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次考试生物成绩综合分析
(2010-09-17 05:24:25)
标签:
杂谈 |
分类: 【D:我的教学】 |
高三第一次考试生物成绩综合分析
一、命题原则与特点
根据学校命题精神和要求,我们生物学科命题突出以下几个特点和原则:
1、紧紧贴近高考,让学生零距离感受高考特别是新课标卷高考真题。——使其真切明晰高考试题的风格与动向。在这次考试全卷近三年的高考原题或改编题有20道左右。
2、强调考查基础知识的准确性和扎实性。许多试题如果学生学习含糊敷衍肤浅,可能就会暴漏无疑,让其真正知识基础学习的重要性。使试题知识点细密,思辨性强,难但不偏。
3、突出主干知识考查,重点考查高考大纲中重点要求的内容。——这类多出题,占大分量。使学生通过考试强化对主干的认识和巩固。比如我们在遗传定律相关内容命题分值达30余分。原因就是每年高考这是必考点,大分值点,区分度点,为高考奠定坚实基础。
4、重视生物应试能力考查,重视主流题型的考查。——比如本卷试题中的坐标题6道,表格题8道(其中数据表类5道),生物图类8道。因为这是高考主流题型。比如2010年我省新课标考卷中有5道坐标图题,其中4道是大题。
5、强调课堂教学和学习效率的考查。——特地出了一些原题和变式题,仅是学年教学统一讲授的试题达10余道,学生手头学校订书中试题占10余道,这样就是强调课堂学习质量,也能反映出教师自己的教学效果,便于把脉教学,及时调整。
二、班级成绩比较分析
1、各班级平均分等综合比较
班级 |
名次 |
最高分 |
最低分 |
平均分 |
全距 |
班人数 |
考试数 |
全学年 |
|
91 |
6 |
46.6 |
85 |
901 |
889 |
21 |
1 |
90 |
46 |
70.7 |
43.5 |
29 |
28 |
15 |
2 |
85 |
38 |
63.27 |
46.5 |
47 |
47 |
17 |
3 |
88 |
35 |
61.14 |
53 |
53 |
52 |
16 |
4 |
91 |
38 |
60.82 |
52.5 |
49 |
49 |
18 |
5 |
87 |
34 |
56.62 |
53.5 |
46 |
46 |
22 |
6 |
73 |
19 |
50.95 |
54 |
65 |
64 |
23 |
7 |
81 |
24 |
50.87 |
57 |
50 |
50 |
24 |
8 |
72 |
26 |
47.83 |
46.5 |
52 |
52 |
25 |
9 |
81 |
28 |
46.52 |
53.5 |
47 |
47 |
10 |
10 |
71 |
20 |
46.12 |
50.5 |
55 |
54 |
11 |
11 |
70 |
17 |
44.06 |
53 |
59 |
59 |
14 |
12 |
67 |
15 |
43.08 |
52 |
61 |
60 |
13 |
13 |
73 |
18 |
39.27 |
54.5 |
60 |
59 |
12 |
14 |
81 |
12 |
36.29 |
69.5 |
57 |
57 |
8 |
15 |
66 |
13 |
32.85 |
53 |
45 |
42 |
9 |
16 |
60 |
14 |
32.56 |
45.5 |
43 |
42 |
6 |
17 |
63 |
13 |
31.06 |
50 |
43 |
40 |
7 |
18 |
60 |
6 |
29.55 |
54 |
40 |
39 |
从表中可以看出以下得分特点
1.1 试题难度系数稍微偏小,与预设接近(0.52-0.55):0.47。
1.2 区分度较明显。分数段呈现明显梯度分布。最高分91,班级全距一般在40-50分左右。考查学生基础与能力明显。尖子班与补习生中仍然不乏低分者,使有些不重视生物学科的学生猛醒;重点班和普通班中有很多不及格者,使其中敷衍侥幸者阵痛后思考学习的效率和方向。
1.3 本班级平均分差距较大,甚至同层次的班级也有个别较大差距。如补习生小尖子班高于第二名达7分之大。最大差距尖子班是6.65分、重点班是9.8分,普通班达4.5分。各种原因我们积极调整。
2、各层次学生比较表
名次 |
班级 |
优秀数 |
优秀率 |
及格数 |
及格率 |
差生数 |
差生率% |
1 |
21 |
