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盘点人生第一次之深刻记忆

(2010-08-21 15:06:51)
标签:

回忆

人生旅程

第一次

刻骨铭心

永远永远

情感

分类: 那些往事

第一次坐飞机

       上高一的那年春天,学校组织我们全年级去附近的101厂(飞机维修工厂)学工。我很有幸被分在发动机总装组,跟师傅学习飞机发动机零部件的装配。那时的民航事业并不发达,首都机场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架前苏联制造的伊尔六十二和美国的波音707,这在当时可算是大型客机啊,大多数看到的全部是小型客运飞机。

       记得儿时爸骑车带我常去机场看飞机,远远的看见停机坪上的飞机就像大号航空模型似的小巧玲珑,根本想象不到现在如庞然大物般各式各样的大型客机。当时的101厂也只能承担小型运输机的维护修理,大型喷气式飞机的修理还要靠制造国来解决。我们学工所在的大车间里也只能看到的是小型飞机发动机,很像我童年时曾经乘坐过的“安二”小飞机(那时候常用于航空撒药灭害虫的飞机)。说起“安二”飞机,勾起我童年时的一段回忆和记忆犹新的经历。

      我还是学龄前儿童时,爸曾一度在山西长治机场工作。为了去看他,妈骑自行车驮着我从宿舍区来到首都机场,把我交给一个机组里的韩叔叔,这就搭乘他们的飞机就去了山西找爸爸。我喜欢飞机,因为爸就是一名空军飞行员,年轻时长得又高又帅,再加上一身飞行员的“行头”特神气、特潇洒(家里保存着不少爸飞行时的照片)。我当时坐的就是“安二”飞机,这小飞机不是用来运输客人的,是作为航空航测的专用飞机。机舱空间狭小,座位不多也不太舒服。因为是航测专用机,飞机飞得很低,透过飞机的窗户能看见地面大片的绿色农田、丘陵、河流和一些楼房建筑物,甚至还能看见田地里的人和耕牛。在飞机上俯瞰脚下的景色既美丽又让人感到惊奇,可没一会儿就让我无心欣赏了。最要命的是我晕机,一路上呕吐得一塌糊涂,从北京到山西长治机场两、三个小时的飞行,我觉得过的那么慢长、那么受煎熬。

      不知是何原因飞机还没到长治机场就在中途某地着路了,飞机一降落就吸引了当地一大群人的围观(看起来更像是农民),他们好奇的打量并用手不停的抚摸着这个刚从天上飞下来的“大家伙”。从他们惊讶的表情和窃窃私语中我能感觉到,一是他们没见过飞机很好奇,二是羡慕坐飞机的小姑娘这么小的年纪就能体验到乘着这个大家伙飞翔的感觉。我好像是被叔叔抱下飞机的,因为吐了一路浑身没有一点力气只觉得脚下轻飘飘的就想生过一场大病,那种感觉和亲身经历至今我还没有全部忘记。儿时第一次坐飞机给我唯一的感受简直是糟透了。

       总装组的师傅都是清一色的小伙子(可能相对力气活比较重的缘故吧),多数还是分配来的复员大兵比我们这些高中生大不了几岁,教我们干活时还略带一些腼腆和不自然。这些年轻的师傅们平常总爱嘻嘻哈哈、打打逗逗甚至互相抬杠,但一到工作时就表现得非常严肃、认真、仔细。虽然我只能干点擦气缸、紧螺母、洗零件等辅助工作,每天如此,挺枯燥无味的,但是跟这些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无限乐观的师傅们在一起我觉得特愉快。

      学工刚进行了一周,家里接到奶奶病重需回老家探望的消息,于是我跟老师请了假,与爸、妈一行三人匆匆乘火车赶往山东老家……

第一次坐火车

      长这么大我还是第一次坐火车。这是一辆青岛开往北京的往返列车,列车员全部都是一些略带青岛口音的年轻人,挺漂亮的。特别是我们这列车厢的服务员,她长得中等个儿,白白的皮肤黑黑的头发再加上一口青岛味的普通话,听起来就像在唱歌一样。她手里忙着帮旅客们码放行李,嘴里不停地提醒大家有关安全的注意事项。在她熟练而紧张的忙碌下旅客们的行李被整理得井井有条,她亲切的招呼大家按座位号坐好等待列车启程。列车在一声长鸣中慢慢的启动了,我坐在座位上感觉得到脚下的车轮与铁轨的轻微碰撞和启动所产生的摩擦,渐渐的这个又笨又长得“铁家伙”开始向前挪动了,随着车轮发出哐啷哐啷的声音火车慢慢地驶出了站台,向着远方奔去。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行程,我们终于见到了奶奶和家乡的亲戚们。奶奶还活着,能吃东西、能说话、能微笑。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奶奶,她是一个干净的长得并不难看的招人喜欢的老太太。她:“闺女啊,闺女”时不时地叫着,就像我并不陌生,似乎一直生活在她老人家身边。奶奶很可爱,也很喜欢我。我对这个瘦瘦的、小小的充满慈爱的奶奶有了一种特别的感情,后悔没能早些来多看望她几次啊……

