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区文物古迹——龙泉镇天桥浮村三义庙

标签: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龙泉镇天桥浮村三义庙天桥浮战役玉河古道 |
分类: 别开一门 |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龙泉镇天桥浮村三义庙
资料:
《门头沟文物志》:
“三义庙
三义庙坐落在龙泉镇天桥浮村,明万历二十年前已建。民间宗教建筑,供奉三国时期“桃园三结义”的刘备、关羽、张飞。庙坐北朝南,正殿、配殿、禅房、山门一应俱全。现只剩断垣残壁,从寺内残址及遗存的石构件看,寺庙规模宏大。
……。
据寺内修庙碑载:门头村中天桥浮,有三义庙一座,不知何代,观其形势环绕山也,仰其巍然宏丽,本村一大观也,年深日久,风雨飘零不免栋宇摧残,金身剥落。合村众善公议修建,施资备料,鼎立相助。使殿宇全身焕然一新。清嘉庆十五年(1810)大功告成。清道光二十五年(1842),三义庙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修缮,先后重新修建了大殿,耳房、大墙、又补修了通往寺庙的道路,此次工程进行了六年,至道光二十八年(1848)完工。”
《门头沟区文物志》——《第一次文物普查登记》(1957年):
“3-1-78 天桥浮三义庙 清 龙泉镇天桥浮村”
《门头沟文物志》:
“三义庙 清嘉庆十五所(1814)创建 遗存 龙泉镇天桥浮村”
《门头沟村落文化志》:
“三义庙
坐落在天桥门洞两侧,与天桥相连。庙宇坐北朝南,北西南三面环山,东瞰门头沟圈门。四周环大墙,正殿三间,供奉刘备、关羽、张飞塑像。两侧有配殿各三间,东房为娘娘殿,对面有马王殿,塑马童像和骏马像。庙院东南角悬大铁钟一。创建不晚明代。据老人说,当地人马善人家族于清代重修,因此也有马家庙之称。民国年间有两个和尚,曾在此开办学校。上世纪50年代,庙宇被毁。现只留残垣断壁。存有圆形
大青石建筑基座、汉白玉盘石八角莲花座和碑石三方。”
《京西重域龙泉镇》:
“7、天桥浮三义庙
三义庙坐落于天桥浮村,……。明万历二十年(1592)前已建。民间宗教建筑,供奉三国时期“桃园三结义”的刘备、关羽、张飞。庙坐北朝南,正殿、配殿、禅房、山门一应俱全。整体院落东西面阔18米,院落进深40米,南房进深5米。现只剩断垣残壁。
……。
据寺内修庙碑载:门头村中天桥浮,有三义庙一座,不知何代,观其形势环绕山也,仰其巍然宏丽,本村一大观也,年深日久,风雨飘零不免栋宇摧残,金身剥落。合村众善公议修建,施资备料,鼎立相助。使殿宇全身焕然一新。清嘉庆十五年(1810)大功告成。清道光二十五年(1842),三义庙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修缮,先后重新修建了大殿,耳房、大墙、又补修了通往寺庙的道路,此次工程进行了六年,至道光二十八年(1848)完工。
……。”
《龙泉文化丛书》——《名胜古迹》:
“(4)三义庙
三义庙坐落于天桥浮村,坐落在村东天桥门洞上面。明万历二十年(1592)前已建。这里北西南三面环山,东瞰门头沟圈门。四周环大墙,正殿坐北朝南,由前三间和后三间组成,供奉供奉刘备、关羽、张飞塑像。正殿东侧三间房为娘娘殿,对面有马王殿,塑马童像和骏马像。庙院东南角悬大铁钟一。创建不晚明代。据老人说,当地人马善人家族于清代重修,因此也有马家庙之称。1943年以前有两个和尚。民国年间曾做过学校。整体院落东西面阔18米,院落进深40米,南房进深5米,现只剩断垣残壁。
……。
据寺内修庙碑载:门头村中天桥浮,有三义庙一座,不知何代,观其形势环绕山也,仰其巍然宏丽,本村一大观也,年深日久,
风雨飘零不免栋宇摧残,金身剥落。合村众善公议修建,施资备料,鼎立相助。使殿宇全身焕然一新。清嘉庆十五年(1810)大功告成,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三义庙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修缮,先后重新修建了大殿,耳房、大墙、又补修了通往寺庙的道路,此次工程进行了六年,至道光二十八年(1848)完工。”
《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110109943170000184 天桥浮村三义庙 明 龙泉镇”
三义庙早成废墟,现已复建,但形制与所见不同。所记碑石曾被埋,今已清出,尚未立起,庙中古槐犹存。“天桥浮战役”即在此处,现遗有国民党在解放前期修建的碉堡、战壕等设施。
20160123所拍:














20150521所拍:






20150425所拍:







20131110所拍:




















20130720所拍:
20111010所拍:

20111003所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