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区文物古迹——雁翅镇田庄村娘娘庙及崔奶奶庙

标签: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雁翅镇田庄村娘娘庙及崔奶奶庙田庄村娘娘庙 |
分类: 别开一门 |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雁翅镇田庄村娘娘庙及崔奶奶庙
资料:
《门头沟政区通览》:
“娘娘庙
位于村西青茶山,与白瀑寺、妙峰山为一体。寺后有五百年茶树一棵,高十余米,主干粗40多公分,在门头沟境内实属罕见。另有四百多年松树3棵。娘娘庙有正殿、东西茶棚、戏楼。1996年又恢复了每年四月初一的庙会。庙会活动仪式有唱戏、扭秧歌、踩高跷等,必演传统项目就是打聒子鼓。其隆重与热闹程度要超过春节。”
“崔奶奶庙娘庙旁边有一座小庙,供奉着当地神医崔奶奶。崔奶奶是本村一位传奇人物,她自通外科医术,治好了不少当地以及外乡人的疑难杂症,但既不收粮,也不要钱。据说她以当地的柏树枝为食,辅以一些蔬菜,活到七十多岁,1953年去世。人们为了纪念她,教育后人,在娘娘庙旁为她也立了一座庙,称崔奶奶庙。”
《北京门头沟村落文化志》:
“娘娘庙
位于村西青茶山,与白瀑寺、妙峰山为一体。寺后有五百年茶树一棵,高十余米,主干粗40多公分,在门头沟境内实属罕见。另有四百多年松树3棵,苍翠雄浑,与娘娘庙建筑互为映衬,更显神秘古朴。娘娘庙有正殿及东西茶棚,另有戏楼,抗战及文革时期寺庙遭到破坏,1995年在各方努力下,重建娘娘庙;次年又恢复了每年四月初一的庙会,每当庙会之时,家家户户从零时开始到庙上烧香,全村及外乡人一直到晚上,庙会活动仪式有唱戏、扭秧歌、踩高跷等,更为传统的必演项目就是打聒子鼓。烧香人自愿捐款给庙会,多少不限,到庙上吃饭,热闹一天。有的不远百里到此地烧香,只为还愿。本村人在外地打工的,再忙也要回村参加庙会,其隆重与热闹程度要超过春节。”
《京西古道》(上):
“雁翅镇田庄村娘娘庙位于村西北的青茶山上,山因庙前西侧有古青茶树而得名。说是青茶树,实为黄连木树,该村崔家老坟还有一株。娘娘庙有正殿和东西茶棚,以及一座戏楼。抗战及“文革”时期遭到破坏,1995年在各方面的努力下进行了重建,第二年又恢复了传统的庙会。会期是四月初一,香客们从夜时零时即开始到庙上烧香。庙会的主要活动有唱戏、扭秧歌、踩高跷、打聒子鼓等。烧香人自愿给庙会捐款,多少不限,庙里管大家一顿饭。有外地香客不远百里而来进香,本村人在外地打工的,即使再忙,也要回来参加庙会活动。活动要举行整整的一天,到天黑才结束,其热闹程度在当地胜过春节。此次重修,在娘娘庙正殿西,增建了一间殿堂,有一座小庙,名叫“崔奶奶殿”,供奉的是本村的村民崔奶奶。崔奶奶是本村的娘家,嫁给王家。她通晓医术,治好了不少当地以及外乡人的疑难杂症,既不收钱,也不要粮。据说她以柏树枝之食,辅以一些蔬菜,活到70多岁,1953年去世。人们为了怀念她的功德,更是为了教育后人感恩,在娘娘殿旁给她建了一座庙堂进行供奉,称为崔奶奶庙。”
《京西进香古道》:
“田庄村位于村西的清茶山上,庙后有一棵500年树龄的古茶树,高10余米,径粗40厘米,在北京地区实属罕见。娘娘庙有正殿和东西茶棚,以及一座戏楼。抗战时遭到破坏,1995年在各方面的努力下进行了重建,第二年又恢复了传统的庙会。会期是四月初一,香客们从夜时零时即开始到庙上烧香。庙会的主要活动有唱戏、扭秧歌、踩高跷、打聒子鼓等。烧香人自愿给庙会捐款,多少不限,庙里管大家一顿饭。有外地香客不远百里而来进香,本村人在外地打工的,即使再忙,也要回来参加庙会活动。活动要举行整整的一天,到天黑才结束,其热闹程度在当地胜过春节。在娘娘庙旁边有一座小庙,名叫“崔奶奶庙”,供奉的是本村的村民崔奶奶。崔奶奶是本村的娘家,嫁给王家。她通晓外科医术,治好了不少当地以及外乡人的疑难杂症,活到70多岁,1953年去世。人们为了怀念她的功绩,更是为了教育后人,在娘娘庙旁给她建了一座庙堂进行供奉,称为崔奶奶庙。”
《北京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110109943180000033 田庄村娘娘庙及崔奶奶庙 清 雁翅镇”
20170617所拍:
20160226所拍:
20140822所拍:
前一篇:北京门票——圆明园门票035
后一篇:井盖系列——卫生工程局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