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地恋歌——宁夏岩画特展(一)

标签:
朔地恋歌宁夏岩画特展宁夏岩画贺兰山岩画民族文化宫宁夏岩画展 |
分类: 海纳百川 |
朔地恋歌
——
宁夏岩画特展
(一)
贺兰山上有神符 霞蔚云蒸壁画姝
牛马扬蹄奔日月 巫觋瞪目统江湖
羽毛似翼非凡首 犄角如矛怪异颅
千古风流今亦在 几人不羡爱情图
“朔地恋歌——宁夏岩画特展”由民族文化宫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主办,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展览馆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共同承办,展览展现了人面像岩画、狩猎岩画、生殖崇拜岩画、人形岩画、动物岩画、符号岩画、手印岩画的拓本,以及部分珍贵的岩画文物。
此展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推出的优秀品牌展览,已先后在多个国家及国内近20家文博单位展出,来到北京尚属首次。展览以宁夏岩画的内容题材为主线,内容包括宁夏岩画概况、中国岩画分类体系及岩画的制作方法和艺术风格、宁夏岩画与世界岩画组图对比等单元,共展出了93幅岩画拓片、6件岩画实物和36幅岩画原址照片,生动展示了宁夏地区先民所创造的远古文明。
岩画保护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除了长期受到风蚀、日晒、雨淋及山洪冲击等自然力的破坏之外,人为破坏也加速了岩画损坏进程。岩画的保护是一个跨世纪、跨区域、跨国界的工程。这个特展同样也是一个面向全社会的呼吁:远古文化一旦失去,将不会再有。岩画的研究与保护,人人有责,任重道远。
前言
人类早期以图像获取和传播倍息的方式,也是人类文化的根。在文字发明之前,岩画抒写着人类先民璀璨的文化,富有异彩纷呈的艺术之美,展示了早期人类的思维、观察与交流模式。作为一种永恒的石刻艺术形式,岩画至今在人们的生活中并没有消失。重新去发现它们,也就是重新发现我们的历史。
宁夏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迄今发现了大量的岩画遗存,成为中国北方岩画系统的代表。根据最新研究调査,宁夏岩画广泛分布在宁夏境内黄河两岸的贺兰山、卫宁北山、香山、西山及灵武东山绵延七百余公里的几百个山谷、峡口与丘陵之中,气势雄宏,场面壮阔,是曾经驻牧、生活于此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游牧民族绘刻在岩石上的生活痕迹。其数量众多、风格独特、内涵丰富,涉及各类动物、天体、符号、人面像以及祭祀、射猎、交媾、放牧、巫术活动等。在贺兰山的贺兰口,数百个人面像凿刻在山璧之上,形成了一条蔚为壮观的脸谱长廊;北山大麦地,岩画密集处每平方公里图像达180幅之多,生动地再现了远古人类执着悲壮的生命历程和真实的锖感世界,记录了人类生存活动的连续篇章,彰显着人类先民对生命的挚爱与坚守。
在气象萧疏的苍茫山谷,那凝固在石头上灵动的线条,仍然在向世人无言地诉说着先民们神秘而永恒的故事。感谢宁夏博物馆为北京观众送来的这份厚礼,本次展出的百余件展品,是从众多宁夏岩画中挑选出来的精品。驻足观赏,细细品味,我们不难领略游牧民族豪放、雄壮、粗犷、自由的风釆,眼前仿佛又重现了那一段荒蛮而壮丽的历史。

狩猎
尺寸:长64cm、宽110cm


宁夏岩画产生时代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概述
宁夏地处西北黄河上游的河套之首,黄河自南向北贯穿其中,远古时期属黄土高原与沙漠、草原过渡地带。这里曾经层峦叠幛、沟深谷邃、树木葱茏、水草丰茂。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其北部地区一直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息
地。宁夏岩画遗址地域相对比较集中,主要绘刻在黄河两岸几个山脉的沟口与峡谷之中,共计约30余处。截止2003年5月,宁夏岩画总数为7259
组,其中单体图案22144个。考古工作者在宁夏有岩画分布的地带已发现了多处古人类文化遗址,其中包括早在20世纪二十年代初发现的著名的距今三万年前的水洞沟史前文化遗址、青铜峡鸽子山石器时代遗址、中卫一碗泉、长流水石器时代遗址等几十处。这些重要遗迹的发现,足以证实不同的历史时期远古先民曾经在这里生息繁衍。宁夏岩画集历史上许多民族艺术之大成,是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党项、蒙古等民族文化长期交融的结晶。北方草原岩画与古代文化遗址有着大体的一致性。作为北方草原岩画的代表——宁夏岩画,洋溢着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创造力,充分体现了游牧民族豪放、雄壮、粗犷、自由的精神气质。

