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被割裂的时空

(2009-10-21 16:43:54)
标签:

南京

被割裂的记忆

大屠杀

杂谈

分类: 文字战争

1

54名日本国会议员参拜靖国神社。

日本自拍南京纪录片遭遇尴尬。

……

在百度新闻首页的焦点新闻首页里,这样的标题扎得眼睛生疼。

记不得这样的新闻在过去的时间里反反复复出现了多少次。有些悲伤反复咀嚼后淡得彻底失去了滋味,比如祥林嫂丧子之痛,有些悲伤反复咀嚼后浓得彻底变成了愤怒,比如这样的消息反反复复、年复一年地出现。

日本那名青年导演导的片子叫做《南京——被割裂的记忆》。事实也确实如同片名,片子从拍摄到上映困难重重,上映后遭遇了比山高比海深的质疑之声,甚至于有日本青年质疑影片的真实性。这一段记忆,确确实实地,对于日本年轻人而言,已经成为了真空地带,被人为割裂了。这是在是很悲哀的事情,当以纪录手法拍摄的影片被质疑真实性时,我当真不知道去哪种影片里寻找真实性了。

不得不说,日本右翼文过饰非的本事确实无人能及,洗脑从娃娃抓起。日本的教科书对于这一段南京大屠杀史实采取了真空隔离的方式,就好比是隔离甲型H1N1病毒一般,唯恐在他们幼小的孩子心里烙下难以启齿的历史阴影。面对最纯真的孩子,他们最初选择了不知是善意的谎言还是恶意的谎言的处理方式,而后迫于压力又转而选择了只露冰山一角的方式,始终遮遮掩掩地。在事实面前,他们选择了逃避,投入了谎言的怀抱。

2

29岁的贤吾对影片感到漠然:“不管内容真实与否,都不会对日本人思想影响太大,最多只能当做是饭后谈资,然后过几天就忘在脑后了。” 
这是一个观众看完影片后的观后感。对于他的观后感,还能有什么话说呢?必须得承认,他的话很直白,但是也很实在。一部影片能改变什么?一部影片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倘若记忆被割裂是一种病症的话,那么这部影片仅仅是治标(也许连治标也够不上)的药丸而已。

不妨设想一下这种情况,这种病症始终没有治本的药丸治疗,这部分记忆在一部分人的脑海中始终被割裂,那么在若干年后,到底是谁有病呢?是那一部分记忆被割裂的人呢,还是那一部分记忆未被割裂的人呢?前者也许会反咬后者说后者无中生有,而后者很显然会据理力争。只是这种争执又是否会有结果?当时空流转制造出这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状况时,那个时候,孰是孰非呢?

在国学课上,我的老师曾经“大言不惭”地说道:“历史有百分之八十都是篡改过的,真正的史实大多已经灰飞烟灭了。”也许言过其实,但是不可否认,所谓正史和所谓野史上记载的同一件史实或多或少有差异,那么孰是孰非呢?时间已经让能断定是非的时候定格在过去了。

当关于南京的那一段惨痛记忆也出现这种尴尬情况时(其实现在已经出现了这种雏形了),悲哀和伤痛只能无奈地打破牙齿活血吞了——在悲哀和伤痛之中孕育而出的更为深沉而刻骨的悲哀和伤痛。

所谓治标不如治本,还是早些治本吧,争取药到病除吧,待到病入膏肓之时,那可真的是无药可医了。现在好多人一检查就是某某癌晚期,已经无药可医,只能坐以待毙了,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是早先只顾着治标忽略了治本,待到回过神来时,时间已经剥夺了你的机会。

3

当被割裂的记忆裂缝渐渐扩大时,当被割裂的记忆在时间的冲刷下变成齑粉时,时空也已经被割裂了,那道裂口是永远无法缝合的伤口,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被割裂的时空汩汩地流着血液走向死亡最终走向消失,在活在当下的人记忆中。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