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斋堂镇桑峪村过街楼

标签: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斋堂镇桑峪村桑峪村过街楼杂谈 |
分类: 别开一门 |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斋堂镇桑峪村过街楼
资料:
《中国文物地图 北京分册下》:
“201-C113 前桑峪村过街楼 [斋堂镇前桑峪村南口清代]
清建,民国时重修。南向,台座宽11.65米,进深7.5米,高6.5米;券洞宽4.64米;台上国周均有护墙,外侧石额刻“紫芝”,内侧石额刻“凝瑞”,为1933年重修时立;城台殿堂面阔三间,进深一间,顶已改建。此村为明清两代宛平县桑峪治所。”
《门头沟政区通览》:
“过街楼
清代建筑,由于规模窄小,通水不畅,几经洪水冲毁,几经修复,民国二十二年重修,坐北朝南,砖石结构,通宽11.6米,进深7.5米,高6.5米,券洞宽4.64米。城台四周均有女墙,券洞上方嵌石额,过街楼前面横幅为“桑田香馥、峪地泽生”,前额曰“紫芝”,左右题字以道教训祜,右侧:为乐及时令得无极;左侧:去古怀远至道在斯;后面横幅内容是:里仁为美於万斯年,后额曰“凝瑞”,左右两侧记叙用小字,内容已无人记清。内东护墙上题有四个巨字:“亿则屡仲”,不知其意。上述题字为本村清末秀才张怀所书。过街楼保存完好,1996年曾局部修善。”
《门头沟文物志》:
“前桑峪村过街楼
位于军响乡前桑峪村,为清代建筑,民国二十二年重修。坐北朝南,街楼砖石结构,通宽11.6米,进深7.5米,高6.5米,券洞宽4.64米。城台四周均有女墙,券洞上方嵌石额,前额曰“紫芝”,后额曰“凝瑞”。城台上有殿堂,面阔三间,进深一间,顶部已改建。前桑峪为明清两代桑裕社所在地,过街楼现保存完好。”
《门头沟文物志》——《第二次文物普查统计表》(1984年):
“军响乡
……
3.古建 过街楼 民国 前桑峪村”
《门头沟文物志》——《门头沟第三次文物普查统计表》(1997年):
“3-7-225 前桑峪村过街楼 民国 军响乡前桑峪村”
《北京门头沟村落文化志》:
“过街楼
清代建筑,由于规模窄小,通水不畅,几经洪水冲毁,几经修复,民国二十二年重修,坐北朝南,砖石结构,通宽11.6米,进深7.5米,高6.5米,券洞宽4.64米。城台四周均有女儿墙,券洞上方嵌石额,过街楼前面横幅为“桑田香馥、峪地泽生”,前额曰“紫芝”,左右题字以道教训祜,右侧:为乐及时令得无极;左侧:去古怀远至道在斯;后面
横幅内容是:里仁为美於万斯年,后额曰“凝瑞”,左右两侧记叙用小字,内容已无人记清。内东护墙上题有四个巨字:“亿则屡仲”,不知其意。上述题字为本村清末秀才张怀所书,字体遒劲雄深,飞楷严体,现已有80多年。城台上有殿堂,面阔三间,进深一间,顶部已改建。曾设有红孩儿、观世音菩萨彩色泥塑像,二人南北相向背对,意为守护村民平安吉祥、避邪免灾、和睦相处。传说自从后桑裕人信奉天主教后,与前桑峪人传统的信仰佛教、道教、儒教格格不入而经常发生矛盾,甚至敌视。前桑峪为明清两代桑裕社所在地,过街楼保存完好,1996年曾局部修缮。”
《门头沟文物见闻》:
“前桑峪村过街楼
位于斋堂镇前桑峪村,清代建筑,民国二十二年重修。坐北朝南,街楼砖石结构,通宽11.65米,进深7.5米,高6.5米,券洞宽4.64米。城台四周均有女墙,券洞上方嵌石额,前额曰“紫芝”,后额曰“凝瑞”。城台上有殿堂,面阔三间、进深一间,顶部已改建。前桑峪村为明清两代宛平倒桑裕社所在地。”
《斋堂川》:
“前桑峪村过街楼:位于军响乡前桑峪村,为清代建筑,民国二十二年重修。坐北朝南,砖石结构,通宽11.65米,进深7.5米,高6.5米,券洞宽4.64米。城台四周均有女墙,券洞上方嵌石额,前曰“紫芝”,后曰“凝瑞”。城台上殿堂面阔三间、进深一间,顶部已改建。现保存完好。”
《皇都古镇斋堂》:
“过街楼:清代建筑,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重修,后又几经修缮。过街楼坐北朝南,砖石结构,气势宏大,美观大方,上有观音塑像,人们从楼下走过,自然接受摸顶礼拜,此过街楼藏风聚气,将东来的紫气及四方的瑞气全部凝聚在这里,使桑峪村成为祥福之地。”
《北京斋堂古村落群》:
“桑峪村
过街楼
步入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一座古建筑就是桑峪过街楼。桑峪过街楼为清代建筑,民国二十二年(1933重修),后又几经修缮。过街楼坐北朝南,砖石结构,高6.5米,宽11.6米,进深7.5米。过街楼下辟有券洞,洞高6米余,宽4.6米,券洞上方嵌石额,前额曰“紫芝”,后额曰“凝瑞”。城台上置殿堂,面阔3间,进深一间。其顶部已改建成琉璃瓦顶。过街楼的作用是保障安全,装饰村口,供奉神像,保佑村庄。”
《西山明珠桑峪村》:
“桑峪村建村时就在桑略村口始建过街楼,起风水作用,由于规模窄小,通水不畅,几经洪水冲毁,几经修复。至民国初年重建,政府倡导,村民捐资,公益劳动,历时二年峻工。此次重建规模宏大,总长19米、宽8米、拱券高7米、深7.5米、宽4.5米,顶楼三间,曾设有红孩儿、观世音菩萨彩色泥塑像,二人南北相向背对,意为守护村民平安吉祥、避邪免灾、和睦相处。
过街楼前面横幅为“桑田香馥、峪地泽生”,门额石刻“紫芝”,左右题字以道教训祜,右侧:“为禾枳时、令得无极”;左侧:“去古怀远,至道在斯”。后面横幅内容是:“里仁为美,於万斯年”。石刻门额为“凝瑞”,左右两侧记叙用小字,内容已无人记清,内东护墙上题有四个巨字:“亿则屡仲”,上述题字为本村清末秀才张翰书,书写字体酋劲雄深,飞楷严体,现已有80多年。1996年曾局部修缮。”
《京西古道(上)》:
“前桑峪有过街楼,为清代建筑,民国二十二年(1933)曾重修,前后额分别嵌“紫芝”、“凝瑞”石额,城台上有殿堂三间,为“桑峪社”办公所在。今过街楼保存完好。”
《北京不可移动文物目录》:
“110109943180000431 斋堂镇镇桑峪村过街楼 清 斋堂镇”
楼额和题字均已新描,北面题字1998年曾改刻为“春色满园
惠风和畅”,现已更为原刻“里仁为美
于斯万年”。
20180205所拍:






































20170807所拍:













20160807所拍:
20160207所拍:










20131026所拍:







20121002所拍:







20120122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