群羊
尺寸:长63cm、宽98cm




狩猎
尺寸:长64cm、宽45cm



岩羊
尺寸:长34.8cm、宽34.5cm




宁夏岩画点 遗址分布图

中国岩画的分类体系:
中国岩画资源非常丰富,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岩画资源大国之一。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有岩画文字记载的国家,《水经注》等古文献就有对岩画的记载。这些岩画从一个侧面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历史文化宝库,揭示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根据现已发现的岩画遗址
的地理分布和其内容、风格、制作方法等文化特点,中国岩画大体分为北方、东南沿海、西南三大体系。南系
(包括东南和西南)岩画多是用动物血配以矿物质颜料绘制出来的,北系岩画基本是用石器、骨器、金属器等工具凿刻磨制而成的。
1.北方体系:所分布的范围自黑龙江经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直抵新疆和西藏。比较大的岩画遗址约有60余处。
2.东南沿海体系: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自江苏经福建、台湾直抵广东和香港。比较大的岩画遗址约 有10余处。
3.西南体系:在分布范围上包括广西、云南、贵州 和四川。比较大的岩画遗址约有20余处。


宁夏岩画分布图

历史上曾经活动在宁夏地区的游牧民族




宁夏岩画的制作方法及其艺术风格:
宁夏岩画属北方体系。其制作方法,总括起来不外乎岩绘和岩刻两种。岩绘岩画是用工具蘸颜料汁液绘制而成;岩刻是我国作画常用的方法,有磨刻、凿刻和划刻之别。在艺术风格上,宁夏岩画同国外岩画有许多共同的表现。为了使画面获得整体的艺术效果,作画者大胆地省略了事物的复杂细节,利用上下和左右两度空间,以粗放的笔触和简要概括的形体去
制作所欲展现事物的基本轮廓,并运用概括夸张、均衡对称、主次对比等作画技法,制作出一个个富有充沛生命力的图象。作画者把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艺术上粗犷的手法浑然结合为一体,使岩画作品产生巨大的审美震撼力和感人的艺术魅力。
主要的四种制作方法:
1.磨制法:用尖状石块划刻出图像轮廓线,磨出V字形刻痕,磨痕深浅不同,有的深达2—3厘米。再用硬度较强的钝状石块在岩石上反复研磨而成。这是一
种古老的岩画制作方式。这种技法的产生应该在金属器物没有出现之前。
2.敲凿法:用利器(尖状石块或金属器}在石面上刻画出物体轮廊,在轮廓线内用有棱角的石块或金
属器敲击石面。画面由密集的点窝组成。
3.凿刻法:用尖锐金属工具在石面上刻划出物体轮廓线,然后进行凿刻,这种方式制作出的岩画线条 清晰、明朗。
4.岩绘法:用动物血掺矿石粉末或树液掺矿石粉末制成颜料绘制在岩石上。


岩画几种主要内容题材组图对比

太阳神岩画

宁夏贺兰山贺兰口——太阳神

哥伦比亚——太阳神

符号岩画

美国新墨西可州——符号

美国阿拉斯加州——符号

宁夏灵武东山——符号

美国内华达州——符号

舞蹈岩画

巴西皮奥伊州彩绘岩画——舞蹈

宁夏贺兰山贺兰口——舞蹈



太阳神
尺寸:长56cm、宽69cm




符号岩画
在宁夏各地的岩画点发现了一些由抽象的点、线、沟槽等所组成的符号和图形。原始社会是一个漫长的无文字的历史阶段,他们的记事方法大约包括物件记事、图画记事、符号记事三种。其中图画记事和符号记事在岩画中都很丰富,有些岩画的符号图形就属于符号记事的一种。虽然创作者所要表现的内容和思想,学术界至今仍然众说纷纭,但是其在先民社会生活中一定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同心圆
尺寸:长30.2cm、宽41.8cm
符号
尺寸:长35cm、宽69cm



符号
尺寸:长31cm、宽55cm



符号
尺寸:长41.5cm、宽40.4cm




后一篇:北京门票——北海门票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