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实拍·传统手工月饼-【月饼圆圆•寻找小时候的味道】

(2013-09-12 17:08:40)
标签:

qing话题

传统月饼

中秋节

老字号

简白

实拍·传统手工月饼-【月饼圆圆•寻找小时候的味道】

实拍·传统手工月饼-【月饼圆圆•寻找小时候的味道】

图/文 简白  碎雪堂少主人

 

    屈指一数,没几天就到中秋佳节,超市里各式精美的月饼盒子已经又跟T台上的模特儿一样闪亮登场了。靓则靓矣,无奈望之总是少些情味,我们还是惦记小时候咬一口渣儿直掉的酥壳月饼的味道啊。那天忽然听朋友说起老河口的小吃名堂多,传统月饼也是一绝,都来了兴致。这周末,正初秋天气,微雨清凉。就同几个摄友约了驱车老河口,去寻找拍摄传统月饼的制作。

    我们造访的传统手工月饼铺子在老河口市惠丰路上。到的时候,小店正忙碌。门前树一面“贺记老店糕点”招牌,包装成袋的月饼摆了一簇在门口。一个清秀时尚的女孩儿迎了我们进去。乌鸦两口子去年来过,算是熟客,跟着我们也被熟了。一堆才出炉的月饼喷香四溢,小姑娘热情请我们品尝。简白、胖子、乌鸦和青萝几个“炮手”心不在吃上只管拧下镜头盖子东张张西望望。我和乌鸦夫人可是闲人,两人当即各取了一个热烘烘的饼吃了,完了啧啧有声,果然苏式老月饼,酥脆甜香,小时候的味道!

    作坊有五个人在操持。外面的年轻姑娘负责烘焙,中间屋子坐一个大姐,戴顶民族风的鸭舌帽儿,一说一脸笑,两手正不停地在包装月饼。里面的工作间是两个大妈和一个大叔的阵地,三人流水线作业。两个大妈在一张大桌子前,一个坐着揉面裹馅儿,一个站着压饼成形。压匀了丢在一个洒了芝麻粒儿的圆簸箕里,大叔负责给饼子两面筛上芝麻。再整齐排放到屉子上,横七竖四一屉二十八个,由那个小姑娘端了出去。烤箱一次能上两屉,大约十七、八分钟就烤好一锅。

    突然来了这么一帮不速之客,在店里东拍西拍的,裹馅儿的大妈怪高兴的,和我们絮絮攀谈了起来。

    大妈姓倪,笑称跟大主持人倪萍一个姓,名叫倪桂花。好名字,月中桂子香,桂花大妈做桂花秋饼自然香啊!做饼的手艺是在外面学的,儿子姓贺,小铺就叫贺记老店糕点,开了十好几年了。做月饼虽是贺记的主要功课,也只能季节性生产,天热馅子粘,天冷馅子硬,月饼又本是应景儿的吃物,是以每年过了农历六月中开始做,做到秋后就不做了。广式月饼做的少,基本上就做苏式酥皮儿的老月饼,以薄切月饼和绿豆沙月饼为主。我们进门后尝的就是薄切月饼,馅子拌的有花生、桂花、冰糖等,丝毫不油腻,外壳层层酥脆。饼的两面洒有芝麻,是它与其他苏式月饼的不同之处。贺记月饼年年是供不应求,这段时间特别是临近中秋节前,经常要加班赶工。一袋装八个,份量有一斤二两,售价12块钱,现在一天也要做个两三百袋。

