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区文物古迹——龙泉镇龙泉雾村瓷窑遗址

标签: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龙泉镇龙泉雾村瓷窑遗址辽金瓷窑遗址辽三彩寿昌五 |
分类: 别开一门 |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龙泉镇龙泉雾村瓷窑遗址
资料:
《中国文物地图•北京分册》(下):
“16-A16 龙泉务瓷窑址 [龙泉镇龙泉务村北•辽~金•区文物保护单位]
1975年发现,遗址东西长230米、南北宽150米,面积约276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0.8~2.5米。1983年出土有辽代三彩佛像三尊和一件“寿昌五年”(1099)题款的三彩器残片。1991~1994发掘,发现有窑炉、作坊、烘坯火炕、炉灶等遗迹,同时伴有大量烧过的煤渣,出土各类器物8000余件。已公布为北京市地下文物埋葬区。(《北京龙泉务窑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2年)”
《门头沟文物志》:
“龙泉务村辽金瓷窑遗址发掘
龙泉务窑是一处具有代表性的北方辽代瓷窑遗址,1993年公布为北京市地下文物埋葬区。1958年田野考古调查时发现,1975年复查确认为辽代瓷窑遗址。1983年6月龙泉务村在村北修水塔挖地基时,发现大量的瓷片堆积。地基位于村北约50米,直径9米左右,深3.5米。距地表1米发现瓷片堆积层,厚1.1米。除发现大量的瓷片外,还出土一批琉璃三彩制品,其中有三彩菩萨,莲座彩绘佛,引起学术界广泛重视。1984年春,国家文物局组织工作人员到龙泉务窑址参观。文物总店的陈华沙女士在该遗址水塔以东和以南两处地面散落的瓷片中,分别采集两片三彩瓷片,后经粘对发现有“寿昌五”铭文,推断下边应有“年”字,此应是“寿昌五年”(1099)辽道宗耶律洪基最后一个年号,属辽代晚期。1991年冬季对窑址进行了钻探。……。
……。”
(本文注:原文后长文介绍探方分布、地层堆积、典型遗址、出土遗物及分期、对龙泉务窑址瓷器的研究等,本文略。)
《门头沟文物志》——《门头沟第三次文物普查统计表》(1997年):
“1-5-4 龙泉务瓷窑遗址 区 辽、金 龙泉镇龙泉务村”
《门头沟政区通览》:
“辽代瓷窑遗址
位于村北,占地60余亩。1958年发现,1990年文物局开始挖掘。发现大量辽三彩文物,是研究辽瓷窑遗址和龙泉雾村历史的重要文物。”
《北京门头沟村落文化志》:
“辽代瓷窑遗址
位于村北公路西侧,占地60亩。1958年发现,1990年文物局开始挖掘。发掘文献中记载:共发现瓷窑13座,出土文物8000多件,并发现大量辽三彩文物,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北方辽金瓷窑遗址。现为市级文物埋葬区重点保护单位。”
《京西重域龙泉镇》:
“辽金瓷窑遗址
辽金瓷窑遗址位于门头沟区龙泉镇龙泉务村北,遗址东西长230米、南北宽150米,面积为27600平方米,经鉴定是一座具有代表性的北方辽代瓷窑遗址。1993年北京市政府公布龙泉务辽金瓷窑遗址为第一批地卞文物埋葬区。
1957年全国第一次文物普査,文物工作者在门头沟区龙泉务村北发现该窑址。1975年文物工作者们幵始对该窑址进行复核、试掘。1983年门头沟区龙泉务村在兴修水利塔工程时,出土一批琉璃三彩制品,其中三彩菩萨,彩绘佛像及“寿昌五”年款识的三彩釉残片,曾引起学术界广泛重视。1991年春,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与门头沟区文物管理所组成考古队,对龙泉务瓷窑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共揭露遗址1270平方米,出土各类器物8000余件,发现窑炉13座,作坊遗址2处,各类火炕、炉灶10余处,以及灰坑、建筑遗迹等。根据出土文物及地层包含物分析,确定其年代为辽代中期,这一发现纠正了学术界原来对辽三彩始烧于辽晚期的结论。
龙泉务辽金瓷窑以生产白釉为主,兼烧黑釉瓷、酱色釉瓷以及茶叶末釉瓷等,辽代晚期还烧制三彩日用陶器和建筑琉璃。大量的出土器物中有一个意外的发现,辽代的制瓷工匠已经懂得了使用硼代替铅作助熔剂原料。烧造琉璃制品中工匠们经常会使用铅作助熔剂,因铅的熔点低,能在较低的温度下促使釉料形成玻璃光泽,但是铅有毒,对人体的毒害很深,硼的发现及利用解决了这项难题。龙泉务辽金瓷窑的工匠早在一千年前的辽代,在没有任何科技测试手段的情况下,能认识到硼是没有毒的,用天然硼代替铅配制低温琉璃釉,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项重大的发明,这一发现填补了中国陶瓷史和中国陶瓷工艺发展史上的一个空白,并且这一发明比国外的硅酸盐珐琅釉早五百多年。可惜的这项发明未能流传下来,随著龙泉务窑的停烧失传,后直到清康熙年间又从国外引进。
辽三彩的烧造工艺为二次烧成,目前一直烧造辽三彩的窑□有北京龙泉务、林东南山窑、辽阳□官屯窑,除北京龙泉务要在长城内,其余均在长城以外的辽国腹地。由于地域的不同,原料不同,这些窑址生产出来的瓷器亦有所不同。龙泉务瓷窑遗址的辽三彩是以坩子土为原料,烧成器胎质坚硬细密,麻色白中泛黄,彩釉鲜艳。工艺技术和花纹特征与定窑相似。造型有葵口盘、折腰盘、瓶、壶、盂等。釉色有黄、白、绿,器物已见的有菩萨坐像、坐伸缩像等,龙泉务窑盘,碗里心或足部多数留有4-6个支烧痕。装饰上,部分器物装饰浮雕菊瓣、莲瓣。三彩坐佛像采用浮雕、圆雕、透雕等多种手法瓷塑。与其他窑址比较,北京龙泉务辽金瓷窑不论在制作工艺上,胎质的细密和硬度上还是釉色的细腻色泽上,均比长城以外三窑厂烧造的辽三彩水平等级高,可称为辽三彩器烧造的精品。辽三彩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辽三彩是在继承唐三彩风格和技法的基础上又有所发明创新,不论是器物造型、装饰艺术,还是烧造工艺都独树一帜,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时代特征。
龙泉务辽金瓷窑是辽代瓷窑中第一个经过科学手段进行考古发掘的窑址。初步探明了瓷窑从辽至金历史发展的脉络,发研究辽、金时期北方瓷窑及瓷窑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
《北京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110109801150000187 龙泉务村窑址 辽 龙泉镇”
挖掘回填,地下埋葬。
20170211所拍:
















前一篇:北京门票——动物园门票031
后一篇:北京门票——动物园门票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