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连环画大家黄全昌的线描艺术

(2008-09-17 15:33:26)
标签:

黄全昌

连环画

线描

文化

分类: 玉赏

昨天,在办公室一个同事的桌面上,发现了一本1978年版的《中国歌谣选---近代歌谣(第一集)》,引起我注意的是,这本书的六张插图都是著名连环画家黄全昌精心制作的。黄全昌先生1937年出生,那么,这些插图当是他41岁壮年时所作。六幅插图和六首歌谣相得益彰。大家欣赏一幅。

连环画大家黄全昌的线描艺术

 这一幅插图算是黄全昌先生比较早期的风格,与之相匹配的歌谣名字叫《洪杨到百姓笑》。画面三分之二构图的精到,空间的留白,主体的突出、人们丰富的动作和表情、猎猎的旗帜、烟云、雄壮的马匹、老翁和老妪的形象、左下角两个小孩动感十足的欢舞、一个胖小孩抱住洪秀全的样子,烘托出喜庆的气氛。尽管整个画面的气氛和构图有那个时代的印痕,但简洁的线条和人物刻画依然展示了作者的深厚的功力。

 

黄全昌先生是我接触连环画以来最为欣赏的画家之一。小时候,有一套《三国故事(上下)》、《水浒故事(上下)》的连环画风行一时,封面为画家金比白所作,里面涉及十几个故事,上海人美组织了戴敦邦、徐有武、陈惠冠、施大畏、韩硕、方瑶民、黄全昌等连环画大家精心绘制。这些画家风格各异,画风多样,两本连环画就能很好地表现出了两个古典名著的精神风貌,现在看来,真是经典之作,可载入连环画史册。

 

连环画大家黄全昌的线描艺术

在画家的连环画作品中,他个人的形象似曾相识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黄全昌 (1937.12—) 浙江镇海人(镇海出画家,贺友直大师就是这里的人)。擅长连环画、插图。上海人民出版社创作员。作品《中国十大古典悲剧》、插图《中国十大古典喜剧》等。《海瑞罢官》第二届全国连环画评奖获绘画二等奖、《打渔杀家》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获绘画三等奖等。

 

相对于别的画家来说,黄全昌先生的画作真可称得上是另类,自成一家。他的线条简洁明了,人物造型夸张,看惯了传统线描的人开始会有些不习惯。可是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就会越看越有味道。

 

连环画大家黄全昌的线描艺术

这幅画是获奖连环画《打鱼杀家》的封面:阮小七老矣,但依然是英雄。身体瘦成竹节,脸面瘦而长,胸肌发达,再加上大白胡子,再横握上一把刀,跨步站在船头,愈发显得强悍。花荣的儿媳妇----小七独女娇弱美丽,坚强孝顺,尽力撑船,为父亲担心。父女二人在白茫茫的江上寻仇,让人为父女俩人捏一把汗。那船是被画家斜在了画面上的,又有冲下来的意思---被人欺负得不能活下去,就要如此坚决啊。留下的空白,右上角用来写书名,左下角盖上画家的印章。着色很简单,调子是灰的,女儿的脸和头巾是唯一的亮色。封面要是画上斩杀恶霸的场面,就坏了意境。

 

黄全昌的线描造型是连环画迷争议最大的地方。中国文人画的线描不同于西方绘画中块面表现的方式,注重的是神似。传统中国画的神韵体现在线条的神韵上。

 

黄全昌的线条以筋骨取胜,七八十年代,他的线条尽管还没有发挥到极致,但却展示他严谨的传统线描和造型功夫。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著名连环画《打鱼杀家》《海瑞罢官》中,他的线条开始恣肆起来,山水画中石头的硬折纹理被他移植到人物的衣褶上来,线条果敢,如锥画沙,入纸三分,长线条一挥到底,短线条斩钉截铁,筋道得扯不断,如果没有坚实的功底,断不会有这么坚决,这种乱柴禾一样的线条充满了他的每一幅画作中,沧桑、拙直、高古、孤独、清峻,就像冬天落尽了叶子的高原乱树,有元代词曲家马致远《秋净沙》中的意味。当是时,徐燕荪、刘继卣、王叔晖等前辈大师的线描一统天下,海派画家能有这样的才气和胆气实在是一种创新,给画坛带来了线描的不同的声音,实在可喜可贺。有人说,黄全昌的线描偷工减料,就好像是简笔画。这种认识是极端错误的。一般说,简笔画的内涵比较少,而黄全昌的造型艺术就在这种看似简单,实则炉火纯青的线描技术中得以升华。无论人物的骨骼肌肉、还是衣褶服饰,都非常准确,一笔到底,干脆利落,很少涂涂抹抹;同时,装饰感也非常强烈,尤其是他的马鬃、马头、马蹄,以及丰富的构图,都有古代摩崖石刻、汉像砖、现代版画造型的韵致。