     不做月饼的时候店里做糕点,最受欢迎的是锅巴,风味有麻辣和清淡两种。大妈得意地说,有吃了喜欢的顾客还带到了台湾和新西兰去,吃完了又托人来再带呢。

     一会儿功夫,大妈面前的一坨面捏完了,进里屋扯了一大坨出来,揉了几下,拿起了擀面杖。看到那么大一砣面三两下就擀成一面大圆,大妈的胳膊推挪感觉并不沉手,我注意到她手里这根擀面杖和我平日所见大不一样。打小所见擀面杖就是一根简单木棍,只有长短粗细的不同。再看倪大妈手中的擀面杖是在一根长约五十公分的细木棒上套了一个宽近十公分的空心圆木棒,压在面上,看上去手轻轻一推,厚重的空心圆木就在面团上前后滚压,省力不少。我看的喜欢,问起大妈哪里有卖,想带一根回家用。倪大妈很热情地说这里街上有卖的,不稀奇,不过是地方背。大妈真好,说完话儿怕我找不到地方,指着粘满面粉的俩擀面杖说送你一个拿回去吧。我高兴坏了,临走当宝贝带了回家。

     四个单反大炮把月饼铺子拍了个够,我的卡片机自然无出头之日。东晃晃西晃晃,吃了人家的月饼得偿情啊,就和乌鸦的夫人过去给那位包装月饼的大姐帮忙封装月饼。出炉的月饼稍凉后,就可以一个个拿印制好的正方形纸四角一折包起来啦,再八个一袋封装,口一扎这就是成品了。这张正方形的月饼纸在我小时候可也是个宝贝,记得纸中间的圆里通常是画一个飞天的月里嫦娥,这先就是小姑娘们爱看着收藏的,再有这张纸浸了油就变的透明了,正好能蒙在小画儿上描摹。这样的好东西平时不能有,只有到过节,才能收一叠,还总是省着用。

     这样边干活儿边聊天,手里的活儿还在兴头儿上,要过午了,只好起身告辞。这么好吃的老式月饼当然要带回去分享,况且还是我们亲手包装的呢!个个欢欢喜喜拎了几袋,小姑娘高兴地给我们打了折,十块钱一袋。

     吃完了还想吃怎么办呢?问倪大妈为什么不把店开到襄阳市区去,她说纯粹的手艺活儿不敢随便扩大规模,怕做的不像样儿坏了口碑。也是,面和馅的配方就算一样,可揉捏的比例劲道全在倪大妈的手心儿里。这手艺人守的就是一个“真”字,走了样儿就不是那个味道了。想吃,来年,再上老河口吧!

(拍摄相机:佳能5D 拍摄镜头:24L) 

                        

实拍·传统手工月饼-【月饼圆圆•寻找小时候的味道】
【图二 ▲周末,几位网友相约,驱车来到老河口,造访的传统手工月饼铺子,这家老店位于老河口市惠丰路上

 

实拍·传统手工月饼-【月饼圆圆•寻找小时候的味道】

【图三 ▲到的时候,小店正忙碌。门前树一面“贺记老店糕点”招牌,包装成袋的月饼摆了一簇在门口】

 

实拍·传统手工月饼-【月饼圆圆•寻找小时候的味道】

【图四 ▲一个清秀时尚的女孩儿迎了我们进去。乌鸦两口子去年来过,算是熟客,跟着我们也被熟了。一堆才出炉的月饼喷香四溢,小姑娘热情请我们品尝】

 

实拍·传统手工月饼-【月饼圆圆•寻找小时候的味道】

【图四 ▲碎雪堂少主人、胖子、乌鸦和青萝几个“炮手”心不在吃上只管拧下镜头盖子东张张西望望】

 

实拍·传统手工月饼-【月饼圆圆•寻找小时候的味道】

【图五  ▲我们各取了一个热烘烘的饼吃了,完了啧啧有声,果然苏式老月饼,酥脆甜香,小时候的味道】

 

实拍·传统手工月饼-【月饼圆圆•寻找小时候的味道】

【图六 ▲ 作坊有五个人在操持。外面的年轻姑娘负责烘焙,中间屋子坐一个大姐,戴顶民族风的鸭舌帽儿,一说一脸笑,正两手不停地在包装月饼】

 

