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家梁晓声与大哥的手足情

(2007-07-31 06:48:34)
标签:

谈天说地

感悟随笔

心灵

情感

分类: 心灵对话
 作家梁晓声与大哥的手足情
 

作家梁晓声与大哥的手足情


  □李永明

 

  在《父亲》、《母亲》等文学作品中,梁晓声曾满怀深情地追忆自己的父母和那段刻骨铭心的挚爱亲情。然而,这位出生在冰城哈尔滨的著名作家,与疯大哥不离不弃的手足情深,却鲜为人知:他们同根而生,命运却迥然不同———一个日后成为著名作家享誉文坛、蜚声海外,另一个却因受到刺激而神志不清,疯变了整整30载牎然而,身份的悬殊、地位的差异,没能阻挡手足之间滚烫的爱;生活的苦难、厄运的梦魇,更没能割断他们彼此浓浓的情……  
“我是大哥,就得永远保护你们!”
  1949 年9月,梁晓声出生在哈尔滨市道里区安平街的一个大杂院里。哥哥梁绍先比他大6岁,平时,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先让给弟弟,还经常自己动手为喜欢玩具的弟弟制作木汽车、叠纸船……父亲是个性情刚烈的山东汉子,对子女的管教十分严厉。梁晓声12岁时,他已成了3个弟妹的二哥。那年春节,父亲买回凭票供应的肉,平时很少吃到荤腥的孩子们个个垂涎欲滴。这时,晓声大着胆子偷偷地割下一块分给弟弟妹妹们解馋。父亲不能容忍儿子从小就“偷”东西,解下皮带劈头盖脸地抽打梁晓声。此时,弟弟妹妹们吓得大哭起来。赶来的大哥跪在地上,苦苦地向父亲求情:“爸,是我让吃的,你打我吧。”然而愤怒的父亲根本听不进一句,大哥流着泪对父亲说:“打死二弟,我也不活了。”他猛地起身冲进门里,端起一碗卤水就喝。父亲忙停住了手,猛奔过来用手指抠他的嗓子……看到大哥痛苦的神情,晓声忍痛爬起来,紧紧地抱住大哥,泪如泉涌:“大哥,你怎么这么傻呀”“我是大哥,就得保护你们……”大哥艰难地吐出了这句话。
由于家境贫寒,大哥总是把吃的东西留给弟弟妹妹们,宁愿自己在饥饿中学习到深夜。望着挑灯夜读的大哥消瘦苍白的面孔,梁晓声心痛不已,常常是双目湿润,偷偷地把自己省下来的半个窝头放在大哥的书本边……梁晓声对弟弟妹妹们说:“大哥是一棵树,我们就当他的根须吧,多为他提供一点营养,这样他才不会倒下。”从那以后,每到吃饭时,梁晓声总是先给大哥盛出满满一碗让他先吃,几个弟弟妹妹们也纷纷往大哥碗里夹菜……目睹此景,父母百感交集,他们常常转过脸去偷偷地抹泪。
  “大哥曾是我的骄傲!”
  1957 年,父亲去了遥远的大西北工作。长兄如父,家中的生活重担落在大哥的肩上。尽管终日为家事所累,大哥却从未荒废过学业。1964 年夏,他终于如愿地收到了唐山铁道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可就在一家人沉浸在喜悦之中时,父亲却寄回来一封信,说“不管绍先有没有考上大学,都不能再念书了,因为家里吃饭的人多,我一个人挣钱实在难以维持……”读完父亲的信,大哥一言未发,任泪水无声地流淌着。为了抚平大哥心灵的创伤,梁晓声经常与他促膝谈心……靠着浓浓的兄弟之情,大哥挨过了那段灰暗和痛苦的日子。后来,在大哥班主任老师的劝说下,父母终于妥协了,同意让大哥上大学。大哥走后,生活重担就转落到15岁的梁晓声身上。他曾掏过大粪,拉过小套,捡过废品……尽管每天累得筋疲力尽,可他从不叫苦叫累,因为他心里始终装着大哥沉甸甸的嘱托。为了帮家里渡过难关,梁晓声吃尽了生活的苦头,这些却为他以后写作积累了许多素材。然而1966 年的一天,厄运突然降临。一封大哥学校寄来的“梁绍先病重送归”的电报,打破了家里的平静。原来,由于大哥性格内向,平时又过分压抑自己,再加上在学校学习生活都要承受很多压力,出现很严重的心理问题。