       在奶奶家住了一个星期,参观了革命老爸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那微微沂蒙山、那干枯的大沙河(电影《南征北战》里的大沙河)、那炊烟袅袅的小村庄(爸很小的时候就参加了革命,十几岁当儿童团长后来参加了八路军),走访了爸的亲戚,见过了“孔乙己”。

       被爸称为“孔乙己”的人是他的一个亲戚,旧社会曾中过秀才,有点学问。他穿着一件打着补丁、脏兮兮的藏青色旧长袍,坐在条凳上,言谈举止俨然一个“学问人”在咬文嚼字的和爸交谈。这识文断字的长衫大叔和奶奶家的庄稼人就是不一样,看到他会让你想起电影里略微上年纪的破落秀才,难怪爸叫他“孔乙己”呢,太像了。其实爸家的“孔乙己”也是村里不可缺少的人物,逢年过节家家写对联,平时待别人写信、回信什么的,村民都没少麻烦人家,秀才嘛自然是用一技之长换来吃和用,听爸说他写得一手好字。

       告别了奶奶和老家的亲人们我们该回北京了。是妈妈提议借此机会带我去青岛这个美丽的海滨城市看一看,也让我这个生来还没见过大海是什么样的女儿长长见识。

第一次看见浩瀚的大海

       一听说去青岛我别提多高兴了,因为青岛有大海。我只是在电视和电影里看见过大海,真实的、活生生的大海究竟是啥模样对于我来说太陌生了。我期待着看大海啊!

       我们一行三人登上了开往青岛的火车。一路上我兴奋得把目光始终对着窗外,不停地问爸妈还有多远才能看见大海。真恨不能火车一瞬间就能开到大海边上,我立马扑进去畅游一番。

       不知急切的盼望了多久(其实也没用多长时间),我终于听到广播里列车员用那亲切和娓娓动听的声音说道:“旅客同志们本次列车的终点站青岛站就要到了,请大家带好行李准备下车”。我们在人群和大包小包的行李中间簇拥着走下火车,走出青岛火车站。

       一出车站,我迫不及待的抻着脖子四处张望和寻找我的“大海”在哪里?还是爸说:不远了,顺着这条大路一直走下去就能看见大海了。我快步向前走着,这才开始留意到眼前的这座城市。

       青岛市位于中国东部山东半岛、黄海之滨。青岛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气候宜人;地势东高西低,南北两侧隆起,中间低陷是一座海滨丘陵城市。市区红瓦绿树、青山环绕,坐落着风格迥异的众国建筑,展现出东西文化交融的丰富内涵,形成了中西合璧独具特色的美丽城市,素有东方瑞士之美誉。那时候国内旅游业并不发达,也不兴旅游。街上的人并不多,看到的外国人倒是不少。

        一路上走着、看着,我已经感觉到周围的空气中弥漫着丝丝潮气,树木和建筑物渐渐地变得稀少,天空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低。是不是大海就在我的身边,为什么我还看不到?她在跟我捉迷藏吗?当我走上一段上坡的公路时,眼前突然展现的一切让我激动,让我兴奋得高声喊着:海、大海,我看见大海了!我一阵猛跑冲到大海边,蹲下来用手沾着海水放进嘴里尝一尝,果然就像书里描写得那样海水是又咸又涩还发苦啊!这就是我梦想见到的大海,是真实的、是巨大的、是波澜壮阔的、是惊涛骇浪的;是带着咆哮卷着泥沙肆无忌惮的冲向我和堤岸的大海。

        此时正是下午涨潮的时候,海浪渐渐变得很大很高,一浪接一浪的冲向岸边拍打在礁石和堤岸上,发出阵阵的“哐击”声。被海浪冲上岸的有海星、海草和大块的海带什么的,有的人在那里捡拾着。我站在海边,任凭海风吹打在脸上、身上,倾听着巨大无比的海浪发出的吼叫,欣赏着飞溅的浪花似烟火般直冲上蓝天又四散飞落下来。我就这样站着、看着、听着,完全被眼前的大海深深地吸引了,整个身心都陶醉在这海洋之中。这毕竟是我平生第一次看见真实的、生动的、力挽狂澜和浩瀚无边的大海啊,用一句现代话形容:“第一次与大海亲密接触”,我简直兴奋和欢喜得不得了(真至于)。我喜欢大海宽广和无私的胸怀,但从不考虑她那神秘和深不可测的风险;我喜欢大海柔中带钢的阿娜身姿,却没能深刻领会水滴石穿的坚强意志。我爱大海带给我们的美丽和富饶,也痛恨大海带曾给我们险恶和灾难。海是大自然的产物,我愿永远拥有她温柔和浪漫的一面;不愿她存有分毫无情和毁灭的一面。这就是我的大海,是我心灵深处充满阳光的、幸福的、令人愉悦和陶醉的大海。不知站了多久,爸妈招呼我是该离开的时候了。我这才发现天色已晚,我们的住宿还没着落呢。

