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韦庄《菩萨蛮·其二》到底写于何地

(2016-12-22 20:09:59)
标签:

文化

教育

历史

韦庄《菩萨蛮·其二》到底写于何地

 

诗歌的创作背景注释很重要,根据背景来知人论世,是鉴赏诗歌的重要方法。然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给韦庄《菩萨蛮·其二》的注解却让人费解,对于诗歌思想情感的理解容易产生误导。

教材下的背景注解为:“这首词为作者早年浪游江南时所作”。若是早年浪游江南的作品,应该是真的抒发对江南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因为那时的唐王朝虽然风雨飘摇,但毕竟还没有灭亡,对于故乡也不会有那种生离死别的悲怆,甚至绝望。从内容看,这首词虽然写了江南的美景美人,但真正抒发诗人情感的却是“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诗人看似写的是江南之美让人不愿离开,其实却是有家难回的无限伤感。晚年的韦庄已成了前蜀的宰相,曾经的唐王朝也早已被朱温的后梁所取代,他既是唐朝旧臣,更是长安杜陵人,面对易主的故土他还能回得去吗?这与白居易的《忆江南》完全不同,那是真正发自肺腑的对江南的怀念和赞美,而韦庄怎会真正留恋江南呢?江南的美景只不过是他怀念故土的背景而已,江南再美也难以安抚自己那远离故土、魂牵梦萦的思乡之情。

这首词写得幽微曲折,词人的情感是悄悄附着在江南的美景之中,细细体味才能感受到词人的良苦用心。“人人尽说”的潜台词就是别人都说而已,自己并非有这种乐不思蜀的感受。“游人只合江南老”则更进一步,浪迹到此处的人不是不想回家了,而是有家难回了,只好在这江南之地终老,有谁真正愿意把他乡当故乡呢?从字面上看,似乎是舍不得江南,实则是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到了“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最后两句,词人就反其意而言,未老之时不要还乡,可自己已经老了,怎么能不还乡呢?未老之人,也许可以被江南的美景美人留住,可是一个真正的老人,故乡就是他最难割舍的归宿。韦庄的特殊经历注定了他在词中的情感寄托与众不同,在前蜀虽然身居高位,但毕竟偏居一隅,对于故土的怀念就成了他晚年心底最为深切的呼喊了。

从一些名家的解读上看,也是把这首词当成韦庄晚年寓居在蜀地的作品。

    《白雨斋词话》:“端己《菩萨蛮》云: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又云:凝恨对斜晖,忆君君不知。《归国遥》云:别后只知相愧,泪珠难远寄。《应天长》云:夜夜绿窗风雨,断肠君信否?皆留蜀后思君之辞。时中原鼎沸,欲归不能,端己人品未为高,然其情亦可哀矣。”(《白雨斋词话》陈廷焯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10月版)

《唐宋名家词选》:“此词盖留蜀后寄意之作。一章(《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言奉使之志,本欲速归。此章(《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述蜀人劝留之辞,即下章云满楼红袖招也。江南即指蜀。中原沸乱,故曰还乡须断肠。(《唐宋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2月版)

《唐宋词鉴赏辞典》:“韦庄之《菩萨蛮》词,共有五首,前后呼应,一气流转,是在章法结构方面极有次第的一组作品。与其他词人随意为某一曲调填写许多首歌词的情形,颇有不同,所以一并选录。韦庄曾多年流寓江南,其《浣花集》中叙及江南者,大多指江浙一带。此《菩萨蛮》五首,盖为韦庄晚年寓蜀回忆旧游之作。”(《唐宋词鉴赏辞典··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3月版)

从诗歌鉴赏的方法来说,虽然作品本身是解读诗人思想情感的关键,但是作品的背景也是重要的手段,所以教材注解不宜过于简单,对于有分歧的地方,可以并存一二,让学生理解诗歌时多一些思考和选择的空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