12 |
42.86 |
26 |
92.9 |
0 |
0 |
2 |
15 |
8 |
17.02 |
36 |
76.6 |
0 |
0 |
3 |
17 |
14 |
26.92 |
36 |
69.2 |
1 |
1.92 |
4 |
16 |
9 |
18.37 |
32 |
65.3 |
0 |
0 |
5 |
18 |
5 |
10.87 |
23 |
50.0 |
1 |
2.17 |
6 |
22 |
1 |
1.56 |
32 |
50.0 |
8 |
12.5 |
7 |
23 |
2 |
4 |
18 |
36.0 |
4 |
8 |
8 |
24 |
1 |
1.92 |
19 |
36.5 |
12 |
23.1 |
9 |
25 |
2 |
4.26 |
15 |
31.9 |
15 |
31.9 |
10 |
10 |
0 |
0 |
17 |
31.5 |
12 |
22.2 |
11 |
11 |
0 |
0 |
17 |
28.8 |
17 |
28.8 |
12 |
14 |
0 |
0 |
13 |
21.7 |
20 |
33.3 |
13 |
13 |
1 |
1.69 |
8 |
13.6 |
32 |
54.2 |
14 |
12 |
1 |
1.75 |
3 |
5.3 |
28 |
49.1 |
15 |
8 |
0 |
0 |
4 |
9.5 |
27 |
64.3 |
16 |
9 |
0 |
0 |
3 |
7.1 |
28 |
66.7 |
17 |
6 |
0 |
0 |
2 |
5.0 |
29 |
72.5 |
18 |
7 |
0 |
0 |
1 |
2.6 |
23 |
59.0 |
3、各个层次班级总统计
各层均 |
总分 |
45.1 |
45.2 |
46.1 |
46.2 |
47.1 |
47.2 |
得分率 |
选择总 |
大题总 |
尖子班 |
60.5 |
2.22 |
4.06 |
3.85 |
0.95 |
3.06 |
3.93 |
0.66 |
42.4 |
18.1 |
补习班 |
51.69 |
1.71 |
3.68 |
2.61 |
0.4 |
2.36 |
2.25 |
0.6 |
38.7 |
13 |
重点班 |
41.73 |
1.25 |
2.69 |
2.42 |
0.14 |
2.22 |
2.1 |
0.48 |
30.9 |
10.8 |
普通班 |
31.55 |
0.94 |
1.72 |
1.46 |
0.1 |
1.69 |
0.98 |
0.38 |
24.7 |
6.88 |
3.1、尖子班成绩分析
班级 |
名次 |
选择总分 |
得分率 |
45.1 |
45.2 |
46.1 |
46.2 |
47.1 |
47.2 |
大题总分 |
总分 |
15 |
1 |
47.6 |
0.74 |
2.26 |
4.21 |
3.68 |
1.09 |
3.04 |
4.53 |
18.8 |
63.3 |
16 |
3 |
46.3 |
0.72 |
2.06 |
3.98 |
4.47 |
0.61 |
2.96 |
3.57 |
17.7 |
60.8 |
17 |
2 |
45.6 |
0.71 |
2.35 |
4.25 |
3.81 |
1.33 |
3.06 |
3.92 |
18.7 |
61.1 |
18 |
4 |
42.8 |
0.66 |
2.2 |
3.78 |
3.41 |
0.74 |
3.17 |
3.7 |
17 |
56.6 |
尖子班层均 |
42.4 |
0.66 |
2.22 |
4.06 |
3.85 |
0.95 |
3.06 |
3.93 |
18.1 |
60.5 |
|
21 |
|
53.7 |
0.83 |
2.5 |
5.39 |
3.54 |
1.07 |
3.54 |
4.14 |
20.2 |
70.7 |
3.2、补习班各题成绩分析
班级 |
名次 |
选择总分 |
得分率 |
45.1 |
45.2 |
46.1 |
46.2 |
47.1 |
47.2 |
大题总分 |
总分 |
21班 |
1 |
53.7 |
0.83 |
2.5 |
5.39 |
3.54 |
1.07 |
3.54 |
4.14 |
20.2 |
70.7 |
22班 |
2 |
42 |
0.65 |
1.72 |
3.7 |
2.44 |
