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和北京路
—散落我青春记忆的地方
往深圳的动车票是下午两点的,上午的时间我首先选择到中山大学和北京路。1985年-1986年,河师大派我到中山大学读中国小说史研究生班一年,那是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满怀理想,朝气勃发,中山大学校园和它附近的北京路散落着我记忆的碎片。
中山大学很大,但它的校门很小。但它很历史。它没有扩建成富丽堂皇,让我
感到温馨。
新建的中文堂。我学习时候的中文系是一座小楼;就在中
文堂附近。
鲁迅1927年曾经担任中文系主任,这尊雕像是2005年塑的,我
在的时候没有。
这尊雕塑是2001年校庆时候新建的,在东区一个湖旁边,那
时候从宿舍到中文系天天从湖边走过。
我学习时候住过的宿舍楼,在东门旁边,我住在六楼(最高一层)的最右
边。该楼是教师培训楼,两室一厅,同住一室能够记住名字的有新疆大学生物系
的阿布都拉阿巴斯和河北一个学校的曹建生。
这就是东区的湖,那时候没有这么大,湖边也没有硬化的这么好。
学五食堂,我人生重大转变的地方。中大期间我在这个食堂吃饭,它的米
饭很难吃,汤粉很好吃,为了中午少吃米,早上晚上我平明多吃汤粉,半年
不到,我从瘦人变成了胖子。
梁銶琚堂是我经常看电影的地方,我找它了,没有找到,从条幅知道,
学生们现在依然经常在它那里享受电影。
左边绿树掩映的是学生宿舍,和我一起在中大学习的佟玉华大姐住在这里,我
记不清是哪栋楼了。过去路低,从陆上到学生宿舍要上几级台阶。
校中心的绿地,依然翠绿,依然幽静。
曾经引发我诗情的校园小路。
树还是那些树,但已经苍老了。“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不记得这个图书馆了。
中大的一切都还是那么古典而洋气。
在这些年轻学生们眼中,我一定是个已经不配谈理想和未来的老头
子了,他们不会知道,26年前,我在中大校园的时候,也和他们一样满怀对未
来的憧憬。从他们到我,弹指一挥间。
中大北门。80年代,中大正门临着的大路没有商店,我上街买东西和玩都
是从后门出去坐船到北京路。所以,我心中北门很重要。
北门紧邻珠江,过去没有路,现在新修了滨江路。滨江路到中
大北门从地下穿过,为了不影响中大北门外广场的整体布局。由此
可见中大在广州市的地位。
此碑见证了2001年中大校庆前北大门的修建。
北大门正门,平时此门不开。
秀北大门时新建的门楼。
北门外的中大码头,从这儿坐船可直达北京路。
我坐上了去北京路的船。中山大学渐行渐远。
北京路码头,又叫天字码头。
天字码头正面。
现在的北京路已经不是过去的北京路了。如果没有路牌,我真的不敢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