 

他的连环画人物造型古朴、高古。和我们现实中的人物形象相比,黄全昌展现的是人物的精神气质,因此人物造型往往各各不同,良有逸趣。他笔下的刘备,富态高大、慈眉善目,符合传统皇室成员的特点;他笔下的张飞,肚皮夸张,虎背熊腰、虎目虬髯,饮酒时的造型又和汉代壁画中的人物非常相似;他笔下的老渔翁,面皮如同古槐,身材瘦长筋骨;他笔下的年轻女人,纤纤多姿,面貌古雅……。在三国、水浒等人们熟知的人物造型中,他能尊重整个连环画的人物造型,利用他独特的画风,显得独具特色,而又不显得突兀,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风格,还深化了故事的主题。一个网友评价说:“这种独特的高古、苦涩,完全出自于画家内在的孤傲的精神气质。这正是他的连环画作品可以被人们学习、追随,却无法克隆的原因。中国文化的千古浩然正气造就了黄全昌,黄全昌呕心沥血地艺术探索丰富了中国连环画的艺术形式”。 我以为是中肯的。

 

连环画大家黄全昌的线描艺术

竹简,书案,烛台,卧榻,王两边悬下来的物事坠下来的流苏,席地而坐,空间感很好。王者问道,士人高古。服饰因为是长袍,线条没有硬折,一笔一划,沉稳有致,起笔落笔,节奏像舒缓的音乐一样,不紧不慢,正合问道或者商量事情的气氛。

 

因为独特的追求,黄全昌的连环画不矫揉造作,不克意求工但却非常工整。他的画构图严谨而又变化多端,线条纵横交错而又决不散乱无章。从西画中吸收了许多构图技术,这种吸收是潜移默化,水乳交融。

 
我以为,评价一个传统线描连环画家的作品好不好,除了线描功夫好不好之外,关键看他有没有深厚的生活体验和对作品主题的把握,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看他有没有情趣。而情趣往往大多数表现在细节上。作品中各个朝代不同的楼宇房屋、家具陈设、书籍演变、酒壶的样式、灯盏、人物服饰、坐具、兵器、官服、民间服饰等的精确处理,都足以证明画家又没有生活、有没有生活的情趣,看黄全昌的连环画,这种情趣随处可见。贺友直、戴敦邦等大师级的连环画家各种题材的作品中,这种细节的意趣就极其浓厚。

 

连环画大家黄全昌的线描艺术 

纵横交错的线条,满世界的线条,纯粹而又简洁,王者车仗的感觉,这样最牛。不熟悉古代车驾规矩,焉能如此牛。

 

80年代中期,随着《霍元甲》、《陈真》等电视连续剧的热播,市场上出现了(连环画衰落之前)的一些简笔连环画,像手抄本一样到处流传。这些简笔连环画造型粗糙、构图简单重复、线条缺乏韵味,严重损害了连环画的形象。这些流行病一样的连环画为了快速牟利,采用的是简笔画的形式,不仔细分析,乍一看,好像是黄全昌先生的风格,岂不知,二者在艺术修养上有霄壤之别。最大的差别就在于线条没有韵味,一笔一划,全为了快速完成一个轮廓,更致命的是缺乏细节和文化气氛。这些快餐式的作品,现在已经找不着了,而黄全昌先生的作品依然为连环画迷所珍视,收藏之风未能衰减。

 

连环画大家黄全昌的线描艺术

左下角和右上角被空白下来,人物顺着这个构图列座,左上角和右下角的仆人平衡画面关系。

 

按年龄算,黄先生该有70岁了吧,在七八十年代,他可算是创新一族,在当代来说,他的风格依然没有落伍,依然为许多画家所借鉴,当代画坛中许多所谓创新的作品,都没有脱离他的影子。

而今,连环画衰落了,他们那一辈一起辉煌的连环画家早已经以大题材、大尺寸的国画为主业了,老一点的比如戴敦邦、贺友直、刘旦宅,新一辈的比如施大畏、韩硕、韩伍......,但黄先生的信息很少很少。从仅有的一点讯息来看,老先生依然没有放弃追求,在《故事会》杂志中,依然能看到他精心制作的一幅幅精美的插图,他的着色扇面也非常精彩。从这些方面来看,他的性情和艺术之路应该像他的连环画一样吧,线条拙直、简洁有力、一丝不苟、孤傲沉稳。祝老先生艺术常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