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阎”、“闫”二字的历史和现状

(2009-10-18 11:50:00)
标签:

文化

分类: 品行——學術探索

    曾有段时间我挺纳闷,我熟悉的公众人物的姓名如阎维文、阎锡山等怎么都有写成“闫维文、闫锡山”了?这个“闫”字到底是什么字?是“阎”的简化字吗?可“阎”本身也是“閻”的简化呢。

    於是翻书。有《现代汉语规范字典》597页:“闫,姓。‘闫’不是‘阎’的简化字,‘闫’和‘阎’是两个不同的姓。”598页:“阎,姓。‘阎’不能简化为‘闫’。”既然“阎”不能简化成“闫”,那么“闫”应该是後起字。原来古代只有“阎”,因为民间约定俗成的简化写法才出现了“闫”。然“闫”在历代都不是规范字,只是民间俗体,就出现了阎闫并存的局面。上世紀五十年代的简化字运动将历史上和民间的一些俗体字认定为规范字(简化字)、如“礼”等为新的正体字并废除原正体,当时暫未涉及到“阎(已由閻字草书简化过了)”,但文革时的二简字方案把“闫”字这个俗体字拉了进来,想废除“阎”字,所以有一部分姓阎的人改姓成闫。而後二简字方案因过渡简化被废止了,但一些“闫”姓的人并未改回“阎”姓,故很长一段时间,字典里出现了阎闫同字,或是找不到闫的情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