实拍·传统手工月饼-【月饼圆圆•寻找小时候的味道】

【图七 ▲里面的工作间是两个大妈和一个老师傅的阵地,三人流水线作业】


实拍·传统手工月饼-【月饼圆圆•寻找小时候的味道】

【图八 ▲两个大妈在一张大桌子前,一个坐着揉面裹馅儿,一个站着压饼成型

 

实拍·传统手工月饼-【月饼圆圆•寻找小时候的味道】

【图九 ▲压匀了丢在一个洒了芝麻粒儿的圆簸箕里,师傅负责给饼子两面筛上芝麻】

 

实拍·传统手工月饼-【月饼圆圆•寻找小时候的味道】

【图十 ▲这芝麻可不一般,第一次见到脱了皮的芝麻,也许这是这家老店的专利】

 

实拍·传统手工月饼-【月饼圆圆•寻找小时候的味道】

【图十一 ▲把月饼粘上芝麻,芝麻上面是要洒水的】

 

实拍·传统手工月饼-【月饼圆圆•寻找小时候的味道】

【图十二 ▲再整齐排放到屉子上,横七竖四一屉二十八个,由那个小姑娘端了出去】


实拍·传统手工月饼-【月饼圆圆•寻找小时候的味道】
【图十三 ▲烤箱一次能上两屉,大约十七、八分钟就烤好一锅】

 

实拍·传统手工月饼-【月饼圆圆•寻找小时候的味道】

【图十四 ▲每过2分钟,就要观察一下情况】

 

实拍·传统手工月饼-【月饼圆圆•寻找小时候的味道】

【图十五 ▲我们等了足足18分钟,完成了一个烤制过程】


实拍·传统手工月饼-【月饼圆圆•寻找小时候的味道】
【图十六 ▲突然来了这么一帮不速之客,在店里东拍西拍的,裹馅儿的大妈怪高兴的,和我们絮絮攀谈了起来】

 

实拍·传统手工月饼-【月饼圆圆•寻找小时候的味道】

【图十七 ▲ 大妈姓倪,笑称跟大主持人倪萍一个姓,名叫倪桂花。好名字,月中桂子香,桂花大妈做桂花秋饼自然香啊】

 

实拍·传统手工月饼-【月饼圆圆•寻找小时候的味道】

【图十八 ▲做饼的手艺是在外面学的,儿子姓贺,小铺就叫贺记老店糕点,开了十好几年了】

 

实拍·传统手工月饼-【月饼圆圆•寻找小时候的味道】

【图十九 ▲在这条街上,吃广式月饼的人少,这模具用的也少,当我们问到是否做广式月饼时大妈才把模子具拿给我们看】

 

实拍·传统手工月饼-【月饼圆圆•寻找小时候的味道】

【图二十 ▲我们想看广式月饼制作过程,因为现在不做,只演示一个月饼给我们看】

 

实拍·传统手工月饼-【月饼圆圆•寻找小时候的味道】

【图二十一 ▲做月饼虽是贺记的主要功课,也只能季节性生产,天热馅子粘,天冷馅子硬,月饼又本是应景儿的吃物,是以每年过了农历六月中开始做,做到秋后就不做了】


实拍·传统手工月饼-【月饼圆圆•寻找小时候的味道】
【图二十二 ▲这就是我们看到的苏式月饼】

 

实拍·传统手工月饼-【月饼圆圆•寻找小时候的味道】

【图二十三 ▲我们进门后尝的就是薄切月饼,馅子拌的有花生、桂花、冰糖等,丝毫不油腻,外壳层层酥脆】

 

实拍·传统手工月饼-【月饼圆圆•寻找小时候的味道】
【图二十四 ▲大妈一边娴熟的包着,一边跟我们聊天,聊着这月饼的制作历史】

 

实拍·传统手工月饼-【月饼圆圆•寻找小时候的味道】

【图二十五 ▲饼的两面洒有芝麻,是它与其他苏式月饼的不同之处】

 

