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缩句和抓主干

(2008-06-18 18:46:22)
标签:

杂谈

2008-6-18



关于缩句和抓主干

 

张邱林

(华中师范大学 语言学系  武汉 430079)

 

    缩句和抓主干是中小学语文教学行之有效的传统内容。这两种工作常常被混淆起来,导致在指导学生缩句的时候引起争论。下面就是两例。

    (1)《小学语文教师》2001年12期上刊登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反映的问题:

我校高段语文教师对“所有的交通管理部门都反对酒后开车。”这一句如何缩句争论不休。答案有三:1、部门反对开车。2、管理部门反对开车。3、交通管理部门反对酒后开车。

答案1、2的理由是:缩句没有要求“意思不变”,应去掉所有的附加成分(定、状、补)。答案3的理由是:缩句“留主干,去枝叶”(教参语),即要简单明了地保留原句大意;特定名称不能改变,“交通管理部门”不能缩成“部门”或“管理部门”,否则意思就不明确。

  (2)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九册基础训练3第四题是要求学生照例缩写句子。对于其中的“一条清澈的小河缓缓流向远方。”一句,老师们发生了争论,有的主张缩成“小河流。”有的主张保留补语“向远方”,缩成“小河流向远方。”人教社小学语文室编著的《教师教学用书》上的参考答案是“小河流向远方。”

    上面的争论所反映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具有普遍性。涉及缩句和抓主干两个问题。因此,进一步讨论缩句和抓主干,对于指导教学实践和教学语法的研究都是很有意义的。

    实际上,缩句与抓主干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工作。两种工作目的不同、要求不同。

抓主干是句子理解和句误检查的一种手段,有助于把握句子基本架构,从而迅速理解句子的意思,也有助于检查句子的语法错误。句子有结构上的主干,如“一条清澈的小河奇迹般地出现在我的眼前。”句子的主干是“小河——出现”。又如“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句子的主干是“未来——在——田野上”。主谓句的“主干”指“主语中心 + 谓语中心”;如果带宾语,再加上宾语中心。从抓主干的角度来说,句子的“定状补”都是要去掉的枝叶

    句子结构上的主干与表达上的重点是两回事(跟我的思考一样,有些枝叶恰恰是表达的重点、有丰富的信息)。在表达上,修饰成分定语、状语、补语是不可缺少的,并且往往是句子表达的重点在语文教学中,常常把句子的主干抽出来跟原句相比较,来显示修饰成分的重要性。

    抓主干是就句子的结构方面而言的。既然只是主干,就失去了句子的某些必有成分,就不一定能够成句;既然只是就结构而言的,也就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考虑抓出的主干与原句的意义关系,可以相去甚远,甚至相反。(我有疑问,那么遇到否定词呢)

    语文教学中的缩句是一种表达训练。缩句是把结构复杂的长句简缩成结构简单的短句。缩句当然要抓出句子的结构主干,但并不等于抓主干。缩句的结果不仅要抓出句子的结构主干,而且还得是“句”,能单独成活,基本意思也得与原句相符合。如“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如果缩成“画挂。”就不成句,可缩成“画挂在书桌前。”又如“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如果缩成“天空等待孩子。”意思正好相反,得保留否定词“不”。再如“卢沟桥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如果缩成“卢沟桥成了建筑。”句子就没有什么意思,起码得保留“具有历史意义的”。缩句究竟简缩到什么程度,也是相对而言的,只有繁简之分,没有对错之分

    缩句除了要保留一些状语、补语之类的修饰成分,也常常要保留一些助词,如“树叶落了。”“鸟飞吧!”句末的这些助词常常是句子成活所不可少的语言成分。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讲到“句子的主干”时说:“在摘出主干的时候要把否定词一起摘出来。”为什么要把否定词一起摘出来?是为了保持主干与原句意思一致。这实际上是把抓主干与缩句结合了起来。在教学实践中也常见把缩句与抓主干结合起来的做法。

    教无定法。但是,我们认为在教学上还是把缩句与抓主干明确地区分开来比较好。既看到它们的联系,又认清二者的区别,在这其中特别要注意句子成句的要求。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两种语文方法的教学作用,也可以避免教学实践中的争议。

(载《语文建设》2004年第2期)

                               提取主干的方法(转)

 “抓动词,后前问,问过以后再理顺”。第一步,“抓动词”,是说面对一个句子,首先要找出它的动词,

    例如,鲁迅先生说:“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对这个句子,首先要找了动词“说”。

又如,“我常想:杨柳婀娜多姿,可谓妩媚极了,桃李绚烂多彩,可谓鲜艳极了,但它们只是给人一种外表好看的印象,不能给人以力量。”对这个长句,应首先找出动词“想”。

    第二步,“后前问”,即是以第一步所抓的动词分别向后面、前面提问。向后面问什么?问宾语,问动词所涉及的对象;向前问什么?问主语,问动作的发出者。如上面例名中“说”什么?“我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是“说”的内容,作“说”的宾语。“谁”在说?鲁迅先生说,鲁迅先生“做”说的主语。

对于一些复杂的句子,如句子中有几个动词要分清主次,抓住主要动词。如“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正向我们进袭”这个句子中动词有两个:表明、进袭。经过分析,“表明”这个动词是主要动词,应作句子的谓语,表明什么?表明“阴雨天气正向我们进袭”,引号里的作表明的内容,做宾语。

    第三步,“问过以后再理顺”。对找出来的句子主干读一读,通了,理顺了,说明主干找对了;如理不顺,说明主干找错了,须用同样的方法重新找。

    上面介绍的“抓动词”法找主干,还可用来准确地翻译文言文,特别是一些较难翻译的文言句子。《满井游记》中有“若脱笼之鹄”。主语是谁,不好确定。经分析,谓语动词是“若”,好像的意思,“若”什么?“脱笼之鹄”,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谁若脱笼之鹄?是作者。可知主语是作者,因此翻译时就须补上主语,句子也就通顺了。又如文章中有“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的句子。“泉”,泉水;“茗”,茶。泉水与茶有什么关系呢?罍,酒杯;“歌”,歌子;“红装”即艳装,“蹇”指驴或驽马,看上去没有什么联系。仔细分析,泉、茗、罍、歌、红装、蹇,原都是名词或名词短语,现都应用作动词,这样这几个句子就可翻译为:“打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身首艳装而骑驴马的游客”。用抓动语的方法能迅速、准确地翻译某些文言句子,但是在具体运用这种方法时不可死搬硬套。
  三、找句子主干要注意的问题:

  1、碰到有否定词“不、没、没有”等的句子要把否定词保留在句子主干中。

  如:我不看对青少年有害的黄色书刊。 主干:我不看书刊。

  2、主语、谓语、宾语的中心词是并列结构的,要把整个并列结构找出。如: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主干:技术水平和艺术价值显示智慧和力量。

3、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应把整个短语保留在主干里。如:我清楚地看见他来了。

主干:我看见他来了。

再长再复杂的单句都可用此法简缩成非常简洁明了的句子。且句子主干中只有一套主谓语部分。
    “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主干:这是教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