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雨艺考北电很像是一场“活人秀”
(2011-03-09 21:45:16)
标签:
卡萨诺意大利宋体黑体巴洛特利体育 |
分类: 社会杂谈 |
今年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的考生有4000多人,而谋女郎周冬雨也在这只几千人的考生队伍中。在2011年国内艺考热中,北京电影学院的曝光率远远超过中戏和上戏,可以说完全是周冬雨参考造成的轰动效应。而周冬雨参考是得到北电院长张会军发出的报考北电的邀约的。进入北电进入三试的考生有450名,只有118人过关,获得参加体检的资格,周冬雨顺利通过三试,身着绿色外衣现身北电参加体检。
3月9日下午,一路过关斩将顺利通过三试的周冬雨在北京接受了媒体群访,出现在媒体面前的周冬雨看上去瘦了一些,她说因为考试压力比较大,食欲不好,所以瘦了。要我说,就是当“活人秀”当的。当一个女孩顶着“谋女郎”的光环,连续一周与其他考生一样,顶着寒冷排队,与其他考生一样,参加一项项考试——初试通过后复试,再三考,他被现场人们围观,被媒体镜头追访,被社会普遍关注……她实际就是一个活摆设,因为她必须当这个“活人秀”,来证明北电录取考生没有特权。
但周冬雨太年轻,所以,她在访谈中,一方面否认自己身上的“谋女郎”光环在起作用,否认享受了特权,她很委屈地说:“事实不是这样的,每次我都是跟其他考生一样(考试的),大家都看到了。”但她同时又讲:论长相论个头自己都没什么优势,表演方面也没技巧……。如果周冬雨没有被张艺谋选拔为《山楂树之恋》中的女主角,她只是以一个普通工人女儿的身份参加北电考试,以她平平的相貌和身高的不足,再加上表演上的平淡,她是不会在4000多考生中胜出的。可以说,这4000多考生上至少有一半的条件比她强。
可北电表演学院副院长王劲松可劲地强调:“在电影学院没有明星,也不会有人好意思自称明星。我们只是培养表演人才的土壤。”但艺术类考试与文理科考试不同的地方,就是没什么客观的量化标准,不管是容貌,气质和表演,没有统一的标准,“说你成就成,就你不成,成也不行”。所以,尽管天下艺校天天自辩自己一视同仁,没有照顾,这话没几个人信。不过,北电照顾"谋女郎"入学我倒认为这也不是什么腐败。北电是培养电影人才的地方,而在识别这方面的人才的眼光上,即能看到考生潜在的表演天赋和特点上,大导演张艺谋肯定比北电的面试老师们水平高,而选拔也比北电严格。想当初,为了精选最纯情的“谋女郎”,张艺谋跑遍十大城市,各所艺校,亲自面试,淘汰者无数。周冬雨最后胜出,自然有她的道理。纵看二三十年的谋女郎,哪个没有才华?就连《一个不能少》的最丑谋女郎魏敏芝都学成导演了。就说北电对周冬雨入学网开一面了,又有什么不对?不过是坚信,张艺谋水平比他们高罢了,而谋女郎的提前成功已经证明了她们的才华,他们迷信张艺谋也好,相信张艺谋也好,算不上什么腐败。“举才不避亲”嘛,更何况张艺谋是北电出去的国际大导演,张艺谋的眼光就是北电的眼光!
所以,倒是认为,艺术学院对于“谋女郎”,而也不仅限于“谋女郎”,所有经名导演严格选拔、培训,并在影视剧中使用成功,表演有一定基础,被观众认可的童星,都可以免去正面考试,特殊录取,因为他们与背景生、走后门生不一样。他们已经成星了,已经进入这个职业了,而他们的表演才华已经被导演发现并挖掘出来了,录取他们,让他们深造,实际是在完善他们,让他们更加有才,符合学校培养人才的宗旨。
可为什么北电不敢这么做?因为每年有几千考生,基本是20选一、30选一,他们怕考生们不服。为什么出现这样的为难?因为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明星为本的国家,大家都想当明星,每年艺校考生都成群,当然,这对学院讲也不是坏事,因为考生越多,越证明学院的地位,听说考生要交不少考试费,学院乘机创收,绝对是一件好事,但难的是20选择一、30选择一,落榜的太多,容易引发事端,所以,他们必须维系他们绝对平等的入学“公道”。周冬雨掉好几斤肉当了一周的“活人秀”,就是在维系这种公平,而莫小贝的落选也是在维系这种公平。其实这是一种伪公平,即形式上的公平。别以为莫小贝会失落,听说要收她的艺校很多,她报考北电没准原本就是个“托”(现在当“托”不寒碜,董卿、林志玲等大美女都在争着当),即是另一种“活人秀”,她不愁没处深造,不愁当不了明星,她演《武林外传》莫小贝时,就已经成星了。
最后祝贺“谋女郎”周冬雨入考北京电影学院,不仅是因为她“最纯”,更是因为她是一个普通工人的女儿,她入选“谋女郎”也好,入学北电也好,显示了我们社会对穷困人家孩子成才的公平。形式上的“公平”往往并不公平,而真正的公平不在乎形式,而在乎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