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言碎语

(2009-11-25 16:06:27)
标签:

照片

爸妈

《平凡的世界》

读书

书评

杂谈

分类: 文艺青年

 一照片

表哥最近在QQ上找我要我妈的照片,我尴尬地回说我没有。

我确实没有,手机里,QQ空间里没有一张家人的数码照片。衣柜里,也没有一张泛着黄色的家人的照片。

我到异地求学的行李清单中没有家人照片这一项。

还记得我离家到南京求学时候的事情:那时我固执地坚持自己一个人来,再爸妈的软磨硬泡下才勉强同意他们送我到车站。我提着整整四大袋的行李孤身一人上了车,回头匆匆摆摆手张嘴笑了笑算是给妈妈姑姑的告别。我的行李中没有照片——那东西只会让我想家,让我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脆弱,所以我把它从清单中删除了。

在南邮的第一个月,妈一个礼拜就给我来两三个电话,几乎每个电话都问我“吃得习惯吗”“住得习惯吗”“钱花得够吗”。妈妈的电话一般都是周末来的,而周末一般是在住宿学校就读的表弟表妹回家的时候。

中学时候的我读的也是住宿学校,一般也是周末时候回家。

妈在电话里除了像“例行公事”般的几个问题之后,一般都是听着我讲述着学校的七七八八以及我的琐事。有时候我讲到一半故意停下,那个时候电话两头都是沉默。我问我妈说为什么她都不怎么讲话,她说你讲你讲,我听你讲呢。有时候我确实是讲完了,而妈好像还没回过神来,电话两头突然都沉默,静得呼吸声都能透过听筒听得一清二楚。沉默得时候,我和妈谁也没有挂电话。

爸也给过我两个电话,电话内容很简短,就“我还住得习惯吗”以及“钱还够吗”两个问题,然后两个人都说一句“就这样了”,然后电话就挂了。

他们在远方牵挂着我。

我回表哥说没有照片后突然觉得羞愧。我迫不及待地想证明自己的独立,我那么地迫不及待,却在迫不及待中无意地忽略了一直把我当小孩的亲人的感受。

我在想,如果爸妈知道我是为了他们压在心底才没有带照片的,他们不知道会是什么神情?是激动呢?是伤心呢?是感慨呢?还是百味杂陈?

我自嘲地笑了笑。

下一次,我会记得带上照片的。

二  《平凡的世界》

又把《平凡的世界》看了一遍,在异地,花了整整十周的时间。

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阅读的速度变得那么慢了,也许是我一直忙于经营大学生活,也许是其他某种说不出的原因。

第一部,也就是孙少平还未离家到黄原闯荡的那一部分我花了很长时间来看,速度甚至慢到了十页薄薄的纸张读了一整天。也许我在臆想中把自己当成了孙少平回味着他在家的感觉吧。

甚至于合上书的时候我有种错觉,我正走在孙少平曾经走过的路上,只是沿途的风景变换了。

记得第一次看这本书正是我初尝佛经的时候,那个时候看完的时候感觉在佛经和小说中找到了若干个契合点,不抒发不痛快,于是洋洋洒洒地写了书评。

现在看这本书,我感觉更多的是跟我的生活历程产生重叠和共鸣,衍生出无数细小的、微妙的难以付诸文字的感觉,我想这一次我是写不出像第一次那样洋洋洒洒的书评了。

时间会“强行”给一个人派送越来越丰富的经历和经验。而书,确切地说是文字,正是这丰富经历以及经验的载体。在不同的时间段读同一本书,会由于自己经历的增多而在书中寻找到更多的共鸣,也会收获更多的感受。就好比书是一个旅社,内置无数个上了锁的房间,而时间逐渐给读者一把又一把的钥匙去开启相应的房间获得一样又一样的感悟。

古语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然而旅社里的房间无数,百遍读书定然是不可能打开全部房间,获得完整意义的。我觉得应改成“读书百遍,其义渐现”。

待我第三遍,第四遍读《平凡的世界》时,我又会有什么的感受?那时会再诞生新的书评、新的读后感吗?拭目以待……

 

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