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指导组工作方案
(2009-06-06 10:10:18)
标签:
黑龙江省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工作方案 |
分类: 【D:我的教学】 |
黑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指导组工作方案
遵循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具体要求,深入研究、有效指导各学科的课程改革实验工作。
——制定本学科实验计划和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指导校本教研工作,充分发挥研究、指导和服务职能。
二、主要工作内容
1、新课程标准的验证性研究
——研究解读教育部颁发的学科课程标准,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内容要点和精神实质,明确要求,通晓学科教改的方向、目标和任务。
——运用新课程标准理解新教材,指导教学,并以此作为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实践课程标准的各项内容和要求。
——把课程标准中对学校、教师和学生可能达到的各项要求与教学实践相对照,以验证新课程标准的合理性、可行性和操作性。
通过解读和试用,总结课程标准实验的经验,形成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意见和具体建议,以供教育部参考。
2、新教材实验研究
——学习、研究新教材,理解新教材的内容体系,并通过对新旧教材的分析比较,把握新教材的特点与趋势,及其所反映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
——探讨新课程标准与实验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新教材是否和如何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
——结合新教材研讨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通过研究和实验,检验新教材的科学性,形成新教材使用报告,并对新教材修订提出建设性意见,以供教育部参考。
3、课程实施研究
——新课程设置与选课指导研究。根据我省高中教育发展实际,提出本学科课程设置建议及依据,指导学校按短学期要求编排课程表,并编写《普通高中新课程选课指导手册》和《课程说明》,用以指导学生根据高考方案和人生规划进行选课学习。
——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依据新课程理念,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核心,指导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质疑、合作和探究的方式方法,构建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关于选修学分Ⅱ的规定,指导学校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开发校本课程,满足学生至少6学分的学习需求,并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过程成为教师理解新课程、实践新课程的重要载体。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在实验中,要大力推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新增设课程研究。重点关注新增设的通用技术、艺术等课程模块,探索其硬件条件保障、师资培养和教学质量提高的途径与办法,充分发挥新增设课程的课程功能。
4、课程评价研究
——学生发展性评价研究。探索和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研究开发切实可行的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要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在学科教学中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要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个性发展和健全人格作为评价重点,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教师发展性评价研究。探索和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制度,全面、科学、准确地评价教师学科教学工作,把对教师学科教学工作的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统一起来,通过评价促进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创生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评价要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增强评价过程的反思、对话、交流和理解,营造轻松活泼、富有激励作用的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评价研究。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立足有效教学,从三维目标的确立与达成、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选择与优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等方面探索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并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评价研究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分管理办法研究。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要求,探索通过学分描述学生课程修习状况的标准及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管理的具体办法。
以上方面的实验研究是一个系统的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预期成果为学科实验报告、规章制度、经验总结、课堂教学实录、典型课例与案例、教学课件、优秀论文等。
三、工作步骤
1、准备阶段
确定学科指导组成员,学习领会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基本精神和工作任务,明确实验的目标和工作要求;制定学科指导组工作方案及重点研究课题和指导点校;协助培训组和专家组做好相关的培训及研究工作。
2、实施阶段
开展新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的学习研讨活动,重点培养学科骨干教师,构建有效教学模式;定期召开工作研讨会,针对实验中出现的新情况提出解决策略;有计划地组织学科教研活动,运用示范课、公开课、讲座、交流等教学研究形式,加强对课改实验工作的研究与指导,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培养典型。
3、总结推广阶段
本着“边实验、边总结、边推广”的实验原则,全面总结学科课程改革实验成果,提出对学科课程方案和教材的评价与修改意见,完成实验总结报告;汇集学科教学中的典型案例、优秀课堂教学实录、经验介绍等,发挥指导点校及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为新课程实验的进一步推广奠定基础。
四、组织构成
学科指导组以学科为单位,以省级学科教研员为骨干,以省内部分高校专家、市(地、企)学科教研员和?学校骨干教师为成员组成。
语文组
组长:王立力
成员:谢维琪
李树泽
金耀民
刘金星
马玉杰
刘新生
于一菲
李殿明
王宏伟
刘德宏
赵
张桂兰
王继红
李秀梅
孙德伟
张显彬
刘筱琳
徐
陈艳华
刘晓华
刘奎春
鞠密财
高静波
梁英辉
张佩云
王福义
王晓林
苏
黄耀强
王尔兰
李
刘振军
陆纪新
刘晓峰
王文君
杜瑞瑞
金晓杰
孙
生物组
计小春
唐
刘锡志
谈
马德海
王友联
刘鹏斌
殷连贵
张彩波
赵立兵
宋桂范
崔梅蓉
陈
刘锡凯
俄语组
张晓滨
于建坤
李
姜玉莲
王殿双
杜艳娟
郭明武
李桂清
李丘健
何
曲桂芹
徐晓枫
王福兴
郑香兰
张
张
赵立军
韩再山
付晓秋
郭明霞
彭
宋卫华
潘丽敏
徐晓晖
于继慧
王
范春雷
李阿康
张立功
张孟懿
迟东丰
孙少萍
周立华
王秀彦
孙立伟
地理组
雷印宏
侯丽华
沈振兆
左效举
张祥洲
闫桂红
闫凯东
王德全
孙婉青
李建昌
郭迎霞
王淑琴
化学组
组长:朱
成员:时虹光
季春阳
郭世杰
郭起芬
王广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