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洪波下课只因说话缺根筋

(2011-08-11 09:15:23)
标签:

体育

高洪波

东亚

中国足球

国家队

昨晚的中牙友谊赛几乎可以算作是高洪波的告别赛,此时此刻就连天空也为高洪波吹悲哀,以下雨的方式来为高洪波送行,好在牙买加队给足高洪波面子,不多不少的输一个球给即将离任的高洪波,算是最大的安稳罢。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在高洪波即将离开国家队主帅的时候,球迷们不再忍心责骂高洪波,不再与国足过不去,纵使平时的高黑们,此刻也在为高洪波给予深深的祝福。如此轻松的气氛中,高洪波的国家队难得一次如此没有压力的参加比赛,如此轻松的取得该赢的比赛。

 

国足主帅已经情定卡马乔,现在说高洪波什么也没用,是非功过自有人说,我们不能否定高洪波为国足二十强赛带来的种子荣誉,但也抹不去国家队对未来的迷茫。这一切,其实都是高洪波自己缺少一根筋造成的。

 

遥想两年前,2009年5月初登国足帅位,高洪波喊出中国足球应多走地面、走技术足球。听惯了那些口是心非,看多了世界足球潮流的专家也好,媒体也罢,抑或是对中国足球已经绝望的球迷,犹如在漆黑的夜空中听到炸起的一声雷,都在盼着这雷声能给干旱的中国足球一夜的沐浴。高洪波上任首战逼平强大的德国队,给了睡梦中的中国足球一声深情的问候,接着击败最近多年的克星伊朗队,渐渐的把中国足球换醒。高洪波,正是以这样的方式博得了球迷的心。

 

东亚四强赛,高洪波以3比0的比分击败苦主、32年来的克星韩国队,完成了中国足球几代人来不曾实现的梦想,更是刺激了中国足球复苏的迹象。一时间,高洪波被棒为英雄,被棒为中国足球的救世主。在多场的热身赛中,昔日的中国队在前场不再用头滥炸,而是用脚耐心的勇往直前,就算难于攻破对方大门的最后关头,依然坚持地面的传接,让球迷们看到了中国足球未来的希望。随着1比0击败世界冠军法国队,高洪波带领的国家队,在中国足球最为艰难的时期,犹如一夜春风般吹醒熟睡中的中国足球。

 

但是,高洪波的中国队也就只有一年的雄起,就如当年朱广沪率领的国家队一样,先是东亚四强赛冠军,接着东亚运冠军,但一年的周期过后,立马就现原形。高洪波的国家队亦如此,一年后,高洪波的国家队就开始走向死胡同。虽然中国队在很多场的热身赛中还是有把握的赢下该赢的热身赛,为中国足球在国际排行榜中不断上升做出贡献。但不可否认的是,高洪波的技术足球现在已经走向瓶颈的时候,正是需要到了某种突破的时候。

 

如果说,亚洲杯前高洪波喊出:“中国队的实力早已退步,虽然正在慢慢复苏,但想取得奇迹般的成绩,不是一两天能完成”。或者说:“亚洲杯要想创造好成绩困难很大,但中国队会以最好的阵容、最好的状态去接受检验”之类的话,或许,不但是那些专家,或许球迷,甚至是朱骏,都能给予国足最大的理解和支持。但是,看懂了中国足球现状,深知中国足球弊端的高洪波说话就像缺了一根筋,直截了当的认为中国足球就是三流水平,更是认为亚洲杯就是国足锻炼的场所,这就是高洪波今日落败的最大罪状。

 

世界足球正在高速的发展,亚洲各国的足球水平越来越强势,唯有中国足球因为假赌黑不但没有进步,还在以堕落的方式跌向深渊。在此情况下的中国足球其实正像高洪波所说,中国足球“已经没做老大好多年”,虽然从没曾做过老大,但好歹也曾经是亚洲一流的强队,如今却是今不如昔。但是,作为极其有自尊心的中国球迷,这种表态是绝不容许的,特别是喜欢打肿脸充胖子的中国足球人来说如此。至于亚洲杯锻炼说,更显得高洪波头脑思维的简单,这就是高洪波缺根筋说话的方式。

 

高洪波上任之初倡导的年轻化,如果就那么一直走下去,或许就算高洪波今日下课,培养了一群年轻人也算是高洪波功高一件,可是,从先后招进李玮峰、郑智可以看出,高洪波正在否定自己的年轻化的理论。由此联想到,在挑选球员方面,高洪波表现得很不圆滑,头脑缺少一根筋。正是因为这种缺根筋式的方式,让外界一直怀疑高洪波不招亚泰球员、开始不招李玮峰、郑智等球员是因为有私心,从而在执教的困难时期被人怀疑。

 

两年多的时间里,通过热身的方式,高洪波带领国足打出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为中国足球提高了国际排名、为二十强赛捞到一个种子席位做出了很大贡献,这是中国球迷应该为高洪波鼓掌呐喊的理由。但是,正是因为高洪波在国家队前景的表态上缺根筋的方式,在亚洲杯、与老挝队比赛上的表现、让上面的高官,让广大的球迷失去了耐心。

 

高洪波带领的国家队不是表现不好,高洪波对中国足球的评价不是不恰当,关键是因为高洪波说话缺根筋,说话不圆滑,导致被误解,被批判。

 

这两年对高洪波来说,其实很成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