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浩和他的油画

(2007-06-02 15:09:14)
分类: 电视节目
 

             陈浩和他的油画

       

    编者的话河南师大讲师、青年油画家陈浩的油画作品展将于6月3日和8日分别在河南师大和新乡越秀大酒店举行。为此,河南电视台拟拍专题片《陈浩和他的油画》,现将解说词刊载,以便使读者了解陈浩。)

     

     当画面中这个人物向你走来,他不会引起你太多的注意,当告诉你他就是河南师范大学艺术系讲师、青年画家陈浩,你也许会感到一种艺术的馨香。

     忧郁的眼睛和富于造型的胡子点缀着陈浩清瘦的脸庞,使他有了鲁迅风范。《文艺报》就说陈浩是个“悲剧艺术家”。其实,他的生活经历并没有太多的悲剧色彩。一九五九年十月陈浩出生时,清朝重臣的曾祖父和国民党将军的伯父给陈家带来的辉煌已经成为遥远的历史,他踏进的是一个普通人家,但这个家庭浓厚的文化传统滋养着他,使他在河南潢川那块贫瘠的土地上读小学时就开始学习绘画,中学时,他得到潢川师范王扶东老师和潢川文化馆张征老师的指导,后来他又先后到湖北艺术学院和上海画院,拜师陈逸飞、林聪、方世聪等大家,正规学习油画。一九八零年,陈浩以突出的专业成绩考入河南大学美术系。大学毕业,他先后登上了安阳师专和河南师大讲坛,成为一名大学教师和油画家。

     “悲剧艺术家”是人们对陈浩性格的认识。陈浩的为人真实自然,他不会掩饰,不善言谈,甚至使人感到几分木讷,但他的眼光显示他有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坐在画架前,他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倾注于画笔,倾泻于油布时,它是一个灵光焕发的艺术家,离开画架,离开调色板,他便似乎成了精神压抑的悲剧主人公。

    “悲剧艺术家”是评论家对陈浩油画艺术精神的揭示,尽管至今还不能指出他的哪一幅油画是真正的悲剧主题。陈浩引人注目的首先应该是历史题材的作品。一九九四年《人民日报海外版》介绍过的《大别山的黎明》是历史画,是陈浩大学的毕业创作;一九九零年,他参加第二届全国体育美术作品展的《金色岁月》是以抗战时期宝塔山下八路军体育生活为内容的历史画,这幅画被当时在京的国际奥委会主任萨马兰奇亲自选送洛桑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博物馆收藏,萨马兰奇还特意寄给陈浩一张他站在洛桑国际奥委会博物馆《金色岁月》画旁的照片:至今陈浩作品中画幅最大、内容规模最大的是他在一九八八到一九八九年创作的历史画《青铜时代》,这幅一直挂在陈浩床边的作品至今没有最后完成,但它却使每一个观赏者怦然心动,所有采访过陈浩的人都要在文章中描述《青铜时代》那悠远的蓝天、那富有原始生命力的人群和那象征文明的铜鼎。

    陈浩引人注目的另一题材是风景风俗画。一九八五年和一九九一年,他分别去青海和西藏采风。面对辽阔的草原和茫茫雪山,面对坚强生活在草原与雪山上的人民,陈浩捕捉到了他抒情旋律的音符。以前从未画过风景风俗画的他一发而不可收,创作了《西域系列》等数十幅风景风俗作品。其中有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并曾到前苏联参加中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的《生命与自然》,有在加拿大参加中国画展的《大栅栏》,有参加全国首届风俗画展并被中国民俗博物馆收藏的《圆寂》和《灵光》。

    《中国文化报》曾以“历史风景从心中流出”为题介绍过陈浩。其实,陈浩还有大量的人体人像作品和超现实主义的作品。

      扎实的基本功使陈浩能得心应手地运用绘画语言表达他对生活的感悟,如同一切成功的艺术家,人性的压抑和对人生自由的渴望是陈浩人生认识的主题,他用色彩和光影将这种主题准确的表达在画布上,使他的各类作品都蕴含着不朽艺术所具有的悲剧意义。这种悲剧并没有表现为作品主题的悲剧性,而表现为天地悠悠的雄壮,甚至表现为理想化的美丽。

    当人们将油画家的桂冠戴在陈浩头上时,陈浩不以为然。这是他的谦虚,也意味着他不满以往将继续前行。继续前行的陈浩将用画笔画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

      本文发表在1995年5月31日第五版《新乡广播电视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