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2019-11-23 22:22:16)
标签:

海岱朝宗

齐文化博物院

山东古代文物菁华

铜镜

青铜器

分类: 海纳百川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融归一统
秦汉时期是中华传统文化形成过程中的关键时期,秦汉王朝建立后,破除了可能阻碍区域文化交流的政治壁垒,为多元一体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公元前221年,齐国被秦所灭,其地尽归于秦汉承秦制后,大一统的国家形态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随着齐国政权的灭亡,齐国旧地沦为大一统王朝的郡、国属地,甚至被分割为数个封国。齐文化丧失了强有力的政权支持和相对稳定的疆界屏障,这意味着邦国政治意义上的齐文化遭到颠覆和终结。然而,社会及族群意义上的齐文化不仅没有消失,反而继续保持着异常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实现大一统的秦汉中央王朝逐渐融合了此前流行于各地的种种区域文化,使之成为波及全国的统一的思想文化,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积淀数千年的齐文化早已超越邦国形态,演化为一系列优秀的思想文化基因,为大一统格局下中华传统文化的新生作出卓越贡献,对秦汉时期乃至整个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最终,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成为一条汇纳百川的文化长河,奔流不息,泽被后世。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青铜骰子
西汉时期
淄博市临淄区大武镇窝托村齐王墓陪葬器物坑出土
淄博市博物馆藏
骰子又名琼、焭、投子、浑化,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博具和行令用具。《史记• 苏秦列传》记载:“临淄其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生动反映了战国时期齐国临淄城内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其中的“六博”是一种以骰子为博具的博戏。
此器分为18面,各面有错银铭文,内容为“一”至“十六”的数字以及“骄”和“口”字。铭文与博戏相对应,“骄”应即得胜、中彩之意;“口”或许是输、 受罚之意。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西汉齐王
西汉王朝历史上,先后封立有悼惠王肥、哀王襄、文王则、孝王将闾、懿王寿、厉王次昌、怀王闳等七位同姓齐王。公元前201年,高祖刘邦亲封长庶男刘肥为齐王,下辖胶东、胶西、临淄、济北、博阳、城阳等37县,号称诸王之最。公元前164年,汉文帝将齐地分割为六国,以刘肥之子将闾为齐王。厉王次昌绝嗣,汉武帝封其次子闳为齐王。公元前110年,齐怀王闳去世后无子,西汉不再封齐王。1978年发掘的大武汉墓位于淄博市临淄区大武乡窝托村南,该墓主墓室尚未发掘,五个陪葬坑内共出土礼器、兵器、仪仗器、车马器、生活用具等随葬物品一万余件,其中的矩形龙纹青铜镜、鎏金青铜熏炉、鎏金银盘、银豆等都是稀世珍品。据推测,其墓主人可能是第二代西汉齐王刘襄。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青铜鼎一组(七件)
西汉时期
淄博市临淄区大武镇窝托村齐王墓陪葬器物坑出土
淄博市博物馆藏
齐王墓出土的14件鼎多为素面,大小不一,形制雷同,其中12件在盖面或上腹部镌刻有铭文,刻工较草率。铭文内容有“齐食大官畜粲”“大官”“木”“尚志”“齐食畜”“齐食大官北宫十”“南宫鼎齐食官朱”“南宫鼎”“南宫鼎朱齐食官”“齐大官食右般者”“大官北宫”“齐食官朱”“齐大官尚志十”“左容二斗重九斤”“齐大官畜南宫鼎”等。“大官”即太官,主管宫廷膳食。“食官”属詹事,掌管皇后、太子事务。西汉初年,诸侯国在制度上均仿效中央,齐地应该也有与中央相似的职官。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青铜方炉
西汉时期
淄博市临淄区大武镇窝托村齐王墓陪葬器物坑出土
淄博市博物馆藏
铜方炉是一种温酒器具。大武齐王墓出土相同形制的铜方炉两件,其器、盖各饰一对铺首衔环以便移动,盖顶有椭圆形口可趴放置耳杯等盛酒器,两壁有条形通气孔,内壁中间有箅子,箅上可以盛放木碳用来温酒,碳灰可经箅孔落至器底。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青铜钫
西汉时期
淄博市临淄区大武镇窝托村齐王墓陪葬器物坑出土
淄博市博物馆藏
腹部横截面为正方形的方形壶始见于战国中期,盛行于西汉时期,西汉时期的此类器物上有自名为“钫”,用以盛放酒、水、粮食等。
