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慢慢积累49-吴孟超

(2015-07-14 22:25:11)
标签:

吴孟超

慢慢积累

分类: 【L:累积梳理】

吴孟超:肝胆两相照,不老柳叶刀


人生格言

“病人就是一本书,从门诊、治疗、手术到康复,内容非常丰富。治好了一个病人就累积了一份财富,认真清理总结这笔财富,积蓄下来就是一部巨著,掌握了就是一名好医生。”

核心提示

吴孟超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是世界上唯一一位90岁高龄仍然工作在手术台前的医生。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肝脏科临床医生,更是一位杰出的医学研究者,我国肝脏外科奠基人。

慢慢积累49-吴孟超

吴孟超1922.8.31-),出生于福建省闽清县,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1-2] 

中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进入同济附中,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15月,中国将17606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201223日,光荣当选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 

吴孟超是最先提出中国人肝脏解剖五叶四段的新见解,在国内首创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率先突破人体中肝叶手术禁区,建立了完整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和小肝癌的早期诊治体系。他主持建立了肝胆外科疾病治疗及研究专科中心,先后获国家、军队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24项,出版《腹部外科手术学图谱》、《肝脏外科学》等医学专著19部,发表论文220余篇。


吴孟超:肝胆两相照 不老柳叶刀

2016-06-02 08:31:00 来源:央广网

 慢慢积累49-吴孟超


央广网北京62日消息(记者肖源)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先生,不仅是一种称谓,更蕴含着敬意与传承。可堪先生之名者,不仅在某一领域独树一帜,更有着温润深厚的德性、豁达包容的情怀,任风吹雨打,仍固守信念。在市场强势奔袭的时代,先生们还需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为后生晚辈持起读书、做人的一盏灯。中国之声推出特别策划《先生》,向以德行滋养风气的大师致敬、为他们的成就与修为留痕。

吴孟超,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最先提出中国人肝脏解剖“五叶四段”理论,在国内率先突破肝叶手术禁区,成为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2005年,吴孟超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1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将17606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吴孟超星”。

上午八点半,吴孟超先生走进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手术室,向助手交待了一句:“切口切小点儿”,便走出门外,做着术前准备工作。

吴孟超向记者介绍:“刷两遍,这都要洗干净,还有指尖这一块。”

如果不是颧骨处的老年斑、从手术帽里钻出的几根白色长眉,很难想象,眼前这个眼尖手快、动作沉稳的主刀人,已经94岁了。这样的年纪,这样的地位,在外人来看是惊叹;可在与吴先生一起工作30多年的叶志霞看来,每一次主刀都是风险。

叶志霞说:“拿到那么高的奖,你这么大年纪,其实你只要开一天刀,都是有很大的风险的,但是他没有把这个变成自己的一个包袱,他总是这样说,不要怕,只要这个事情是对病人有利的,怕什么,不要紧。”

这样的信念从先生决定学医之时就已经在心里扎根,而帮他植下信念的是当时的同学,后来的妻子吴佩煜。那是1940年,18岁的吴孟超抱着去延安抗日的决心,离开马来西亚回国,但迫于时局,最后辗转来到迁往昆明的同济大学附中。

吴孟超回忆道:“同济的理、工、医三个系最有名,我想报工科。因为我小的时候家里做过米粉生意,种橡胶什么的,这些都是靠手技的,所以我想学工。她说念医好,她劝我,工程建设是对国家有贡献,念医对人类更有贡献。”

就这样,一对情侣携手走上了从医之路。

慢慢积累49-吴孟超

1956年开始,在著名外科学家裘法祖的指导下,吴孟超选定肝胆外科为研究方向。三年后,容国团成为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的那一年,吴孟超头一回将肝脏内部复杂的血管结构完整地呈现在中国医学界面前,也引起了国际医学界的关注。

“容国团拿了乒乓球第一,这个一弄,我想起来了,乒乓球也是塑料,大家几个人就拿乒乓球,一下子就溶解了。结果这个模型做出来以后,我就写了一篇学术报告,到国外讲课,人家邀请我去讲课,就这么出名了。”吴孟超介绍道。

