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塑”说北京——老北京风情泥塑

(2016-05-08 23:42:25)
标签:

文化

历史

泥塑大师吴德寅

老北京风情泥塑

休闲生活拍摄记录

分类: 参观
“塑”说北京——老北京风情泥塑

“塑”说北京——老北京风情泥塑
       2016年5月7日下午,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我有幸参加由北京发展基金会主办,方格名家承办的北京文化艺术大讲堂,聆听和欣赏到北京民间玩具泥塑工艺大师吴德寅先生讲解【“塑”说北京——老北京风情泥塑。】
       吴先生说:我做这些三百六十行“小人物”不仅仅是一种怀念,他们总不可能再现当今的北京大街小巷,但是我用泥塑重现他们乐观、温暖、诚信的品质是非常值得现代人深思学习的。

“塑”说北京——老北京风情泥塑

“塑”说北京——老北京风情泥塑

“塑”说北京——老北京风情泥塑

   吴德寅先生的作品多是市井人物泥塑,表现了老北京各色人物、五行八作:商贩、店主的伶俐;车夫和靠力气吃饭人的辛苦;艺人的艰辛;王公贵族的奢华。《老北京风俗泥塑――旧京三百六十行》是吴德寅先生的代表作品。它通过立体的形象展示了老北京交通、娱乐、商市、饮食、风情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的衣着打扮、音容笑貌。
“塑”说北京——老北京风情泥塑

“塑”说北京——老北京风情泥塑

“塑”说北京——老北京风情泥塑

    泥塑作为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形式,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到后来,宋代的泥塑开始趋向于平民化,更贴近生活。吴德寅先生从小在胡同长大,更是钟爱老北京的古朴与悠闲。他认为,老北京的风俗市井文化,用素泥泥塑这种民间艺术形式来表现尤为贴切,更能体现出它的京味儿。 
“塑”说北京——老北京风情泥塑

“塑”说北京——老北京风情泥塑
   拉洋片”也许这些小人物能让年长的前辈们回忆起他们身边的那些事儿~~

“塑”说北京——老北京风情泥塑
刀削面~~

“塑”说北京——老北京风情泥塑
     “卖雪花落”这些泥塑作品中的人物嘴角上扬,面部表情既生动又丰富,刻画出老北京城市井小人物的积极向上,朴实乐观,厚道为人的品质。

“塑”说北京——老北京风情泥塑
卖小金鱼儿的货郎~~

“塑”说北京——老北京风情泥塑
捏江米人~~

“塑”说北京——老北京风情泥塑
打更人~~

“塑”说北京——老北京风情泥塑
卖卤煮的~~

“塑”说北京——老北京风情泥塑
窝脖儿~~

“塑”说北京——老北京风情泥塑

     这件具有代表性的《窝脖儿》就是老北京交通篇中的一个小人物,只见一名人力搬运工用一块一米见方的木板、一条软绳和一根木棍当简单的运输工具,搬运人把乘运的物品码放在木板上用软绳捆绑,肩上驮着立柜、箱子等。据说这是由旁人帮助将物品放在搬运人的肩颈上,低着头在运送的路上不能停歇、不能抬头,因此而取名叫“窝脖儿”。它是人力搬运工“脚行”中的一种行式,这个行当已绝迹六十多年了,有组织、有技术,主要从事运送嫁妆、大宅门儿搬家、古玩玉器店运货等。“窝脖儿”在民国初年最为红火,当时被外国人称赞为中国手工业三绝之一。

