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aper.dahe.cn/hnrbncb/W020070413071240153217.jpg
n041342.jpg
敲开一层水泥,“土地整理桥涵30-8号”上露出了另一个标牌,其上“农业综合开发编号2004-87”字样清晰可见。
http://epaper.dahe.cn/hnrbncb/W020070413071240622625.jpg
n041343.jpg
村民们说,水泥面太薄、掺水泥太少,是水渠毁坏的主要原因。
□本报记者米格智文/图
投资300万元的土地整理项目在原阳县国土资源局负责人的眼皮子底下被修成了“豆腐渣”。近日,该乡盐运司等5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先后找到记者,表达了他们对此事的愤怒。
2005年,国家投资309万元在原阳县梁寨乡实施一项土地整理项目,内容包括在该乡盐运司、虎张、土寨、新吴庄、梁寨、扁担王和于营7个村用水泥硬化水渠9条,修桥17座,把原来的18条土路改造成碎石白灰路,打农田灌溉用井46眼。2005年10月,工程由原阳县国土资源局组织长垣县河南省金土地土地整理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滑县华厦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和新乡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开始施工,原阳县国土资源局规划科葛世勇负责对工程的监管。由于项目的实施需要村里配合,因此,哪个村修几条路,哪个村修几条渠,哪个村修几座桥,县里和乡里在项目实施前就告诉了村里。2007年2月,葛世勇拿着项目竣工验收报告让盐运司村党支部书记王兆奇签字的时候,王兆奇发现他们村的工程被大大缩水了:原来说要用水泥硬化两条水渠,实际上一条没有修;原来说要建5座桥,实际上只建了1座,其他4座是把两年前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修好的桥上贴了一个刻有“土城整理桥涵”字样的石头标牌;原来说路是12厘米厚、4~5米宽的白灰石子路,实际上多数路段只是在原来的土路上撒了一层白灰和石子,少数路段连石子都没有撒均匀;打了8眼井,竟然还要求农户每眼井交2000元的“土地项目打井款”。到其他村一看,王兆奇吓了一大跳,别村的项目内容缩水更厉害,工程质量更差:于营村西南和虎张村北地、南地修了3条水泥渠,按规定渠面水泥的厚度应该为5厘米,多数地方不到3厘米,修好后还未使用,渠面的水泥就爆裂脱落得没法使用了。
3月28日至4月9日,记者曾多次到原阳县调查。记者看到,在盐运司、于营、土寨和虎张4个村有“土城整理桥涵30-5号”、“30-8号”、“30-9号”和“30-10号”等6座桥是在2004年黄淮海土地开发时修的桥上贴上了2006年“土城整理桥涵”字样的标牌;于营村和虎张村修的3条水泥渠,长度超过了1700米,已经全部报废。记者测量了3处已经爆裂脱落的渠面的水泥厚度,每一处的厚度都不超过2厘米。记者还见到了盐运司村第五村民小组缴纳2000元“土地项目打井款”的收据。
4月10日,记者采访了原阳县国土资源局负责该项目的副局长李永辉。李永辉承认梁寨乡土地整理项目确实存在质量问题。但他说,该项目至今还没有进行验收,施工单位的施工费也还没有给他们,因此,他们肯定得返工重修,直到达到工程质量标准。记者在一份《原阳县梁寨乡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资料》上看到,该工程的竣工时间是2006年9月。
□本报记者米格智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