实拍·传统手工月饼-【月饼圆圆•寻找小时候的味道】

【图二十六 ▲贺记月饼年年是供不应求,这段时间特别是临近中秋节前,经常要加班赶工。一袋装八个,份量有一斤二两,售价12块钱,现在一天也要做个两三百袋】

 

实拍·传统手工月饼-【月饼圆圆•寻找小时候的味道】

【图二十七 ▲不做月饼的时候店里做糕点,最受欢迎的是锅巴,风味有麻辣和清淡两种。大妈得意地说,有吃了喜欢的顾客还带到了台湾和新西兰去,吃完了又托人来再带呢】


实拍·传统手工月饼-【月饼圆圆•寻找小时候的味道】
【图二十八 ▲ 一会儿功夫,大妈面前的一坨面捏完了,进里屋扯了一大坨出来,揉了几下,拿起了擀面杖。看到那么大一砣面三两下就擀成一面大圆,大妈的胳膊推挪感觉并不沉手,我注意到她手里这根擀面杖和我平日所见大不一样。打小所见擀面杖就是一根简单木棍,只有长短粗细的不同。再看倪大妈手中的擀面杖是在一根长约五十公分的细木棒上套了一个宽近十公分的空心圆木棒,压在面上,看上去手轻轻一推,厚重的空心圆木就在面团上前后滚压,省力不少】

 

实拍·传统手工月饼-【月饼圆圆•寻找小时候的味道】

【图二十九 ▲出炉的月饼稍凉后,就可以一个个拿印制好的正方形纸四角一折包起来啦,再八个一袋封装,口一扎这就是成品了。这张正方形的月饼纸在我小时候可也是个宝贝,记得纸中间的圆里通常是画一个飞天的月里嫦娥,这先就是小姑娘们爱看着收藏的,再有这张纸浸了油就变的透明了,正好能蒙在小画儿上描摹。这样的好东西平时不能有,只有到过节,才能收一叠,还总是省着用】

 

实拍·传统手工月饼-【月饼圆圆•寻找小时候的味道】

【图三十 ▲这样边干活儿边聊天,手里的活儿还在兴头儿上,要过午了,只好起身告辞。这么好吃的老式月饼当然要带回去分享,况且还是我们亲手包装的呢!个个欢欢喜喜拎了几袋,小姑娘高兴地给我们打了折,十块钱一袋】

实拍·传统手工月饼-【月饼圆圆•寻找小时候的味道】
【图三十一 ▲吃完了还想吃怎么办呢?问倪大妈为什么不把店开到襄阳市区去,她说纯粹的手艺活儿不敢随便扩大规模,怕做的不像样儿坏了口碑。也是,面和馅的配方就算一样,可揉捏的比例劲道全在倪大妈的手心儿里。这手艺人守的就是一个“真”字,走了样儿就不是那个味道了。想吃,来年,再上老河口吧】


实拍·传统手工月饼-【月饼圆圆•寻找小时候的味道】
【图三十二 ▲】

实拍·传统手工月饼-【月饼圆圆•寻找小时候的味道】
【图三十三 ▲碎雪堂少主人问起大妈哪里有卖,想带一根回家用。倪大妈很热情地说这里街上有卖的,不稀奇,不过是地方背。大妈真好,说完话儿怕她找不到地方,指着粘满面粉的俩擀面杖说送你一个拿回去吧。碎雪堂少主人高兴坏了,临走当宝贝带了回家】

 

实拍·传统手工月饼-【月饼圆圆•寻找小时候的味道】
【图三十四 ▲我们离开了这里,回头望着这条街,下次要想吃月饼,看样子还要到老河口来】

 

最后一并感谢此次拍摄的的同行:碎雪堂少主人、胖子爱宅、天下乌鸦和青萝,很开心的度过了有意义的一天。

 

 


 

喜欢就关注我新浪微博吧,让我们一起来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