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抢逼围误导了中国足球N多年

(2011-06-06 20:41:35)
标签:

体育

巴萨

伦敦

中国足球

抢逼围

看着国家队打一支连几个核心主力都没来的乌兹别克队都那么费劲;看着肩负伦敦奥运出线希望的国奥队被朝鲜队打成那熊样;看着国青队在土伦杯中丢人现眼的表现,中国足球已经堕落成为最败家的一项体育运动,也难怪央视不转播中超的联赛,如此的中国足球,怎能是学习的榜样?

 

国青队在土伦杯中三战三负,进1球失9球,是参加这项赛事的历史中最丢人现眼的一次。联想到刚刚结束的欧冠决赛巴萨夺冠的表现,现在,关于中国青少年足球培养的问题,关于中国足球后备人才的问题,再一次被摆上桌面。太多的专家也好,太多的所谓资深教练也好,面对中国足球如此的落后,第一句结论就是中国足球人才匮乏。但笔者认为,中国足球走到今天这一步,完全是抢逼围误导了中国足球N多年造成的。

 

职业化之前的中国足球选材标准多少还有点专业的样子,那就是该球员对足球的热爱,以及在足球方面上的天赋,或技术。因此,之前的中国足球再怎么不济,最起码在比赛中还能像个踢球的样子,比赛中的战术打法不是防守反击,就是两翼齐飞,或者是高快结合。在以前的国家队里,经常能看见技术好,天赋好,视野开阔的矮脚虎核心,就算职业化刚开始的94那年亚运会,戚务生带领的国家队在前锋线没有高大前锋的情况下依然打进了决赛。

 

但是,职业联赛的第二年,也就是95年联赛开始,徐根宝倡导的抢逼围在中国足球掀起狂潮,这一战术在当时中国球员一停二看三传的情况下,确实打出了疯狗的精神和状态。抢逼围这一战术,在当时的中国足球特点里,确实让很多球队适应不了,被抢得一碰就倒,被逼得毫无章法,被围得球都不知该传哪里去。在前场打不开局面的情况下,把高大威猛的范志毅顶到中锋位置上去冲一冲,在中国足球技战术打法还落后的那时候,徐根宝的抢逼围确实打出了风格,打出了天地,致使当年的上海队成功成为中国职业足球史上第二支联赛冠军。职业化刚开始那几年足协倡导的十二分钟跑体侧,更是助长了这一打法的风行。

 

徐根宝一再强调,他这个抢逼围是建立在技术基础上的,不是盲目的去抢逼围。但是,在急功近利的中国足球各俱乐部眼里,在中国足球各级教练的眼里,抢逼围就是当时拯救中国足球最好的良药,都把能抢,能跑,能撞,高大威猛的球员当成选材的标准,因为只有这样的球员,才能达到那样的要求。

 

因此,在各地,在各个基层的运动队里,体育学校里,高大威猛的球员本就被篮球、排球的项目挑选走后所剩无几,在足球教练以高大、威猛为标准的选材眼光下,高大而又威猛的球员肯定就只剩下凤毛麟角了。这也就难怪那些教练所说,中国足球缺乏人才了。因为,这些教练选材的时候,根本就不会对矮个的球员看上一眼。像少年时期的梅西,在中国的这些教练眼里,是不会有前途,不会有出息的。因为在中国的这些教练眼里,这样的球员撞不过人家,跑不过对手,天上飞来的皮球砸不到他们那个脑袋上去。

 

在中国足球技战术上还存在很大缺陷的情况下,在中国职业足球联赛还很幼稚的情况下,挑选高大威猛的球员去打联赛,确实很管用,乱冲、乱撞一番确实有时很能打出气势,打出成绩。所以,如此下去,就因为一个“抢逼围”战术,不知不觉中改变了中国教练选材的标准,在以后的中国各级国家队里,矮个的有天赋的球员慢慢就被淘汰,国家队球员的身材一届比一届高大、标准,也因此,国家队球员的技术一届比一届粗糙。

 

这次欧冠决赛,谁都知道巴萨控球的打法很好看,谁都认为巴萨那样的打法天下无敌。但在中国,在中国的足球教练眼里,究竟有几个教练深思过,巴萨的球员凭什么能打出那样好看的足球?高大威猛的曼联球员为啥抢不过他们,撞不倒他们?他们控球的基础是什么?巴萨前场的球员,梅西、哈维、伊涅斯塔、比利亚、佩德罗这些人,他们的身高是多少?我想,如果这些球员把胡子刮干净一点,跟我们的国青队员站在一起,可能很多不认识他们的人都会以为,我们国青队员才是他们的老大哥。

 

别拿90后比80后普遍都长高来说事,因为大部分有天赋的矮个球员都没选进去,太多太多技术好,有天赋的球员,就因为个子长的矮了点,身材瘦了点而进不了国家队。

 

看了国青队在土伦杯上拙劣的表演,看着国奥队毫无进步的表现,抢不过人家,传两脚就失误,一碰就倒的滑稽,无意识,无章法,无技术的表现,对目前中国教练选材的眼光真的实在是痛心。

 

不是中国没有足球人才,更不是中国足球后继乏人,而是我们的教练选材眼光有问题,是我们的教练选材的观念有问题,而这一切,都是当年的“抢逼围”误导造成的。如果我们的教练在选材上不改变那样的思维,那样的观念,就凭现在的足球人口,现在所挑选的球员,就算请来穆里尼奥,请来瓜迪奥拉,也难把这些球员带进伦敦奥运去,带到巴西世界杯赛场上去。因为这样的选材标准,我们永远也挑选不到梅西式的人才,哈维式的核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