由于知名度、报考情况等各种原因,一所学校可能在A省招的是尖子生,B省招的是中等生,甚至直接就是有的地方招一本,有的地方招二本,毕竟不是所有的大学都是清华北大,更多的人上的只是普通的大学。
所有的想象当落到现实之中却尴尬地发现没有载体。
落差导致的只有两种结果,两种极端的结果,一种是自暴自弃浪费青春,另一种是自强不息自我提升。
环境是能影响人,但环境并不能决定人,决定人的是人所选择的方向。就像《功夫熊猫2》中所说的那样,YOU ARE WHO YOU CHOSE TO BE。
不得不说,在一所普通的大学上学校,确实是很考验人的定性和自律能力。学校是不是985,是不是211,专业是不是国家级特色,是不是学校特色,是不是就业容易,所有的一切都成了影响学生心态的信息。于是人群分化变得更明显,用经济学上的术语叫做马太效应,堕落者越堕落,自强者越自强。
大学的时间就这样要么被毫无意义地浪费搁浅,要么被未知意义充实填满。没有人知道自己今日的选择和状态对于将来究竟会有怎样的影响。也因此所有人都坚持着自己的选择。
就像和一个人说因果轮回,前世今生,信的人没几个,更多人只是将这看成故事。
但我却以为,上大学最好抱着因果的心态,通俗点说就是相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虽然未来不可预知,但抱着这种心态能让自己更加理性而负责地选择自己的作为,而不是无所事事还心存侥幸在毕业时候收获硕果——除非家人帮忙耕种,否则这简直是扯淡。
持着因果论,相信有因必有果,相信一个人可以借着努力有所成就,这种相信能让自己过得充实而有意义,而不会空虚茫然。
当你选择沉溺于游戏之中的时候,好好想想这样做之后自己能得到什么。当自己选择专心治学的时候,也好好想想这样之后自己又能得到什么。如果想要昙花一现的欢愉,那么前者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想要先苦后甜的话,那么选择后者。
因果的心态能让人甘于吃苦,并且相信苦尽甘来。没有这种心态的人,贪图享乐,极致追求片刻的欢愉,在片刻的欢愉之后极度空虚,于是继续追寻片刻的欢愉,不可自拔。
用因果的心态审视自己的大学,用相信苦尽甘来的态度继续自己的苦行大学。
YOU ARE WHO YOU CHOOSE TO BE!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