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某路近来在服务上有极大的改进,售票员不仅按规范报站,沿途遇有名胜古迹还时不时向乘客介绍一下,让人感觉耳目一新。遇有童叟和孕妇更不用说了,售票员既主动又热情用“小广播”一个劲儿地招呼大家给让座。今儿上班的公交车上,就碰到一个特执着的售票员。大家也没注意是哪站上来一位貌似“老者”,售票员用话筒喊着:“那位老先生在哪下呀?”随着她的喊声望过去,看见一位背对着售票员和大家站立的头发花白又有些“秃顶”的男人,因为车上人并不多,所以我们大家能很清楚的看见这位“老先生”的背影。售票员喊了一遍见没人理,于是又在喊了:“老先生哪下呀,哪位年轻同志少坐一会给老先生让个座儿。”这“老先生”倒是回头配合一下呀?结果还是基本没人理会。终于售票员又一次喊上了......(还是那几句话)这时隔着一个座位上的姑娘起身准备下车了,有人轻轻碰了一下那“老先生”示意让他坐,他这才猛然回头面带笑容谢绝了。
这一回头售票员和大家才看清,人家长得浓眉大眼,神采奕奕的,根本不是个“老先生”倒像个很文艺的人。再看看他那身打扮,象牙白色的长裤,浅灰色的T恤衫,脚下一双锃亮的黑皮鞋(仿佛是新的)分外显眼。也难怪人家不理会售票员呢,那面相那身材怎么也看不出是“老人”啊?充其量是个壮年。呵呵,怪就怪这局部秃顶惹的祸吧。
现在的人挺注重营养、健康什么的,对于外表的“包装”也会很在意,绝对不是五、六十年代的理念。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延伸,现实中的“老人”队伍虽然在逐渐壮大,但是老有所为取代了真正意义上的年老,人们怕说自己老。看看街上、公园里、舞台上、电视上、那些真正的大爷大妈们活的多风采呀!绝不是从前那些在家看看孙子、孙女,买菜做饭,只会做点家务活的老人们。观念要改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