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2013-02-16 22:11:20)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珠环翠绕,眉目如画】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春节期间,在襄阳市各乡镇到处能看到唱大戏的场景,农民群众节日文化生活丰富多采,成为新农村节日期间的一道迷人风景。从大年初一到十五,河南南阳长宏曲剧团的大戏正在上演,让村民从大年初一到十五过足戏瘾。河南南阳长宏曲剧团(原河南唐河曲剧团),是一个30人的民间戏曲团体,他们每年80%的时间都活跃在河南湖北一带,为群众送戏下乡,每年的正月初一到十五,他们都会到襄阳县襄州区(原襄阳县),不仅为广大的戏迷,村民送上一道戏曲大餐,也为襄阳地区带来了浓浓的年味,可以让附近的戏迷们大饱耳福、大饱眼福,这是他们2013年正月第20次送戏到襄阳县。

   本组图片,拍摄周期比较长,跨度从2009年到2013年,每年剧团来襄阳,我都会抽出点时间进行拍摄,因为我比较喜欢戏曲,更比较喜欢记录一些事件,也包括戏曲中的故事,人物,唱腔和色彩。

    曲剧是河南省本地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他主要活跃在河南湖北一带,过去,曲剧也称"高台曲"或"曲子戏",有些地区又称"南阳曲子"。曲剧流行于河南全省及其周围邻近地区,是在当地流行的曲艺鼓子曲(洛阳曲子、南阳曲子)和踩高跷的表演形式的基础上,受到其他剧种的交叉影响发展而成的。
    曲剧最早可追溯到由坐班清唱的河南鼓子曲,由其中的杂牌小调与河南的民间歌舞踩高跷相结合,于1926年经由临汝县农民组成的同乐社搬上戏剧舞台,从而正式发展为戏曲剧种。其中的"高跷曲"由去掉高跷拐子的演员登上戏剧舞台,是曲剧由民间歌舞演变为"高台曲"这种正式的戏曲形式的一个质的飞跃。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二 ▲身兼团长和主要演员,年逾不惑的女人如何承担双重责任与压力】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三 ▲戏曲引导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完成了几千年古老文明的传承】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四 ▲舞台上正在上演的曲目是“斩陈和”吸引着观众】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五 ▲ 寒意逼人,戏台简陋,依旧难阻观众的如火热情】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六 ▲看到这个场面想起了河南马街,河南的戏曲历史悠久】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七 ▲听着看着,吸上一支烟,是种享受】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八 ▲镜后的容颜已老,爱情却如美酒,历久弥香】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九 ▲】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十 ▲演出间歇,抽根烟准备下场戏,今天的烟格外的香】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十一 ▲曲剧行腔之完美,是无与伦比的:有的柔美,有的高亢,有的清丽,有的苍劲,有的飘逸洒脱,英姿勃发,有的似行云流水,一泻千里】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十二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十三 ▲】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十四 ▲人到老年,历历回首,戏韵情浓,余味悠悠】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十五 ▲众多的观众,你从画面中能感觉体会到什么】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十六 ▲戏到高潮处,有时还难免为剧中人尝尽酸甜苦辣咸而落泪和欢笑】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十七 ▲父亲忙于演出,无暇顾及孩子,孩子再后台依旧睡得香甜】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十八 ▲认真地为演员伴奏,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十九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二十 ▲演员兼拉幕者。剧团里的人都身兼数职。忙中有乐】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二十一 ▲每场戏下来,他们都要相互交流,为的是演出更加完美无缺】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二十二 ▲春节不能回家团圆,只能在演出间隙抽空发个短信捎去新年的祝福,那年她才十九岁,今年再看到她的时候,她已是两岁孩子的母亲,她的丈夫是剧团里的琴手】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二十三 ▲ 连日来的演出,妈妈疲累的睡着了】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二十四 ▲额间眉角的沟壑,不过是短暂人生】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二十五 ▲看着他们,我深深的感到生活不易】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二十六 ▲外面看里面很精彩,里面看外面同样也很精彩】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二十七 ▲锦绣华裳,是孩子最初的吸引】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二十八 ▲老少同台,人人欢天喜地,个个兴致盎然,虽然外面寒风凛冽】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二十九 ▲跟着台上演员的唱腔,手上不停的打着节拍,陶醉在其中】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三十 ▲台下依旧是满堂白发,戏曲该如何传承】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三十一 ▲买菜回家的间隙,抽上一斗烟,看上一出戏,是老人晚年的幸福生活】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三十二 ▲他对我说,为了艺术,这点累这点苦“值得”。是个纯爷们】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三十三 ▲】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三十四 ▲描眉画眼一丝不苟,是演员对艺术的尊重,亦是对观众的尊重】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三十五 ▲寂寞的厚底靴,敲叩着主人喧闹却又寂寥的人生】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三十六 ▲望着我的镜头,这个孩子给我一个手势,打个招呼,一张笑脸,说不定若干年后就是团内的顶梁柱】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三十七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三十八 ▲上午的演出告一段落,吃完中午饭还要接着演】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三十九 ▲台上是伙伴,台下是夫妻,看到我在拍摄,忍不住让我给他们拍上一张】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四十 ▲油彩涂抹在脸上,洗起来很麻烦,卸妆】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四十一 ▲这就是他们简单的厨房,每天有30人要在这里吃饭】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四十二 ▲简单的花卷馒头,便是演员们的一顿午餐】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四十三 ▲常年在外演出,耳朵的听力已远不如从前,他们对我这样说】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四十四 ▲中午吃饭的时候,还不忘为孩子说戏】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四十五 ▲一家三口现在可以美美的吃上一顿午餐】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四十六 ▲这对音箱,虽然很陈旧,但不知道随团走过多少地方,走南闯北】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四十七 ▲每个剧团都会有的供奉品】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四十八 ▲候场休息时,可以放松一下】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四十九 ▲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下,还要完成寒假作业】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五十 ▲一个梦想......一段人生】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五十一 ▲ 一个舞台......一个希望】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五十二 ▲孩子们总是这样的顽皮】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五十三 ▲戏到精彩处】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五十四 ▲剧团的招牌戏《四郎探母》,每年到襄阳,这出戏必演】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图五十五 ▲暮色降临,观众依旧热情不减】

 

    几次拍摄,曲剧作为一门艺术,一门生存的方式,我充分体会到地方戏曲的艰难,体会到他们的辛苦和艰辛,在给我们带来欢乐和年味气氛的同时,希望有更多的人会喜欢,希望他们今后演出顺顺利利,把传统的剧目发扬光大。

 

 

喜欢就关注我新浪微博吧,让我们一起来互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