“塑”说北京——老北京风情泥塑
卖小金鱼儿的~~

“塑”说北京——老北京风情泥塑
算命先生~~

“塑”说北京——老北京风情泥塑
卖瞪眼食的~~
“瞪眼食"在旧京贫民中最为广盛,因为吃主都是拉洋车的、卖青菜的和收破烂儿,换取灯儿的穷人,所以也叫“穷人乐”。在穷苦的地界儿,门脸儿,四牌楼根底下、天桥都有卖"瞪眼食"挑子。吃主用筷子一块块地从锅里夹,小贩紧盯吃主儿的筷子计数儿,所以叫瞪眼食瞪眼食不是折箩而是马肉。热锅里煮着切成小块的马肉,吃主儿用筷子夹肉,蘸酱油吃。至于为什么不盛到碗里,学问也就在这儿。您想啊,无论吃主儿和卖主儿都有占便宜的想法,吃主儿想,万一没瞅见就多吃一筷子,而卖主儿也琢磨,万一吃主儿自己没数就能多收一筷子的子儿,况且肉皮碎肉和装筷儿的肉同样算钱,您就能保证夹起来送嘴里的都是整块儿的肉吗。所以,这瞪眼食多少还有点赌博的路数。一边眼急手块,一面儿心明眼亮,用现在的话说玩儿的就是心跳

“塑”说北京——老北京风情泥塑

   吴德寅先生独创的老北京泥塑技艺,基本用料是粘土,采集京东高山红粘土,经过水洗、澄浆、去渣、保湿、储存等特殊工艺,将原泥料制成后备用。使用前再经过捶打、摔、揉等方法使泥热化,增强泥的可塑性。在制作过程中,根据不同部位的特殊需要,还要加入沙、麻、纤维物、水性粘合物等,这样使作品坚固持久,不易破碎。之后通过雕、塑、捏等手法塑造出形象,晾干后再作防水处理。
   “看似简单,其实捏泥人,讲究写意,跟国外的雕塑不一样,不是规整的按照实物的比例一五一十地做出来,而是讲究神似,把人物的神态意象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即可,融入的是创作者的情感和灵魂。但这个过程要长时间的酝酿,那个场面儿和人物都在脑子里闪现。”吴德寅先生这样总结他的泥人及其创作过程。
“塑”说北京——老北京风情泥塑
焊洋铁壶~~

“塑”说北京——老北京风情泥塑
卖雪花落的~~

“塑”说北京——老北京风情泥塑
捏江米人儿的~~

“塑”说北京——老北京风情泥塑
      现场观众兴致勃勃地欣赏吴德寅先生专程带来的每一件精致的泥塑作品。

“塑”说北京——老北京风情泥塑

“塑”说北京——老北京风情泥塑
     

吴先生妙语连珠,不时惟妙惟肖地模仿市井生活中温暖熟悉的吆喝声,带领大家在一团玩转的泥巴中回味渐行渐远的“老北京”风情,更深入挖掘三百六十行“小人物”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诚实善良的优良品质,现场观众兴致盎然、聚精会神,掌声此起彼伏。
“塑”说北京——老北京风情泥塑

“塑”说北京——老北京风情泥塑

“塑”说北京——老北京风情泥塑

“塑”说北京——老北京风情泥塑

“塑”说北京——老北京风情泥塑

“塑”说北京——老北京风情泥塑

“塑”说北京——老北京风情泥塑

“塑”说北京——老北京风情泥塑
      大讲堂圆满结束,热情的观众和粉丝们纷纷跟吴先生合影留念。

“塑”说北京——老北京风情泥塑

吴德寅简介:1962年生于北京,现为北京收藏家协会会员、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京曲艺家协会会员、北京玩具协会会员及理事、北京西城区文艺家协会会员理事、北京京缘书画社顾问。多年来,从事老北京风情泥塑的创作。经过不懈的努力,自潜心创作,使之技法“实中有意”,有所创新。作品朴实、粗犷大方,将传统的泥塑艺术与老北京市井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主要泥塑系列作品有:《老北京风俗泥塑---旧京三百六十行》、《老天桥新老“八大怪”》、《旧京风情》、“空竹博物馆人物设计”、“广福观博物馆人物设计”、“北京汽车博物馆人物设计”、“内蒙煤矿博物馆人物设计”、“山东威海大型渔村博物馆人物设计”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