大武齐王墓陪葬坑出土铜钫三件,大小相近,形制略同。铜钫外唇、颈、盖 缘等部位刻有铭文,刻工潦草。铭文内容有“齐食官上米”“齐大官右般”“重二斤十五两”“左三斤六两”等,多与器物的归属地、用途、重量等有关。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青铜壶
西汉时期
淄博市临淄区大武镇窝托村齐王墓陪葬器物坑出土
淄博市博物馆藏
大武齐王墓陪葬坑共出土铜壶十件,均素面,大小相近,形制相同。壶口外部或外底刻有铭文,刻工较潦草,铭文内容有“上米”“十斗廿八斤十四两西”“十斗廿七斤十二两东”“十斗一钧九斤西”“十斗一钧五斤西”“十斗廿八斤八两东” 等铭文。“上米”为壶内所盛内容,“十斗”等指该壶的容量,“廿八斤八两”等指该壶的重量,“东”“西”应为该壶的放置方位。由此来看,这些铜壶都是用来盛米的容器。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青铜罌
西汉时期
淄博市临淄区大武镇窝托村齐王墓陪葬器物坑出土
淄博市博物馆藏
大武齐王墓陪葬坑共出土铜罌十件,形制不一,素面,器壁较薄。罌腹外壁刻有铭文,刻工療草。铭文内容有“淳于重一钧六斤十两,容十斗,今口容九斗五升”“口官右般”“下米”“大官北宫”“大官南曹”“齐大官畜粲人下米”等,标明器物的归属地、用途、容积、重量等。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青铜錞于
西汉时期
淄博市临淄区大武镇窝托村齐王墓陪葬器物坑出土
淄博市博物馆藏
錞于是一种军用打击乐器,与鼓相和,或与钲并用。迄今所见的近百件錞于,大多属于战国中期以后,最早的可以追溯至春秋中期前后,大致体现了錞于的流行和分布情况。山东半岛一些地区似为錞于的重要原生地,其主人可能即为东夷。
大武齐王墓陪葬坑出土铜乐器仅有錞于、甬钟各一件,这与墓主人身份以及墓葬级别都极不匹配,其背后或有特殊原因,将来主墓室的发掘或许能为这一问题找到答案。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矩形龙纹大铜镜(复制品)
原件为西汉时期
原件出土于淄博市临淄区大武镇窝托村齐王墓陪葬器物坑
淄博市博物馆藏
这件矩形铜镜形体巨大,居历年著录和考古发现的古代铜镜之冠。其镜背花纹线条遒劲流畅,边缘饰连弧纹,四角及中间有五个拱形三弦钮,柿蒂纹饰,其间饰龙凤纹。龙身蟠曲,张口吐舌,栩栩如生。
大武齐王墓五号陪葬坑内出土铜镜五件,四件铜圆镜用略大于铜镜的圆形漆奁盛放,矩形铜镜上面覆盖有土黄色丝织品痕迹。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矩形龙纹大铜镜拓片
原件为西汉时期
原件出土于淄博市临淄区大武镇窝托村齐王墓陪葬器物坑
淄博市博物馆藏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草叶纹青铜镜
西汉时期
淄博市临淄区齐科化工有限公司出土
齐文化博物院藏
此镜背面有铭文“见日之光,长毋相忘”,它是汉代常见的表达相思之情的镜铭。汉代的铜镜不仅是贵族们用来察容观貌的日常用具,也是青年男女表达相思情意的信物。在陕西、河南等地汉墓发现的铜镜中,有一类镜铭皆作:“清银铜华以为镜,昭察衣服观容貌,丝组杂环以为信,清光宜佳人”。此外还有“见日之光,美人在旁” “长相思,世不绝,见朱颜,莫远望”“常与君,相欢幸。毋相忘,莫远望”等都属此类。汉唐时期的很多铜镜甚至还被当作婚姻信物,铸铭包括“夫妻相守日月亲”“亦成亲,心与心,长毋相忘,倶死何伤,毋弃故而娶新”等。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龙纹青铜镜
西汉时期
淄博市临淄区石鼓花园出土
齐文化博物院藏
此镜背面有四枚乳丁,主体纹饰为四条龙纹,均作S形身躯,张口顾首。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禽鸟纹青铜镜
西汉时期
淄博市临淄区稷下街道徐家村出土
齐文化博物院藏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草叶纹镜背范
西汉时期
征集
齐文化博物院藏
此镜背范呈青灰色,体轻。铸件为匕形缘,主纹区为草叶纹。三兹钮,圆形钮座,浇口、冒口里浅黄色,表面光滑,纹饰清晰,应为西汉初年的模具残存。
临淄地区的铸镜手工业大致开始于春秋时期。西汉时期以后,临淄成为我国著名的铜镜铸造中心。迄今为止,临淄地区发现多处铸镜遗址,出土汉代镜范100余件,其镜背装饰的主体花纹类型包括蟠螭纹、四乳弦纹、四乳龙纹、博局草叶纹、四乳草叶纹等。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草叶纹镜背范
西汉时期
征集
齐文化博物院藏
此镜背范呈青灰色,浇口部位呈灰黑色,表面光滑。外缘饰内向连弧纹,主纹饰为桃形花苞、四乳丁、单层草叶纹和双瓣枝叶纹。半球状钮,钮座四周有一单线方框,外侧有铭文“见日之光,天下大明”,属西汉时期常见的镜铭吉语。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