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庆节后的周四又匆匆出差南京,在办完事情后,距离晚上9:30回京的火车还早,决定去紫金山周围的老城墙处溜达一下,可是天气总是阴沉沉,时不时的有些小雨,背着沉重的行李及相机也不想在狭窄的路边下车,脑子转念:距离中山陵不远,干脃去去那里吧......
一路当中,无论山上、或者山下,总有桂花香味伴随,飘浮在漫山遍野,想到了桂花藕粉的清香、桂花糯米藕等等和桂花沾边的小吃,呵呵~~小小的花瓣洒落一地,凑到近前闻不到香味,但是淡淡的清香却总是如影相随,难道此时是桂花时节!?直到离开紫金山,坐上下山的游2车......香味才离开~~~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866~1925)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中山陵坐北朝南,位于紫金山东峰茅山的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中山陵的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 
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牌坊这类建筑在功能上主要是用来歌功颂德的,“博爱”两字正点出了孙中山先生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石坊后是长达375米、宽40米的墓道。

沿墓道前行为陵门,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为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用青色的琉璃瓦有其一定的含意,青色象征苍天,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

再进为碑亭,一块高
8.1米、宽4米的巨碑上刻着由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国民党内四大书法家之一谭延闿手书的“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24个鎏金大字,字为颜体,遒劲有力。

此为碑亭的后面


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台阶用苏州花岗石砌成。





祭堂是仿宫殿式的建筑。长30米,宽25米,高29米,堂顶是中国传统的重檐歇山式,上盖蓝色琉璃瓦。

祭堂建有三道拱门,门额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代表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 )。祭堂的门楣上刻有孙中山手书“天地正气”四字,表达了孙中山先生奋斗的理想。


最高的平台有华表两座,此为其中一座。

中山陵的设计方案是广泛征集的结果。最终由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自由钟”(也有称:警世钟)式图案荣获首奖。“钟”含有警示之意,象征了孙中山先生对革命的贡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