0.19 |
2.16 |
1.95 |
12.2 |
50.9 |
23班 |
3 |
41.1 |
0.64 |
1.67 |
3.16 |
2.96 |
0.51 |
2.31 |
1.94 |
12.5 |
50.4 |
24班 |
4 |
40.5 |
0.63 |
1.35 |
3.25 |
2.25 |
0.1 |
2.14 |
1.9 |
11 |
48.3 |
25班 |
5 |
37.2 |
0.58 |
1.68 |
3.64 |
2.28 |
0.51 |
2.23 |
2.26 |
12.6 |
46.5 |
补习班均 |
38.7 |
0.6 |
1.71 |
3.68 |
2.61 |
0.4 |
2.36 |
2.25 |
13 |
51.69 |
3.3、重点班各题成绩分析
班级 |
名次 |
选择总分 |
得分率 |
45.1 |
45.2 |
46.1 |
46.2 |
47.1 |
47.2 |
大题总分 |
总分 |
10 |
1 |
37.1 |
0.58 |
1.26 |
3.13 |
2.85 |
0.19 |
2.33 |
2.33 |
12.1 |
46.1 |
11 |
2 |
35.2 |
0.55 |
1.51 |
2.95 |
2.46 |
0 |
2.42 |
2.61 |
11.9 |
44.1 |
12 |
5 |
30.9 |
0.48 |
1 |
1.98 |
1.58 |
0.19 |
1.95 |
1.77 |
8.47 |
36.3 |
13 |
4 |
31.8 |
0.49 |
1.15 |
2.51 |
2.46 |
0.15 |
2.31 |
2.07 |
10.6 |
39.3 |
14 |
3 |
35.2 |
0.55 |
1.32 |
2.9 |
2.73 |
0.18 |
2.12 |
1.75 |
11 |
43.1 |
重点班层均 |
30.9 |
0.48 |
1.25 |
2.69 |
2.42 |
0.14 |
2.22 |
2.1 |
10.8 |
41.73 |
3.4、普通班各题成绩分析
班级 |
名次 |
选择总分 |
得分率 |
45.1 |
45.2 |
46.1 |
46.2 |
47.1 |
47.2 |
大题总分 |
总分 |
6班 |
3 |
28 |
0.43 |
0.66 |
1.49 |
1.05 |
0.15 |
1.51 |
1.05 |
5.9 |
30.3 |
7班 |
4 |
26.3 |
0.41 |
0.97 |
1.56 |
1.92 |
0 |
1.69 |
0.82 |
6.97 |
29.6 |
8班 |
2 |
28.8 |
0.45 |
0.95 |
1.81 |
1.47 |
0 |
1.67 |
1.16 |
7.07 |
32.1 |
9班 |
1 |
29.2 |
0.45 |
1.12 |
1.9 |
1.36 |
0.24 |
1.81 |
0.81 |
7.24 |
32.6 |
普通班层均 |
24.7 |
0.38 |
0.94 |
1.72 |
1.46 |
0.1 |
1.69 |
0.98 |
6.88 |
31.55 |
三、通过答卷问题而反映出教和学问题
1、学生的基础有待进一步扎实和准确精化。考试发现许多基础性问题似是而非,就有着一些隐患,这需要我们强化基础知识的考查和夯实,要使每一处考点砸实砸死。许多变式考题虽然情境新颖,但枝叶在书外,根却在书里。归根结底还是在考基础。有些学生基础性考查一考就漏,还说明有些学习还处于悬浮。
2、能力型试题能力不足,有待进一步提升。思维的缜密性和灵活性还需更高效更全面的培养。因为近年新课标高考试题的新颖性实践性特点需求学生应对各种灵活思维的分析。
3、答题的规范性和全面性有待进一步落实。比如46题的遗传图解考查,从两个方面考查学生对教材要求的遗传图解应用与书写。学生各种漏洞问题应有尽有,需要我们真正落实。
下面以几道得分率最高和最低的试题为例分析——
▉得分率较高的几道试题看问题:(大于1.0)
题号排序 |
31 |
3 |
19 |
40 |
17 |
43 |
16 |
1 |
28 |
选总 |
得分率 |
难度排序 |
1.29 |
1.27 |
1.11 |
1.07 |
1.07 |
1.07 |
1.05 |
1.04 |
1.02 |
34.3 |
0.53 |
【
A.
