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区文物古迹——大台街道板桥村福龙桥

标签: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大台街道板桥村福龙桥北港沟桥大台街道板桥村福龙桥十里八桥 |
分类: 别开一门 |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大台街道板桥村福龙桥
资料:
《中国文物地图•北京分册》(下):
“210-C122 福龙桥 [大台街道西板桥村清代]
位于东西板桥村之间,为北港沟之出口。单孔石拱桥,桥长35米,宽5.6米,券洞高9米,宽10米。桥面为大青石板铺砌,得名“板桥”,大块石板长2.4米,宽0.7~0.8米,厚0.2~0.3米,长1.5米左右,宽0.5~0.6米的小块石板较少,厚度与大块相同。桥东北墙角,嵌有“泰山石敢当”石一方。”
《门头沟文物志》:
“福龙桥,即板桥,东西板桥村之间,为北港沟之出口。桥高10米,宽5.6米,长35米,券洞高9米,宽10米。桥西不远处有碑记曰:“合村重修禅房四楹……垣墙大桥,刻碑献戏,工成告竣……书碑人保安州生员于士魁……”,道光十四年(1834)立碑。桥面均为大青石板铺墁,板桥村由此而名。桥东头北侧墙角嵌有石刻,上有“泰山石敢当”五字,碑额有“吉星高照”四字。”
《门头沟文物志》——《第二次文物普查统计表》(1984年):
“大台
……
16、西板桥 清 板桥旧村”
《门头沟文物志》——《门头沟第三次文物普查统计表》(1997年):
“3-3-185 板桥村过街楼 清 大台办事处板桥村”
《北京门头沟村落文化志》:
“福龙桥
福龙桥居于东、西村的中间,横跨在北港沟的沟口。桥高约7米,长35米,宽5.6米。跨度约10米。建于何时不详,有碑文记载:道光十四年因被洪水冲塌重修。”
《古今大台》:
“福龙桥(北港桥)
位于北港沟沟口,东、西板桥间。桥高10米,宽5.6米,长35米;券洞高9米,宽10米。石砌单孔拱桥,大青石板铺面,于清道光十四年重修。同年碑曰:“合村重修禅房四楹……垣墙大桥,刻碑献戏,工成告竣。”桥东头北侧曾嵌有“泰山石敢当”碑,额曰“吉星高照”。”
《京西进香古道》:
“福龙桥为东西走向,横担在北港沟口,用石块砌筑而成,大石板覆面,石板大者长2.4米,宽0.7~0.8米,厚0.2~0.3米;小者长2.5米,宽0.5~0.6米。桥高10米,宽5.6米,长35米,券洞高9米,宽10米。此桥始建年代不详,桥西有一块修路碑,未标明建桥时间。”
《京西古道》(上):
“两村之间亦由一座石砌拱桥相连,桥名福龙。桥高10米,宽5.6米,长35米,现保存完好,桥为大青石覆面,每块1.5~2.5米,宽0.5~0.8米,厚0.2~0.3米。桥西头原有一座石碑,刻有“合村重修……垣墙大桥,刻碑献戏工程告竣”字文,落款:“书碑人保安州生员于士魁,刻字人石府村高明亮。”……。由此碑可证修桥碑应在道光年间。此桥规模在山沟里的古桥中是比较大的,单孔,跨度达10余米,历经一百七十余年左右而保存完整,且是片石、石灰加黄土砌筑起来的,令人赞叹。当地人称此桥为“北港桥”或“福龙桥”;前者因位于北港沟口,后者因沟内有山名“福龙”。桥基东北墙角上嵌着一块额书“吉星高照”的“泰山石敢当”,可惜,近年来让人偷走了。”
《京西古道》——《大台专刊》——《浅淡大台地区古道上的十里八桥》:
““十里八桥”的第四座桥福龙桥,桥高10米,长35米,宽5.6米。跨度约10米,桥为大青石覆面,每块1.5~2.5米,宽0.5~0.8米,厚0.2~0.3米。板桥村被北港沟分为东西板桥,沟内有座福龙山,福龙桥因山得名,古桥重修于清道光年间……。”
《永定河》(二O一七年三月 第一期)(总第21期)——《门头沟清水涧六座石拱桥》:
“福龙桥,又称北港沟桥,地处一条叫“北港沟”叉沟的沟口,是原东板村与西板桥分界桥。石桥桥身高大,桥长30米,桥面宽5.6米,桥下基础边宽6.6米,青石板铺墁桥面,残破的石砌护墙高1.1米,宽0.46米。单孔石拱券孔跨空9米有余,桥面到沟底大约12米高,穿过桥洞的山间柏油路也只占了拱券的一半地方。桥东头北侧墙角嵌有石刻,上有“泰山石敢当”五字,碑额有“吉星高照”四字。桥西不远处有碑记曰:“合村重修禅房四楹……垣墙大桥,刻碑献戏,工成告竣……书碑人保安州生员于士魁……,道光十四年(1834年)立碑。””
《北京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110109943180000004 福龙桥 清 大台镇”
桥已整修并加装防固。
20170113所拍:





20160222所拍:






20150320所拍:
20140330所拍:
20131116所拍:









20120810所拍:


20120204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