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已发表新闻作品 |
1公斤玉米卖到6块钱——辉县农民崔红玉的新年设想
|
|
河南日报农村版 02 综合新闻 2007年02月27日
|
http://epaper.dahe.cn/hnrbncb/W020070227112758435245.jpg hn022722.jpg 除夕,别人忙着过年,崔红玉却忙着算账。算账过程中有了疑惑,他就把求助电话打给了记者。崔红玉是辉县市南寨镇大全地村农民,心眼活,爱琢磨,每到过年都要盘算一下过去的一年挣了多少钱,明年多挣点钱的门路在哪儿,特别是明年的打算,想不好的话他年都过不踏实。 “1公斤玉米我要卖6块钱!”记者走到他家门口,就听见了崔红玉的这句话,声音很大、很坚定。 崔红玉一家5口人。农业税不交了,还领到了种粮补贴,仅此一项,他们家2006年多收入了700多元。“我们一口人有一亩地,靠着党的好政策,吃饱穿暖没有问题。”崔红玉说,“但是,女儿上大学花钱多,母亲看病花钱多,要想日子过得宽裕必须多想办法。” 因为地处太行山区,崔红玉家种地产量不高,但是长出来的粮食污染少,城里人喜欢吃。于是崔红玉想通过对这些无公害粮食的绿色加工,让自己的小麦、玉米卖上大价钱。崔红玉扳着指头算着:“现在1公斤玉米的市场价是1.38元,我弄台石磨把无公害玉米磨成玉米面,再装进漂亮的包装袋,1公斤卖6块钱不贵吧?这样的话,我的3000公斤玉米就能多收入1万多块钱。” 祝贺新年的鞭炮响起来了,记者离开崔红玉家时,崔红玉塞给记者一袋玉米面,说是用石磨磨出来的,让记者尝尝,看值不值6块钱1公斤,再替他想想包装袋上的广告词咋写。①G □本报记者米格智文/图 崔红玉指着《河南日报(农村版)》上的中央一号文件向记者畅谈自己在新一年里的打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