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在人们印象中,高校里的必修课大多是一些有关专业的课程。在苏州经贸职业学院了解到,“苏州话”也成了部分专业的学生的必修课程。据悉,这在苏州高校内也尚属首家,而且如果学生不能按规定修完,可能还将影响毕业。据教程编纂者沈行望老师介绍:只要潜心的学习,基本上只要3个月的时间就可以用苏州话进行简单的交流了。
在第一次看到这则新闻时,我不禁为这学校的这种创新拍案叫绝。在这个英语考试比汉语考试还要盛行许多的现下,在这个学语言仅仅只是为了考级而不是为了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现下,在这个方言被普通话日益同化的国度,这种一反常态地将方言课设为必修课的举动,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入乡随俗。到得一个新地方,沟通交流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虽然说普及度极高的普通话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问题,但总也及不上用当地的方言和当地人交流来的效果好。方言能够更快更好地帮助一个人融入新的社会环境。
从这一点上来说,不论方言是否有助于日后的就业,背井离乡在异地求学的大学生都十分有必要学习方言。作为工具,方言的实用性以及针对性是毋庸置疑的。掌握一门方言,在未来四年的求学生涯里,大学生无疑能够更如鱼得水。
再者,任何一门语言都有它的学问,都完全有资格成为一门技能。所谓技多不压身,多一门技术多一门保证。假若一个人掌握着三四门语言,那么即便他没有任何其他专业知识,他也完全能够当一名翻译。语言掌握多了,无形之中就在自己身上多贴了一张“翻译”的标签。
如若毕业后有志于在学校所在城市发展,那么学习当地方言更是必不可少的课程了。与其出了校门再花时间学习方言,不如在校门里就把它漂漂亮亮地掌握好再出校门。这就好比一个人出门会先在家里把自己的仪表整理一番,而不会在大街上边走边照镜子又边梳头一样,功夫做在台下,上了台才做功夫的是自讨苦吃。就这一条而言,学习一地的方言确实能够帮助大学生在一地就业,毕竟方言对大学生在公司里的沟通交流和理解并融入企业文化是有着巨大作用的。物以类聚,两个操着一样语言的人总是更容易相处。掌握越多门方言,意味着掌握着越多地区的“社会通行证”。
可以说,方言作为一门必修课,是有着切实实用意义的创新,而不是徒有一堆空洞理论架子的创新。
当然,作为一门实用性的方言,希望该校在教学中更应该注意的是其实践方面的教学,理论上深奥的道道点到为止便罢。学方言纯粹是为了听说,而不是读写和应试,切莫让方言学习变成中学时候的英语学习,做卷子时候文不加点,到得见个老外开口说话时却哑口无言。
真正的学问不仅仅在书本上和考试卷上,更在平常点点滴滴的生活之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