氨基酸、核糖体、溶液呈紫色
C.氨基酸、核糖体、砖红色沉淀
——得分率最高的试题是31题。原因是对它的教学较扎实,练习强调较透彻。
【
——得分率第二的第3题和31题同属于蛋白质专题,大家在这里教学训练特别全面详尽,所以得分率都很高。
【
C.若a为核糖,b则为DNA的基本组成单位D.若由b构成的核酸能被吡罗红染成红色,则a必为脱氧核糖
——这是一道我们从各个角度训练和讲解的试题,学生答题效果好,说明落到了实处。
▉得分率较高的几道试题看问题:(小于0.55)
题号排序 |
25 |
2 |
33 |
8 |
35 |
13 |
4 |
选总 |
得分率 |
难度排序 |
0.55 |
0.54 |
0.5 |
0.5 |
0.45 |
0.42 |
0.4 |
34.3 |
0.53 |
第4题——最低得分率的试题是第4题,两处知识汇总的内容学生反而容易陷入陷阱,而且不重视试题审题也是原因。
【
A.92种
第3题——得分率0.42。原因是学生对几种类似物质的化学结构似是而非,不能真正理解,到了考察真正的区别是,出现混淆现象。
【
A.①和②
第35题——这是从各个角度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问题,学生学习的准确性需要落实,也提醒老师们教学时要一如既往的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将考点砸实校准。
【
A.进行独立遗传的DDTT和ddtt杂交,F2中具有双显性性状且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是9/16
B.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如果产生的配子中有tt的类型,则可能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C.基因型为DDtt的桃树枝条嫁接到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上,自花传粉后,所结果实的基因型为DdTt
D.后代的表现型数量比为1∶1∶1∶1,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一定为DdTt和ddtt
四、日后一轮复习的教学措施:
我们通过分析各层次班级试卷情况教研和平日教学情况分析,大家积极出谋划策,统一了认识,深化了理解,明确了下一步教学重心。
1、紧密把握透彻研究高考大纲,紧密围绕高考试题风格训练,紧密联系高考命题趋势教学。使我们的教学更具有高效性、具有高性价比,高考复习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就是达到利用有限时间、科学训练收到尽量高效的结果。使各层次的教与学都有针对性的双提高。
2、紧抓基础知识教学,在教学中把高考大纲中要求的基本考点弄清、落实、砸死。争取不有盲点、少留死角,使学生厚积薄发。这样才能做到在二轮复习中的快速提升的预期。
3、提高应试能力,定时训练,放宽视野,见识各种主流题型。这是应对理综合试卷中生物试题结构特点的需要。比如生物学科在理综卷中位于最后,更需要学生答题快速又准确,一枪毙命,所以我们专门每周能有限时测试,来训练速度和准确度。
4、一手抓能力建构,一手抓基础夯实,两手都抓好——这是高考的两翼。那点都不能塌腰。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学校给我们提出的2011年高考的高目标。
我们分层次选题和考查测试,主要负责人分工:
尖子班——刘xk;补习班——王yh;重点班——曾xg;普通班——王yy。
总之,我们高三生物组会群策群力,团结协作,各司其职,扎实教学,全力以赴,力争让2011年生物学科的高考为学生和学校发展,献上一份师生都满意理想的答卷。
执笔人:liuxk
2011年9月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