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国王湖koenigssee旅游风景杂谈 |
分类: 人在异乡 |
本来计划乘着周末要去传说中的天鹅堡的,这个颜色时候去一定迷人极了。
后来听说天鹅堡外墙正在维修,满搭了脚手架,就在经典远景的一侧。上网查了一下好像4月份就开始了,到现在都还没有结束,而且看上去也远没有要结束的迹象。
唉!德国人的施工进度是无法和“中华的速度”相比的。
只有看冬天下雪时能否完工了,不过个人觉得“农夫山泉——有点悬!”
正赶上YS小两口电话来约一起转战国王湖Königssee,欣然应允。
约好一早7点10分地铁站碰头,我担心迟到所以等不及烤箱里的面包变凉就伸手进去取,听见~兹~的一声,一缩手,发现食指根部关节处居然已经糊掉了!
这个破兮兮的烤箱平时烤个面包半天都不热,烤我怎么一下子就熟了?!
这里早晚、有太阳和没太阳的温差很大,所以天晴的早晨,田地里、水面上都会升腾起一层薄薄的雾气来,看起来如烟似幻的,火车一路经过的就是这样很迷离的场景。雾大的地方甚至像是要驶往哈利波特的魔法学校一样,可是一转眼却又阳光明媚云开雾散了,不过咫尺的距离,确是两重的天景。
大概十一点的样子就到了位于德国和奥地利边境的小城Berchtesgaden,天空放晴,已经快到正午了,月亮居然还大模大样的高高挂在蓝天上。
坐索道上了耶那峰,下索道的瞬间透过接待站的窗户远望见阿尔卑斯山谷间悬浮的薄雾,不禁一阵惊呼。远处山谷里袅袅的炊烟漫漫升起,与半空中的薄雾融成了一片淡紫,飘渺在阿尔卑斯群山的腰间,在太阳的照射下,泛起层层的浮光,仿佛楼兰美女的面纱被风轻轻拂起,像极了柯罗画布上的世界,住在这里的应该是甘道夫这样的人吧?!
再接着往上停停走走的徒步十来分钟就到了耶那峰峰顶了,山顶还没有积雪,只有零星的一点浮雪,其实不过1874的海拔,跟青藏高原是没法比的,可是四周延绵不绝的阿尔卑斯山脉和脚下峡湾中隐隐措措的一汪碧水,以及那碧水之上的点点白舟足以承托它人间仙境的美誉了。
下山后步行五分钟的样子就到了国王湖的码头,乘船开始了我们的游湖之旅。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持湖水的安宁与洁净,从1909年起,航行于国王湖上的船只就开始使用电力驱动装备了,当时,电力都还没有民用化,看来100年前环保理念就已经深入这里的人心了。
船上的导游不断的用德语介绍着沿途两岸的景色,同船的老头老太太们跟着导游的指引一会向左看,一会向右看,还不时的发出啧啧的惊叹声和笑声,我听不懂解说,很惶恐的跟着大家的眼神左顾右盼,听见大家笑居然也跟着笑了起来,呵呵,神经了,都不知道到底在笑什么,看来笑确实是相当有感染力的一种行为。
虽然听不懂,却丝毫不影响我对美景的鉴赏能力。现在这个季节正是国王湖最最迷人的季节,虽然已经是深秋了,树上七彩的树叶也已经陆陆续续的落了许多,但是总算来得及抓住了这秋天斑斓的尾巴。
昔日纳粹盖世太保的朝圣之地,希特勒的鹰巢就矗立在一侧1834米高的Kehlstein峰项之上,得名于只有雄鹰才能筑巢的地方。卸去了纳粹的阴影和外衣,洗净铅华,如今成为游客接待的餐厅和观景台,看来,抛开别的不说,希特勒对于德国的旅游事业还是贡献颇丰的。
船行至湖中,突然静停,水面一阵寂静,船上的人也都屏住了呼吸,导游打开一侧船门,将大半个身子伸出船外去,举起小号,一曲必,回音袅袅于悬崖峭壁之间,清晰可辨。
再继续前行就看见这里招贴上的标志屋顶——奥古斯丁修道院的鲜红色洋葱头屋顶了,掩映在一片翠绿桔黄和猩红之中,背景就是瓦茨曼峰的倾斜巨岩。阳光从山间洒泄下来,背阴处的山崖峭壁形成一片深紫,峰顶还残留着一些丝丝的雪迹,向阳一侧的秋色在阳光的照射下层层叠叠的,分外斑斓。
我们在此处下船稍作逗留,湖水清澈见底,水面上漂浮的红叶随着船行激起的水波荡漾,凌凌的波光下三三两两的野鸭来回游弋着,据说这些鸭子的洗脚水居然能够达到欧洲的饮用水标准。
坐在阳光下享受了传说中的国王湖鳟鱼,再配上一瓶当地特产的啤酒,只可惜下午四点刚过不久太阳就已经开始向瓦茨曼峰的另一侧迅速位移了,院子里刚刚还熙熙攘攘的吃饭的、喝酒的、聊天的、晒太阳的人们和狗们一下子都散开了,只剩下我们这桌用不惯刀叉吃得慢的中国人还在那吭哧吭哧的切呢。
没有了太阳,气温迅速的开始降低,一口冰啤酒喝到肚子里,心肝脾肺肾全都一起打了个哆嗦。急急忙忙的买单奔赴码头,希望赶在太阳彻底下班之前到达上湖,可是这里的太阳跟德国人一样,一点要加班的意思都没有,船还没行到终点太阳已经落到了瓦茨曼峰的另一边去了。湖面温度骤降,我们只有裹紧了身上的衣物,搭乘上了回程的船只,传说中更更更加美丽的上湖obersee只有期待下一次的旅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