       我们找了一家干净的饭馆吃过晚饭后,就去找旅馆。那时候的饭店和旅店少,价格可能也高,反正我们最后住的是一家浴室兼旅店。白天是洗澡堂,晚8点钟以后就成为旅店。床和被褥都是白色的很干净,白天的旅途和极度的兴奋这时候让我感到了疲劳,不一会儿我就睡着了,而且睡得很香、很甜。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离开旅店去街上吃早饭。青岛的饭菜品种虽少但是比北京的便宜,也挺好吃的。吃饱喝足后我们决定去青岛港看看。青岛的老港区位于青岛市中心,已有百年历史,拥有很多万吨级以上的泊位。主要从事集装箱、矿石、煤炭、水泥、钢材、粮食等进出口货物装卸运输服务,是山东省及内陆腹地经济建设、商业贸易和旅游业的重要口岸。

        我们一路上边打听着终于找到了港口,果然青岛港真得很漂亮。我倚靠着护栏遥望远方能看到很多大小不一的轮船停靠在港口,海面上飞翔着一群群叫喊着的大鸟,它们身穿灰白色羽衣伸展着双臂上下盘旋和飞舞,原来这些鸟儿就是海鸥。眼前这些海鸥可比不上高尔基笔下赞美的《海燕》,它们没有海燕的那种勇敢和坚强,它们依赖于港口及船舶丢弃的一些食品和垃圾,可它们与人类共存又成为了青岛港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鸟儿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也是青岛人喜欢的朋友。

       在视线的不远处我看到水面上漂浮着一个黑黑的、柱形的、圆滑的、很诡异的大家伙,爸告诉我那就是一艘潜水艇。生来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观看这个活生生、黑黝黝“猫在水面”的家伙,不知为什么我突然有一种恐惧感。电影中看到的潜水艇,在深深的海下慢慢的游动,像一个黑色的幽灵、又像一个大闷罐,想象着人呆在里面一定不会太好受。我很想看到眼前的潜水艇是如何下潜和航行的,可惜望了它很久很久也没见有任何动静。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在青岛仅待了两天,参观了鲁迅公园、水族馆。最重要的是我看见了心目中的大海,感受到她的气息、领教了她的巨大威力。

       在启程回北京的前一时刻,我又一次来到海边跟大海告别,正好赶上退潮。此时浩瀚无际的大海就像一个玩儿累的孩子,拖着疲惫的脚步悄然回归属于她的归宿。留下的是平静、祥和与收获。眼前,人们在饶有兴致的捡拾着海滩上留下的小鱼、小蟹、海带、海白菜、蛤蜊还有五颜六色的海星。爸用水果刀撬开一个个长在岩石上的海蛎子让我尝,我毫不犹豫的吃了一口:嗯,嫩嫩的很鲜,绝对是纯天然的味道。我捡了两只海星(一只是白色的一只是浅紫色的),放在一个大塑料瓶里,盛上半瓶海水还放了一些海菜,我要把它们一起带回北京、带回我的家。

别了大海,我真舍不得离开你啊……

       我和爸妈终于踏上了返京的火车,凝望着窗外急驶而过的田野和村庄,我心里油然升起一种依依惜别的情感。脑海里仍然回味着那些印象深刻的东西,那种快乐和满足伴着隆隆的火车驶向远方。十几个小时的“硬座”我没觉得疲惫,相反,一路上我不停的哼唱着喜欢的歌儿,不时地观赏和照顾着与我同行的两只海星。

       不知不觉中,就要到北京了。就像鱼儿离不开大海一样,我抓的两只海星其中一只告别与我英勇牺牲;另一只顽强地活着来到了我的家,但终因没有新鲜的海水和充足的氧气让它继续生存,最后一只也不幸就义了。

       不能不承认,伴随人的一生曾有过的“第一次”实在是数不胜数。盘点人生,能令人刻骨铭心的“第一次经历”又能有几回呢?适时候搜索记忆或者发发呆,憧憬在美好和浪漫中的丝丝回忆,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享受,这足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