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已发表新闻作品 |
甩不掉贫穷,我誓不罢休
|
|
http://www.hnby.com.cn 河南日报农村版 02
综合新闻 2006年08月17日
|
8月6日,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76岁的村民裴同又一次来到村外的乱石岗上。这里,建有200套别墅的裴寨新村正在搅拌机的轰鸣声中拔地而起。 这一排排别墅中有一套是属于裴同的,但他不用掏一分钱。妻子早逝,儿子又是个残疾,儿媳妇撇下年幼的孙子走了,一贫如洗的裴同做梦都想不到这辈子能住上别墅。“多亏春亮这孩子了!”裴同声音颤抖着对记者说。 裴寨新村是裴寨村委会主任裴春亮自己出资2000万元为村民们免费修建的。 1970年裴春亮出生时,裴寨村是太行山下鲜为人知的小村庄。除了全村人共同拥有的贫穷,裴春亮还有不幸的童年,父亲早逝,三哥死于煤矿事故,大哥患了脑中风,二哥死于车祸,大嫂出走,二嫂改嫁,撇下3个没爹没娘的侄女和侄儿。家里能够干活的人只剩下裴春亮和一个柔弱的姐姐。 “大伯,俺爹走了,俺没钱买棺材。”裴春亮磕着头哭着对当时的村党支部书记裴清泽说。裴清泽含着泪拉起裴春亮,拍了拍他的肩膀:“我领人刨两棵村里的树给你爹做棺材!”刨树做棺材的时候,没有人打招呼,村里会干木工活的人几乎全来了。那几天,前街的大伯们送来了两块钱、一块钱、五毛钱,后院的大婶们送来了一提兜米、一盆面、一丈布、五尺布,全村人一起把裴春亮的父亲安葬了。“从那时候起,报答父老乡亲们的想法就在我心里扎下了根。”裴春亮说。 13岁那年,裴春亮到一家砖场打工。两个月之后,他挣到了80元。发工资的那天晚上,裴春亮捂着80元钱一夜没有睡觉。“我不能一辈子给人打工,我得学技术!”第二天,裴春亮揣着80元钱走上了通往安阳技校的路。裴春亮修理电机、开理发店、经营饭店……20年后,裴春亮富了。但是,他没有淡忘心中的承诺。村里修路、打井、盖学校,都是他拿钱最多;村民们谁有了过不去的坎,他会不声不响地把钱送到家里;逢年过节,他会带着礼物慰问村里的困难户;谁找到了挣钱的门路需要帮助,他总是跑前跑后,搭钱贴工夫。 2005年4月20日,裴寨村举行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村民们齐刷刷地在选票上写上了裴春亮的名字。那一天,裴春亮正在上海谈生意。两天后回到家里的时候,村支书、小组长、老支书和老党员等四五十个父老乡亲都在他家客厅里等他。一位老党员拉着裴春亮的手:“裴寨村不能再这样穷下去了。大伙儿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你不能让大家失望啊!”裴春亮没有说话,只是用力地握了握老党员的手。 从此,裴春亮把村里的事当成了自己家里的事:村里没有旋耕犁和收割机,他自己掏了5万元购买;村里考上大学的学生缺少费用,他自己掏钱给每个人2000元奖学金;村里没有健身器材和娱乐设施,他自己掏1万元购买……2006年5月,裴春亮说服全家,拿出自己辛苦20多年积攒的2000万元,要为裴寨村每户村民建造一座190平方米的3层别墅。 多数人被裴春亮感恩社会、奉献社会的精神所感动,把赞歌给了他;少数人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评判裴春亮,把惊讶和怀疑给了他。对于这些,裴春亮没有时间理睬,他正在为建设村办企业、发展裴寨村经济东奔西走。 “甩不掉裴寨村的贫穷,我誓不罢休。”裴春亮说这句话的时候,声音不大,但力重千钧。①F □本报记者米格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