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显示,7~17岁年龄段学生的耐力素质指标有所上升,而18-22岁年龄段学生(大学生)耐力素质指标仍呈下滑趋势。大学生的低体重率要高于7~17岁年龄段学生。在多数机能与素质指标的变化趋势上,大学生都不及中小学生。
作为在校大学生,我首先承认一点,这则调查显示的结果与现实情况高度吻合。
试想,一方生活严重不规律,另一方生活格外规律,哪一样更有助于体质的提高,这是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问题,谁都知道答案是后者。
表面上看,生活严重不规律,正是造成大学生的体质日益下降,以至于连中小学生都不如的元凶。
所有的课余时间全部奉献给电脑,硬是挤不出一点点的时间给锻炼。即便有,那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心血来潮,热度过了日子照样耗在电脑上。
晚上睡得越来越晚,或玩手机,或拿笔记本看电影,或夜聊,夜生活折腾得越丰富越好。早上起得越来越晚,管他上不上课,先把觉睡足了再说。从“今天睡,明天起”到“今天睡,今天起”是这种变化的生动写照。
……
大学的生活确实是比中学丰富多彩,因为归属于自己的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远远比中学时候多。而问题也出在这儿,大多数大学生严重缺乏对于时间的自律性掌控和安排,往往是反倒随大流被时间押着走,就好比一个人乞丐陡然得到了万贯家财却不晓得如何打理财产一般,这样的后果就是放任自流,醉生梦死。
在大学寝室,一个游戏可以玩得废寝忘食,一个QQ可以聊得昼夜颠倒,一份作业可以写个十天十夜。娱乐的事情可以丝毫不计较时间地去做,学习锻炼打扫卫生的事情多做一秒钟多痛苦万分,巴不得不做最好。
就时间而言,大学生都是一夜暴富的暴发户,只想着怎么挥霍,从未想过如何打理。正是这种心态造成了种种匪夷所思的后果,比方说极度排斥锻炼身体,体质越来越差。直观的事实也有许多,有跑步跑死的大学生,有中暑热死的大学生,种种离奇死法,简直是惊世骇俗。当然,这些枉死的事件里也有其他因素的存在,但大学生本身体质差是其中一个重头因素。
而反观中学生,他们的时间全然被学校老师掌控着,按时睡觉,按时起床,按时锻炼,按时上课学习。保姆式的教育就这一点而言还是有点好处的,起码它能让学生被“自律”。自律对于一个人的行为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自律的人很清楚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做什么更有益于自己,而一个不自律的人只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他不会去分辨什么事该做多少时间,什么事只是娱乐而对自己丝毫益处没有。中小学生被这么“他律”着,也就省去了分辨和自我安排的环节,只需要按部就班、像算盘珠子提线木偶一样就能达到表面上的“伪自律”。
“伪自律”,这既是保姆式教育的优势也是缺点所在。因为一旦离了这保姆,学生的“伪自律”就土崩瓦解,没人去给他排班,没人去拉扯他,再加上本就没能学会分辨事情和自我安排时间,只学会了唯命是从,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问题暴露得最充分的,就是大学生,看看有多少大学生奢侈地挥霍着时间,挥霍着健康只为一时欢愉,这不能不让人想起暴发户挥金如土的嘴脸。没有自律的外在压力,被自律就无法成立了。
可以这么总结,大学生的体质越来越差的缘由在于由于长期以来的保姆式教育导致大多数大学生缺乏自律性,进而导致进了大学之后严重失控生活严重不规律,最后体质一年不比一年,连中小学生都比不上,就像大学生们逐渐退步着的英文水平一样(非英语专业)。
但倘若把问题一股脑踢给保姆式教育,那这无疑是草率而鲁莽,况且这也改变不了什么,至少就目前而言,保姆式教育还会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就好比我们不能把现代人越来越懒于打扫卫生的原因归结于钟点工和保姆太尽职尽责一样,我们更应该把原因归结于那些能够被改变的方面,一味把原因归结于根本无法改变的方面那纯粹是逃避问题——不论这分析归结是如何一针见血入木三分,这样对于问题的解决才能有帮助。
我们可以把大学生的体质差归结于这么一个原因,大学生没自律性,没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那么处方也就很简单了,让他们没的东西变成有就成了,让他们有自律性,让他们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高校的宣传力度和实践力度都必须有相应的加强,比如说现在高校的体育课课时安排太少,可以考虑增加课时,相关的体育赛事也可以多多举办。
至于根源保姆式教育,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而且谈至今日也是了无起色,期待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那无异于痴人说梦,也就只能暂且先这么放任自流了,等哪一日那些所谓的条件啊时机啊成熟了再行考虑对策吧。这实在是一件让人沮丧的事情,靶心就明显地在眼前,可偏偏手头上没箭矢,只有一把弓而已。
PS:相关链接:大学生体质不如中小学生睡得少动得少是主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