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参观云居寺

(2014-05-27 18:52:03)
标签:

北京博物馆通票参访团

古刹云居寺

参观拍摄

休闲生活

分类: 参观
参观云居寺
       5月24日跟随北京博物馆通票参访团来到房山区云居寺参观,我们的大巴车在雨中行驶一个多小时后到达目的地。
      云居寺位于北京西南房山区境内,距市中心70公里。占地面积70000多平方米。由云居寺、石经山藏经洞、唐辽塔群构成我国佛教文化特色一大宝库。
      云居寺历史悠久,保留着数量众多的唐辽时期的石、砖塔和距云居寺1公里石经山雷音洞中出土的佛祖肉身舍利,景区内除了八进主殿外还开设了“三经展陈”、文物收藏、佛教文化等十二大专题展览。其中,尤以1122部、3572卷、14278块石刻佛教大藏经著称于世,其历史之久,工程之大,刊刻之宏伟,被誉为“佛教圣地,石经长城”。四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每年云居寺都会举行盛大的“浴佛节”庙会,吸引大量游客和信众来此朝拜,这样的庙会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参观云居寺

参观云居寺
参访团团员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前往云居寺大门集合

参观云居寺

参观云居寺
接待我们的是金牌讲解员,她为我们讲述这座古寺的故事......

参观云居寺
云居寺主要游览项目有石经地宫、舌血真经馆、龙藏木经馆、铝经馆、佛舍利馆、唐辽古塔群。 

参观云居寺

参观云居寺
  云居寺是佛教经籍荟萃之地,寺内珍藏着石经、纸经、木版经号称“三绝”。“石刻佛教大藏经”始刻于隋大业年间(605年),僧人静琬等为维护正法刻经于石。刻经事业历经隋、唐、辽、金、元、明、六个朝代,绵延1039年,镌刻佛经1122部、3572卷、14278块。象这样大规模刊刻,历史这样长久,确是世界文化史上罕见的壮举,堪与文明寰宇的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相媲美,是世上稀有而珍贵的文化遗产。被誉为“北京的敦煌”、“世界之最”。“房山石经”是一部自隋唐以来绵延千年的佛教经典,不仅在佛教研究、政治历史、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各方面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历史资料。而且在书法艺术上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参观云居寺
寺内大型壁画之一

参观云居寺
寺内大型壁画之二

参观云居寺

参观云居寺

参观云居寺

参观云居寺

参观云居寺

参观云居寺

参观云居寺

参观云居寺
  北塔是辽代砖砌舍利塔,又称“罗汉塔”始建于辽代天庆年间(1111~1120年),高30多米,塔身集楼阁式、覆钵式和金刚宝座三种形式为一体,造型极为特殊。塔的下部为八角形须弥座,上面建楼阁式砖塔两层,再上置覆钵和“十三天”塔刹。这种造型的辽塔,十分少见。

参观云居寺
  纸经现藏22000多卷,为明代刻印本和手抄本,包括明南藏、明北藏和单刻佛经等。而其中的《大方广佛华严经》为妙莲寺比丘祖慧刺破舌尖血写成,被誉为“舌血真经”,尤为珍贵。

参观云居寺
树林大哥要在这里拍照,寓意深远......

参观云居寺
我也在这里留个影儿~~                                                                     (树林大哥拍摄)

参观云居寺

参观云居寺
  云居寺不仅藏有佛教三绝与千年古塔,而且珍藏着令世人瞩目的佛祖舍利。舍利(佛教名词)意为尸体或身骨。相传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物。1981年11月27日在雷音洞发掘赤色肉舍利两颗,这是世界上唯一珍藏在洞窟内而不是供奉在塔内的舍利,与中国北京八大处的佛牙、陕西西安法门寺的佛指,并称为“海内三宝”。为千年古刹增添一份祥光瑞气。

参观云居寺

参观云居寺

参观云居寺

参观云居寺

参观云居寺

参观云居寺
 
参观云居寺
石经:全称《房山云居寺石刻佛教大藏经》,14278块。始刻于隋大业,至明末而止,长达1000余年。是世界上石刻经版收藏量最大,历史最久远,保皴最完整的文化珍品,被誉为“世界之最,北京的敦煌”。

参观云居寺

参观云居寺

参观云居寺

参观云居寺

参观云居寺

参观云居寺

参观云居寺

参观云居寺
参访团成员集体合影留念                 (感谢树林大哥好拍摄)


游客参考:
票价40元(持北京博物馆通票半价)
开放时间:08:30-16:30
交通线路
公交线路:天桥乘917 路公共汽车十渡支线云居寺站下车;
铁路:北京西站乘6437次列车云居寺站下车;
自驾车:由京石高速琉璃河出口-琉璃河-岳李路-房易庄-云居寺路-云居寺或京石高速房山出口至房山-京周路-周口店-房易路-云居寺路-云居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