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代赏梅咏梅诗词(三)

(2008-05-07 10:32:21)
标签:

文化

赏梅

历代咏梅诗词

搜集

整理

杂谈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古代诗词情景交融,诗言志,画传情,美不胜收。梅花,更以其凌霜傲雪报春来的高贵品格,为历代文人墨客、达官贵人所青睐,留下了不朽的诗词和画作。吸取其精华,挖掘其精髓,修炼其性情,孜孜不倦,持之以恒,潜心学习,其乐融融。

 

       宋 王安石《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宋 王安石《红梅》      
    春半花才发,多应不奈寒。

    北人初未识,浑作杏花看。


      宋 王安石《梅》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宋 王安石《沟上梅花》 
   亭台背暖临沟处,脉脉含芳映雪时。

   莫恨夜来无伴侣,月明还见影参差。

    
         宋 欧阳修 《蝶恋花》 
    帘幕东风寒料峭,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

    红蜡枝头双燕小,金刀剪彩呈纤巧。

    旋暖金炉薰蕙藻。

    酒入横波,困不禁烦恼。

    绣被五更春睡好,罗帏不觉纱窗晓。

 

    宋 苏轼 《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 
    梅梢春色弄微和,作意南枝翦刻多。

    月黑林间逢缟袂,霸陵醉尉误谁何。
    相逢月下是瑶台,藉草清樽连夜开。

    明日酒醒应满地,空令饥鹤啄莓苔。
    绿发寻春湖畔回,万松岭上一技开。

    而今纵老霜根在,得见刘郎又独来。
    月地云阶漫一樽,玉奴终不负东昏。

    临春结绮荒荆棘,谁信幽香是返魂。
    日出冰湖散水花,野梅官柳渐欹斜。

    西郊欲就诗人饮,黄四娘东子美家。
    君知早落坐先开,莫著新诗句句催。

    岭北霜枝最多思。忍寒留待使君来。
    冰盘未荐含酸子,雪岭先看耐冻枝。

    应笑春风木芍药。丰肌弱骨要人医。
    寒雀喧喧冻不飞, 绕林空啄未开枝。

    多情好与风流伴,不到双双燕语时。
    蛟绡翦碎玉簪轻,檀晕妆成雪月明。

    肯伴老人春一醉,悬知欲落更多情。
    缟 练 玉川家,肝胆清新冷不邪。

    李争春犹办此,更教踏雪看梅花。


         宋 苏轼 《红梅》 
    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直和根拨送春来。


       宋 苏轼《梅花二首》其二 
    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

    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


       宋 苏轼 《梅花》 
    春人西湖到处花,裙腰芳草抱山斜。

    盈盈解佩临烟浦,脉脉当垆卖酒家。 


        宋 李清照 《孤雁儿》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

    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宋 李清照 渔家傲《梅》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

    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宋 李清照 《临江仙.梅》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

    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宋 李清照 《殢人娇.後亭梅开有感》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楼楚馆,云间水远。

    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

    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待西楼,数声羌管。


        宋 李清照 《玉楼春.红梅》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

    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

    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宋 张道洽《咏梅》 
    才有梅花便绝尘,霜铺月冷倍精神。

    风流晋宋之间客,清逸羲皇以上人。

    年后腊月无尽意,水边林下自然春。

    万花锦绣东风闹,难浼 玉雪身。


       宋 张道洽 《岭梅》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  

 

      宋 王 《梅花》 
    冷香疑到骨,琼艳几堪餐。

    半醉临风折,清吟拂晓观。

    赠春无限意,和雪不胜寒。

    桃李有惭色,枯枝试并栏。

 

     宋 林逋《梅花三首》选一
    吟怀长恨负芳时,为见梅花辄入诗。

    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技。

    人怜红艳多应俗,天与清香似有私。

    堪笑胡雏亦风味,解将声调角中吹。

 

    宋 方惟深 《和周楚望红梅用韵》 
    清香皓质世称奇,试作轻红更相宜。

    紫府与丹来换骨,春风吹酒上凝枝。

    真叫腊雪无藏处,只恐朝云有去时。

    溪上野桃何足种,秦人应独未相知。   

    

      宋 范大成 《岭上红梅》 
    雾雨胭脂照松竹,江面春风一枝足。

    满城桃李各焉然,寂寞倾城在空谷。 

   

      宋 杨万里 《探梅》 
    山间幽步不胜奇,正是深夜浅暮时。

    一枝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  

  

      陆游 《梅花绝句》之一 
   当年走马锦西城,曾为梅花醉似泥。

   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陆游 《梅花绝句》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陆游 《梅花绝句》之三 《落梅二首》其一
    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宋 陆游《看梅归马上戏作五首》其四 
      江路疏篱已过清,月中霜冷若为情,

      不如折向金壶贮,画烛银灯看到明。


      宋 陆游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宋 陆游《落梅二首》其二
    醉折残梅一两枝,不妨桃李自逢时。

    向来冰雪凝严地,力斡春回竟是谁?


    宋 陆游《梅花绝句六首》其三 
    闻道梅花坼晓凤,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宋 陆游《看梅归马上戏作五首》其一 
    平明南出笮桥门,走马归来趁未昏。

    渐老更知闲有味,一冬强半在梅村。


    宋 陆游《看梅归马上戏作五首》其五 
    江郊车马满斜晖,争趁南城来阖靡。

    要识梅花无尽藏,人人襟袖带香归。


   宋 蔡襄 《十一月后庭花盛开》之二 
    日暖香繁巳盛开,开时曾达千百回。

    春风岂是多情思,相伴花前去又来。


            宋 黄铢《梅花》 
    玉箫吹彻北楼寒,野月峥嵘动万山。

    一夜霜清不成梦,起来春意满人间。


        宋 家铉翁 《 墨梅二首》其一 
        非香之香,非色之色。

        伴我孤吟,风清月白。 


     宋 卢梅坡《雪梅二首》其一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 陈与义《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其三
    自读西湖处士词,年年临水看幽枝。

    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

 

  宋 陈与义《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其四
    含章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


    宋 梅尧臣《京师逢卖梅花五首》其二
    驿使前时走马回,北人初识越人梅。

    清香莫把荼蘼比,只欠溪头月下杯。


   宋 梅尧臣《京师逢卖梅花五首》其三
   忆在鄱君旧国旁,马穿修竹忽闻香。

   偶将眼趁蝴蝶去,隔水深深几树芳。


   宋 蔡襄《十一月后庭梅花盛开》之一 
    迎腊梅花无数开,旋看飞片点青苔。

    幽香粉艳谁人见?时有山禽入树来。

 

       宋 曾几《寻梅至杨家见数枝盛开》 
    芒鞋竹枝寻梅去,只有香来未见花。

    村北村南行欲遍,数株如雪小民家。


       宋 曾几 《灯下》 
    满城桃李望东君,破蜡红梅未上春。

    窗几数枝逾静好,园林一雪碧清新。


       宋 曾几《独步小园》 
    江梅落尽红梅在,百叶缃梅剩欲开。

    园里无人园外静,暗香引得数蜂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