在返校的火车上,由于学生证被骗而受到校方的批评,大哥竟突然发病,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得知这一消息,一家人如坠深渊,梁晓声更是痛苦不堪。不久,梁绍先被送回哈尔滨,住进了精神病院。1968 年,19岁的梁晓声下乡到了黑河。那里气候寒冷,条件艰苦,但每月可以拿到40多元的工资。1969 年春节,全家人都在盼着梁晓声回家,可盼来的却是他的一位战友替梁晓声给家里捎来一旅行袋中草药。捎药的战友说,为抓药,梁晓声把所有的积蓄都用上了,自己则因为没有路费不能回家过年了……奇迹出现了:服药后,大哥的病情真的明显转好了。听说大哥一天天好了起来,梁晓声激动万分,后来他通过自己的老师帮忙联系,给大哥找了份在中学代课的工作。1973 年,经人介绍,大哥终于喜结良缘。然而,这场婚姻非但没能给大哥带来幸福,反而埋下了令他终生痛苦的种子。结婚不到半年,梁绍先因一点琐事与妻子发生了激烈的争执。这场争执的直接后果就是让他的旧病复发。他突然把结婚时买的镜子、闹钟、花瓶等都从窗户扔到外面,还把被单褥单撕成一条条。没几天,梁晓声赶回了家里。当他在那间阴暗的小屋里看见被捆绑着的大哥时,忍不住蹲在地上失声痛哭……1974 年,梁晓声被兵团推荐到上海复旦大学上学。此时,他更加惦记家中的大哥,每封家书都要先问大哥的病怎么样了……1977 年,梁晓声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除了还一些债,梁晓声每月都要从几十元的工资里,抽出20元为大哥交住院费。一有时间,他就会来哈尔滨看大哥,照顾他;而他的每一次到来,总会让痴傻中的大哥兴奋异常———他会抓着弟弟的手久久不放……1998 年10月29日,梁晓声的母亲生命垂危。弥留之际,老人泪流满面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梁晓声从母亲含泪的眼里,读懂了老人家的心思。他伏下身,贴着母亲的脸,哽咽着说:“妈,你放心走吧,我会照顾好大哥的,你别牵挂他了!”听了梁晓声的话,母亲苍白的脸上渐渐露出一丝笑容,而后安详地闭上了双眼……1999 年春,梁晓声再次来到哈尔滨时,他要带大哥去北京。“哥,今天我把你接走,永远离开医院,你愿意吗?”梁绍先起初有些吃惊,随后张开嘴呜呜的哭了起来……就这样,梁晓声带着大哥离开了记载着他近30年磨难的医院,先住进了华侨宾馆。住在宾馆的几天里,梁晓声每天都与大哥睡在一张床上,反复给大哥讲他们小时候的故事,试图唤起大哥对童年时光的美好的回忆。一周后,梁晓声带着大哥去了北京,并把大哥安置在北京一套四室一厅的房子里,雇来专人照顾大哥的起居。尽管生活环境舒适了,可大哥的病依旧经常发作。每当大哥把屋子弄得一片狼藉时,梁晓声都会一遍又一遍地开导他:“大哥,你知不知道,咱爸咱妈都去世了,妈临走前最牵挂的就是你,我答应妈要好好照顾你,我照顾不好你,是对不起他们啊!你能让九泉之下的妈妈安息吗?”一次说到这里,梁晓声突然看到大哥的脸上满是泪水,双唇颤抖着,行动也一下子理智起来。为了更好地照顾大哥,梁晓声推掉了许多应酬,尽量抽时间多和大哥呆在一起。梁晓声夫妇还定期接大哥出去逛街、游览、去酒店吃饭……如今,在梁晓声的照顾下,梁绍先的病情基本稳定了。“来世,我们还做兄弟!”这是梁晓声对大哥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摘自《哈尔滨日报》)


  作家梁晓声与大哥的手足情

 

——链接——

 

幸福人生   心灵对话   清凉心声  

一方净土   天下兴亡   轻松一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