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米格智)
辉县市赵固乡大沙窝村村名的得来就是因为村里沙窝窝多。日前,记者背着相机跑了大半天也没有拍摄到一个“像样的”沙窝窝。村民们笑眯眯地告诉记者,新乡市的土地开发把寸草不生的沙窝窝和乱石滩整成了绿油油、金灿灿的高产田,他们都快忘了沙窝窝是什么样子了。
黄水河和石门河中间夹着大沙窝村。黄水河和石门河千百年来的冲刷,使大沙窝村70%以上的土地变成了一个个大沙窝、一块块乱石滩。全村1500多村民,不旱就淹,种小麦亩产超不过50公斤的薄地只有1200亩。2002年,新乡市决定在大沙窝村的沙窝窝和乱石滩上造田,以补充该市发展经济占用的耕地。于是,推土机和运输车轰鸣了两年,推平了沙窝,掩埋了乱石,从远处一车车拉来好土垫出了耕作层,然后修路、打井、架电线、修水渠,于是,2481.7亩沙窝窝和乱石滩变成了2368亩高产田。除了小麦、玉米,大沙窝村村民还在这些地里栽上了桃树、枣树、柿树和石榴树,建起了一座座高效农业示范园。新乡市国土资源局耕地保护科的王英英指着推土机和运输车告诉记者,这是已经开始的二期工程,正在垫土,计划整理2702亩地。
4月15日,137名国内外耕地保护专家与领导在国家国土资源部和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组织负责人的带领下来到大沙窝村参观,大沙窝村的沙窝窝整治成了国内外学习的榜样。日前,省内外多家电视台的记者也来到了大沙窝村,想拍些沙窝窝和乱石滩的资料,但是,他们同样失望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