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决定国奥重蹈悲剧命运
(2011-06-15 09:14:52)
标签:
体育赵鹏中国足球中超联赛国家队 |
老布今天意气风发地发表了战前演说,再一次强调了必胜的决心,同时也让中国国奥同阿曼国奥的比赛进入了到了舆论关注的最高点。只是必胜言论和誓师大会的背后却是整个国奥队的不自信。按理说布拉泽维奇是世界级名帅,是曾经率队打进过世界杯四强的荣耀缔造者,也是在无数球队培养众多巨星的老师。这么多光环加身的布帅实在不该在区区一场U23亚洲区预选赛中便如此焦虑和紧张。更何况论底蕴和实力中国队也决不至于到了惧怕阿曼之流的地步。只可惜这么多的强势累加到一起却注定无法让我们踏踏实实地享受晋级的快感。面对一支连泰国国奥二队都打不过的西亚平庸球队,我们怎么这么害怕?到底是什么让我们连骨子里的必胜信念都不敢有?
自从2001年世界杯侥幸参与之后,中国足球彻底陷入了低谷。不但国家队连续两届世界杯预选赛第二阶段都未能摆平,国奥队也几乎成了亚洲诸强拿分的绝佳对象,连我们引以为傲的女足也大踏步的滑坡,从世界一流迅速掉到亚洲二流。这一切源于什么?我想这绝对不是教练的能力问题(期间我们有过很多不错的教练,诚然老布也是其中的翘楚);这也不是队员的实力问题(蒿俊闵,邵佳一,郑智都曾经效力过五大联赛,更有数不清的青年才俊为我们的各级国家队效力);更不是大环境的缺失(中国球迷是可爱的,每一次失利的背后都是数以亿计的球迷擦拭着眼泪,然后继续毫无保留地支持着球队。我们什么都不缺,甚至恒大的进入使得我们中超联赛也有了冠绝东亚的豪门球队。但这些都没用,大赛过后迎来的总是一次又一次失利。
年初的亚洲杯是一个最好的例子,热身赛威武不可挡的高洪波带着曾经羞辱过法国和韩国的国家队却毫无还手之力的输给了亚洲准三流卡塔尔,赵鹏等为首的鱼腩球员大兴其道,很多实力派球员有没有发挥出正常水平。究其原因,这些不断重复的悲剧还是体制在作祟。足协换了几任领导人,每一位新上任的掌门人都能有远到10几年近到眼前的规划,可无一例外的是空话和放卫星。韦迪也没能免俗,虽然最近他异常忙碌的为中国足球做着奉献,也促成了很多优秀的小球员去到欧洲接受最好的足球培训。但这些都不能掩饰足协的业余和体制的弊端。众所周知中国足协是世界上极少数被官方控制的足球管理机构之一。中国足球虽然市场化进程在90年代初便展开,但直到今日依旧难以摆脱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球队大多数还是集中管理的模式,而像我们的邻居韩日等国的俱乐部都大多学习欧美球队采取走训。此外中国各级国字号队伍选材也有着很大的缺陷性。郑智和李玮峰等人因为曾经的一次冲动或者一张红牌而被长期拒之门外,赵鹏等在联赛中发光发热的南郭先生却得到重用。
同时体制在我们的市场化运营进程以及融入主流足球环境的过程中也起到了决定性的坏影响。里皮希丁克等超一流世界级名帅纷纷拒绝国足教鞭,并不是因为他们瞧不起处于低谷的中国队,也不是我们的赞助商或者王健林等大富豪出不起钱,相反我们的待遇很诱人,中国的背景更是让这些名帅愿意尝试并为自己的履历填上有意思的一笔。归根到底还是体制阻挡了我们足球的腾飞,我们要聘请这些教练,竟然业余到长期规划或者具体的说明都做不出来,只能傻乎乎的口头描述,这怎能叫习惯了职业化的外教适应?
老布已经算不错的了,带队三场正式比赛一场未赢却依旧尽可能的找到出路。媒体和球迷没有太过苛责,同情和理解占据了舆论的主体。我们的足球已经失去了倾其所有,似乎已没有害怕丢掉的了。在一种已经输的麻木的氛围中我们的足球很难再有任何起色。阿曼是一道难关,即便闯过恐怕也很难更进一步。还是那句话中国足球需要全面反思。
体制不改,足球没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