如今,妻子已于五年前离世,享年89岁。吴孟超仍然每天忙碌在医院里,身后的履历足以担得起“贡献”两字:中国第一具结构完整的人体肝脏血管模型从他手中诞生;他总结出的肝脏解剖“五叶四段”理论一直沿用至今,成为探索肝脏新手术的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他发明了“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突破以前肝叶切除,患者的体温必须保持在32摄氏度进行的障碍;他还主刀了世界首例中肝叶切除手术并获得成功。

某位患者在见到吴孟超时表示,“我是从福建过来的,他们不让我挂你的号,说要预约。然后我的肝、肾有问题,我希望你能帮我看看……”

每周二的门诊,每周至少两三台手术,是吴先生的工作节奏。长期在他身边工作的张鹏说,在外人看来高山仰止的顶级专家,其实要请他看病,并不难。

张鹏介绍:“只要是因为看病的,到他办公室不管是认识不认识,预约不预约都没关系,他都会看,而且他一看片子之后,他就会去看B超,B超如果说能做的话,好住下来吧,住哪个科,住哪个科,我什么时候给你开刀。”

相比对患者的仁心,东方肝胆医院外科医生杨田却说,吴先生对身边的医生相当严苛。

杨田表示:“他所收治病人的话,对我来说就叫VIP的待遇。我们完全不敢怠慢。因为老先生会严格的看你写的病历,你的病历里面什么一丝丝小的差错,他就会来责骂你、训斥你,我是经常会被受到这种待遇的。”

可杨田和同事们都明白,这份严苛成就了多少人。吴先生就像一棵大树,在岁月的流逝中,开枝散叶。

“我们医院这么多肝脏科、胆道科,每一个科室的主任,在全国来说都是赫赫有名的,这些主任、这些教授都是得到吴老传承的。”杨田总结说。

上午9点半,患者体内巴掌大小的血管瘤被成功取出,各项指征正常。

吴孟超:“好了,切下来了,花掉多长时间?”

护士:“十五分钟。”

吴孟超:“出多少血?”

护士:“150(毫升)。”

吴孟超:“好,冲洗。”

吴孟超走出手术室,背着手,侧着脑袋,逐个地趴在其它房间的观察窗口巡看,像个监督学生上自习的班主任。

据他的同事介绍,他不过瘾就会到各个手术室溜达,就是馋手术,当然有正好碰到别人困难的时候,他不管人家让不让上,但是人家也不敢不让去上啊。他就赶紧去洗手,我来,还没有我快,磨磨唧唧的。

显然,这一刻,其它手术室没有吴孟超认为的“困难”。他有些落寞地踱出手术室,翻看第二天的手术安排。

吴孟超:“明天有什么手术?有没有我的?没有排,没有人排我。”

护士:“休息休息吧。”

吴孟超:“排吧!怎么搞的一个都没排。你去找一个。”

慢慢积累49-吴孟超


记者手记

大海退潮后,海边的沙滩上,留下许多被搁浅的小鱼,在烈日下等待它们的,似乎只有死亡。但有一个孩子,一条一条地捡起这些小鱼,重新放归大海。过路的人问:孩子,那么多小鱼,你捡得过来吗?一条小鱼而已,有谁会在乎呢?孩子一边不停地往海里放鱼,一边说:你看,这一条在乎,这一条,也在乎。吴孟超就像故事中的这个孩子,60年来,心无旁骛,坚定地站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积以跬步,终成千里。吴孟超说,为医之道,最要紧的,是一个“德”字。对病,要快、准、狠;对人,要慢、拙、仁。这是恩师裘法祖教导他的,而吴孟超,也是这么教导他的学生。医者仁术,仁德者寿。手术台前,抛起高温消毒后的手术衣,双臂顺势滑入袖中,我相信,这个94岁的老人,还年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