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进步奖”在“逼良为娼”?
(2011-03-11 15:24:51)分类: 社会杂谈 |
今年的政协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海军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尹卓交了一份提案:废止国家科技进步奖!尹卓老师是一个老网民了,笔者有幸在强国论坛和他有过一次笔谈,咋一看到他这惊世骇俗议案,颇为不理解,仔细看看他们陈述的理由,确实觉得这才是真的参政议政。
尹卓告诉记者,自己连续几年在科技界了解情况,很多人呼吁取消科技进步奖。一位科学家做基础研究,多年积累才有可能拿到自然科学奖或技术发明奖,而他的同龄人也许几年就拿出一个成果,获得科技进步奖。而人事部门将奖项与晋级挂钩,这些人就晋升得很快。
这里透出两个内幕,一个是为什么有的人能快出成果;二是为什么有的人喜欢这种快出成果?这与我们国家的科技体制弊端有着很深的渊源。
清华大学教授、全国政协委员邢新会经常应邀担任过科研基金项目的评委。他深有体会的透出其痛苦不堪、人格遭受侮辱的经历,他说一旦到了评审季节会有各种“沟通电话”纷至沓来,各种“东西”随着材料潜入,12点之前不敢归宿。这些都是为了得到某项评审奖项,对评委或准评委展开的各种攻势。这是问题的一方面。
另一方面,你如果不绞尽脑汁开展这种攻势,你就会铩羽而归。这方面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就因为不懂这些人情,吃了“闷亏”。他某次一共申请了3个科研项目,其中两个半以失败告终。事后有评审组反馈是:谁让饶毅不联系我们、不尊重我们?
这可以看出一种分裂,一是一些有良知、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精神上的痛苦不堪,一方面是体制下的一些人的飞扬拨扈,为何形成了这种泾渭分明的现象?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原院长邵国培委员道出了真相:国外的科技奖励主要是学科行业的专业奖,评奖也不是政府组织,而是专业学会组织,每种奖项每年或几年评一次,每次评一两个人,评委都是行内的大专家,奖项少而精。可是我们的科技评奖往往是在短短的几天内,把各行各业的专家组织在一起,对各学科门类的几十上百个项目进行评审,每个项目的介绍和答辩不超过10分钟,每个专家都不是全才,一天要审几十个项目,怎么能评得准、评得好呢?如此“拼”出来的奖项不是神马是什么?
他的观点支持了尹卓老师的观点,他建议,大幅减少科技奖励种类和数量,取消二等和三等奖,取消大部分政府奖和部门奖。尹卓说,不但要废止国家的,连省部级的也要取消,因为各级科技进步奖已经“太多、太滥”了。在我国面向科研成果设立的三大科技奖项中,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都是少而精,科技进步奖数量太多。
正因为这些奖项的过多过滥,以及评审的官方化、商业化,因评奖带来的种种好处,倡导的是一种“逼良为娼”的功利主义倾向,很多年轻人来了一两天就学“坏”了,满脑子都是干“快”活儿,甚至不惜造假、公关,以此捞得日后飞黄腾达的资本,这些奖项到底能给社会、能给国家带来什么,都是浮云而已!极端的例子莫过西安交大的一位院士的资深造假了。
呼唤科学的科学管理体制,比某些奖项本身更重要,因为这是培育千千万万个货真价实的科技成果的保障,而不是为了某些人谋取的政绩资本和升官发财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