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分众传媒新模式Q卡互联的思考

(2011-11-08 14:53:12)
标签:

it

    分众传媒采用新的广告模式Q卡互联差不多一个月了,这段时间,每天上班都能在楼下大堂的电梯口看到新的液晶显示屏,在两端按键处轻轻一按,就能弹出Q卡。对这种崭新的商业模式,我有着自己的思索,优点方面很多名人和网站都已经着墨不少,我就不锦上添花了。以下文字是我以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角度对这种新模式的联想,着重对新模式的不完善之处进行思考和探索。仅代表个人意见:(我拿过Q卡,但没激活)

    1.Q卡的发布不可控,粘性低,激活率低(激活率低,我没有数据支持,仅凭猜想)。
    Q卡的获得,只需轻轻一按,就能获得。而要使用Q卡就必须用手机编辑Q卡上的编号发送短信到特定号码,从而激活Q卡,获得优惠信息。估计分众会这估计每栋大厦大概多少人,外来人员流动比例,从而每隔一定时间添加一定量新的Q卡。但如何增加Q卡的粘性,这是分众必须解决的,不然只会让成本居高。我想分众Q卡现在一定不会采取一个手机只捆绑一个Q卡号码的做法,如果这样,那只会给Q卡的推广设置极大的障碍。估计以后也不会。非此即彼,那就是说在推广阶段,每个手机应该可以同时捆绑若干个Q卡(没验证是否一个手机可以接收很多Q卡的促销信息)。但这也会导致用户对Q卡的不珍惜,因为Q卡随手可得,想要时只要轻轻一按,就能拥有,需要打折促销时,可以再发短信将其激活。对用户而言,没必要珍惜一个轻易就能获得的Q卡。
    我的思考:将Q卡增加上IC卡的充值、消费和积分累积功能。这样用户可以直接拿Q卡去充值,平常可以用来坐公交车,或者去7-11便利店消费。现在连麦当劳,肯德基都支持IC卡消费,所以把Q卡加上IC卡的功能很重要,但必须要激活了才能使用。每次的刷卡消费,都可以自动在卡内积分,而积分的使用,可以针对分众指定的广告商。以增加消费者对同一张Q卡的使用粘性,让消费者珍惜Q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发卡量,降低成本,促进环保。
    这时就有了新问题,新增功能的成本怎样控制。其实不妨尝试让广告商来承担,在Q卡的面板上印刷广告商的LOGO或广告。另外,来个更狠的,在保持Q卡的可充值消费积分的基础功能上,可以直接在Q卡上附上5到10元的面值,这完全可以由广告商承担,前提是消费者激活Q卡,并且用Q卡刷了对应广告商赞助商的促销信息,消费者消费后就可以在Q卡上获得赠送的金额。(不过附送金额的做法,会涉及到金融领域,有一定门槛,技术上不成问题,但相关政策性的问题要理顺。不过正常的可消费、充值和积分的IC卡功能应该可以给Q卡增加很大的粘性)

    2、用Q卡打造一个从线下到线上的团购式商业互动社区。不能浪费了Q.COM.CN这样一个好域名。
    把Q.COM.CN打造成一个团购式的购物分享社区。也是分众从线下广告屏模式转变成真正互联网广告模式的一个转折点。凭借线下的资源的助力,Q.COM.CN拥有强大的后盾,完全和拉手网媲美。甚至更好,因为拉手的亏就在广告费用上,但Q.COM.CN如果做团购式的分享社区,根本不愁为广告发愁,只需发展好用户就可以。
    另外尝试用QQ号登陆Q.COM.CN建立的社区,和QQ打通,让QQ和Q卡号对应,并且可以在各大城市个性订造印有个人QQ号的Q卡。以增加Q卡的粘性。当然用QQ号来做Q卡号,想法是好,但却是不可能实现的,QQ号可以印在Q卡上,作为个性化装饰,但芯片的Q卡号还是必须由分众统一分配,用户可以在后台对应自己的QQ号用作登陆社区。但这一切涉及到腾讯电子商务的根本,实现的希望很渺茫,所以我上面说尝试而已。但不考虑腾讯,单独做自己团购式的分享社区,也是个不错的方向。

    3、Q卡的出现,让楼宇广告跨入云时代。
    在阐述前,有个名词是必须要说的,这就是射频识别即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想对这个名词有更多的理解,可以百度一下RFID,查看百度百科。下面我用我最通俗的语言来描述我的理解,对很多专业性的名词我也记不住,也不懂。

    新的广告模式使用的是服务器在云端,每个发送Q卡的屏幕是客户端模式。
    分众新的屏幕,能刷Q卡,那就应该是使用了RFID技术,看Q卡(电子标签)和屏幕刷卡位(读卡器)发生作用的距离应该在10CM以内,屏幕释放的电磁频率应该在安全范围内。当我们把Q卡上的号码,编辑短信发送到分众指定的号码时,我们的Q卡就激活了,当我们再刷Q卡时,相应的赠品和优惠信息就会发到我们的手机上。
    这时是关键所在了:Q卡号码通过手机短信无线发送激活后,屏幕马上能感知Q卡号码被激活,这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客户端-新屏幕和分众云端的服务器一直保持联网。最可能是通过有线联网。让屏幕的读卡器时刻和数据库保持联通,以便识别该Q卡号是否激活,是否在刷卡,并且根据指令在屏幕显示要求用户激活Q卡,或者将促销信息在云端服务器发到已激活Q卡号对应的手机上。另外一种可能是无线联网。但无线联网有着不稳定,成本高,辐射大等弊端,应该不会采用。所以估计采取的是有线互联。
    这和以前有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各栋大厦的广告屏,可以由云端服务器统一控制和指挥。如果单独是Q卡的识别和促销信息的发送,那还只是针对个体,如果连屏幕的广告的更替可以由服务器来控制,那面对的就是群体,这就面临着其他的相关政策门槛了。另外,云端服务器的安全问题也尤为重要。安全领域就不作讨论。

    4、Q卡的出现,希望分众在用户隐私保护方面不再重蹈覆辙。
    每个激活的Q卡,都对应一个手机号码。每次的刷卡,都将该用户的消费喜好和消费意向通过客户端(广告屏幕读卡器)传递到服务器,这些数据加以利用很快就能转换成很有用的资源,简单说就是钱。因为这些数据可以作为广告商的投放广告的参考,可以作为潮流消费趋向的分析。这是正常的,合情合理的,无可厚非的。但千万不能未经消费者同意,就把相关的广告信息发送到消费者的手机上。更不能把消费者手机信息按消费领域和消费趋向等数据统计打包卖给其他的广告商。我想这是分众应该注意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