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遗产日  探访荆门九十九间房】

(2009-06-16 21:43:48)
标签:

文化遗产日

古民居

荆门

九十九间房

摄影

简白

杂谈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6月13日是文化遗产日,应红蓝老师及荆门市荆楚理工学院杜汉华教授之邀,与红一、泡鱼儿一道,寻访了荆门市的两处文化遗产——仙居乡老街和马河镇的九十九间房。

    荆门城西20公里的东宝区马河镇垸子河村,北依群山奔驰的荆山余脉,南傍风景秀丽的漳河水库。在该村猪头岭西麓的一个马蹄形的山坳里,有一个古老的山庄,名叫老屋湾,这里有闻名遐迩的九十九间屋。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九十九间房距仙居50公里,由于山路崎岖,车行约两个小时才到达。九十九间房虽然就在公路边,但因树林遮挡,我们差点跑过了。幸亏一路陪同的荆门市东宝区旅游局肖局长指点,才停下车来。这就是从公路上看到的九十九间房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这地方已被荆门市东宝区列入旅游开发景点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据史料记载,该屋是嘉庆年间(公元1804年)侍郎周堤告老还乡时,按山东民居住房结构修建而成的青砖大瓦房,分左、中、右三大院,每院前后共有七重,相互之间都有门径相通。九九之数,每一间唇齿相依。另有南、北、前、后四个花园,其中前花园设室内,其他三个花园均附在室外。相传只能做九十九间,多一间都会倒塌。“九九”之数代表着九九归一、天长地久等颇为深厚的内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九十九间房原为左、中、右三个大院,现在只剩下中间的院子基本保存完好,左边的院子还剩大门,右边的院子已经被拆除盖了新房。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绕到中院的后半部,依稀可辩当年的辉煌。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现在住在这个院落里的一个小青年是外来户,他根本说不清这大院的来历。我们也只有从这蛛网中寻找答案。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从左院大门进去,站在第三级台阶上,回望大门,就是这个样子。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九十九间房的选址确实是动了一番脑筋的,背后是山,前面是开阔的山湾,门前还人工开挖了一个长约100米,宽约10米,用青石护岸的水池。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中院的主人不在家,大门紧锁,我们只好隔着门缝拍摄。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住在老屋旁这组红瓦房里的周姓人家,是周侍郎的第六世孙裴。听旁边的村民介绍,上世纪80年代,九十九间房还保存完好,里面住了27户农民,现在陆续迁出,只剩中院住的那一家人。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文化遗产日 <wbr> <wbr>探访荆门九十九间房】

                这是中院的主建筑。

    

在襄樊辖区内类似于仙居这样的旅游条件的乡镇并不少,可又有谁想过要印制一个宣传单来推销自己呢?我们曾经看到过的石门集老街、甘溪老街、茨河老街,其实开发旅游的基础并不比仙居差,可都是任其败落,无人问津。我不是完全赞成仙居将老街翻新的做法,但它至少保留了牌坊、古树和关帝庙(也是红色遗址)这样的亮点。等襄樊范围内的老街都败落完了,你就是想重建也只能是凭想像造假了。


 

一路上,我们从荆门城区到仙居,到九十九间房,再返回荆门城区,行程近200公里绕着荆门的外环走了西半圈。尽管有些地方路况很差,但大凡有个景点,路边就就明显的指示标牌。而在襄樊的大小路边很少看到这样的标牌,就连隆中的道路改选完成后,也没竖一个明显的标志,给人一副愿来不来的架势。我们感慨地谈及此事,仙居的卢主任和东宝的肖局长“谦虚”地说:“那是因为你们襄樊的名气太大了,不用竖牌子人家也知道。我们荆门的名气太小了,不立路标没人来啊。”听到这话,联想到襄樊人正在吵吵的改“襄阳”,即便大名改了,观念不改,又有何用?(文字:红蓝     摄影:简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