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区文物古迹——龙泉镇岳家坡村焦家大院

标签: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龙泉镇岳家坡村焦家大院 |
分类: 别开一门 |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龙泉镇岳家坡村焦家大院
资料:
《北京门头沟村落文化志》:
“岳家坡焦家大院
由三个院落组成,向外有三个大门,只有中院和东院可以通行。而西院虽有大街门和过道,但一直启用,也许因为大街门地面离院外大街地面相差太高的缘故吧。所以,西院一直要经过与中院相连的平门,经中院大街门而出入。
最先盖的是中间那处,统称老院子。是维字辈的祖父在清通光年间,开煤窑挣了钱盖的。
院西西边的民国十四年盖起了西院,西院正房(北房)五间,两明一套间,老人家住东间,三子住西小间。南房四间,两明两暗.由长子居住,西房三间,两明一暗,由老二居住。当时原想地基往西扩一点盖成四合院,但西街坊死活不行,因此,东房不能盖,结果成了只有南北和西房的三合院。
老三也许较上点劲,更主要是手头有钱,因为此时正是掌管仁和窑期间,因此就紧挨老院东边,盖起了一个做工精细规规矩矩的四合院。这个东院未进大门口先要上一个拐弯的台子,台上条石封顶,台下是缸砖铺地,外有几个拴马石桩。大门用铁皮所包,钉满铁钉,两扇门心钉出“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大门上方,在砖雕护栏里边,是专为鸽子造的窝,门镅上用铁钉帽组成的“戬毂”两个字,门槛高约一尺,成为进出大门界限。两个雕刻着图案的石质箱形的门墩儿,如同二虎把门,分列大门两侧。临街每个墙垛上都有砖雕的松、鹿、鹤等图形。迈进门槛,是个敞亮的过道,东西两内墙分别画着渔、樵、耕、读和楼、台、亭、阁,下面分别摆放两条做工结实的长约一丈宽近一尺的大长矮橙,供人歇坐,特别是三伏天,坐在这享受着过堂风,很是惬意。进大门迎面是个影壁,影壁中间用砖雕两个大字“鸿喜”。影壁前是个用朱红漆成四腿木架,支撑着一个通体浅棕色,上面烧制出不同花纹,口为是橙黄色,象征着年年有余的大鱼缸。鱼缸里养着莲藕等水生植物,每到夏末秋初,绿荷叶衬托着粉红色荷花,再加上鱼缸两边的两大盆芭蕉树,真是让人耳目一新。
进西侧的四扇漆成深绿,每扇上面的朱红色四方斗中,分别写着福、禄、祯、样楷书大字的平门,才能跨进内院。院内有别于西院的不是土地而,是青砖铺地,院中间在红砖墁成的雨路的两旁,摆放着石榴树,而在正房屋前两侧的石沿下,分别摆着在条形绿叶的衬托下、开着粉色、白色的夹竹桃,在东西房两侧山花墙下,还有花池子,种着不同花卉抬头看,在各房的檩方子,分别绘着不同的油漆彩画。各房的砖墙一律磨砖对缝,横竖成线。山墙上方,都有一块整砖雕成的图案,各山墙角为怕磕碰还包嵌着由台阶往上三尺多高的木条。每根方椽子头上,还漆绘着X字。更让人称奇的是:各屋大块玻璃窗下的里外窗台,都压在同一整块的长木上,可想这块厚厚的大长板的元木要有多粗。去各屋的台阶,一律是见棱见角的大条石,同时在各屋门口的上方,为防房顶滴下的雨水,在帛=
都装有一丈左右长的雨隔路,雨隔路出水一头的地上,放有一接水大缸。
院内北房也就是正房,地基略高于其他房子,呈现居高临下之势,明显是当时掌权者为自己居住显示尊贵而特意考虑设计的。北房一共五间,一明间两次间,两捎间,进明间迎面是占有半间左右的一个木质大床,就是俗称的大烟床,上铺猩红毡子,中间摆着炕桌,后墙有一大窗户,计是为抽大烟时通风换气之用。因为其他间很少见这样的窗户。北屋地面一律铺的是油墨擦了的方砖,显得又黑、又光、又亮。明间与东西次间用木质隔扇相隔,隔扇上请人用小楷书写着唐宋诗词。东次间有个硬木大床,迎门有个大穿衣镜,南窗台前有个条案,前摆放着硬木八仙桌和两把太师椅。西次间少了大床,靠北墙多了个硬木大理石面的长条案,据说当年上面摆着十二样古玩,特别是一座值钱的小金钟。在条案前有一张雕漆的大理石面的圆桌。次间与梢间之间用漆成深紫色的木板隔开,各有推拉木门进出。东间为主人卧室,另侧可能为来客所住。南屋没有住人,主要为存放院内花卉过冬之用。院内东西厢房均为两明一暗,东屋为克字辈老三所住,西屋为老六所住。与东平门相对,有个西平门,出此个走几步是个角门,出角门可到老院子。在东院东西房后各有个夹道,一为排水,二为本字在办红白喜事之时,院内搭起大棚招待宾客,夹道内可以支锅立灶,杀鸡、宰猎之用。”
《京西重域龙泉镇》:
“4、岳家坡村焦家大院(中院)
位于岳家坡村,……。清道光年间建筑。该院落进深16.5米,面阔16.4米。正房五间,面阔16米,进深5米,硬山清水脊,合瓦顶,蝎尾已残,七踏有垂带,西厢房三间,面阔8.8米,进深4米,硬山清水脊,带蝎尾,有平草砖雕,棋盘格顶,东厢房南山墙有软心靠山影壁,有三级如意踏阶,形制与西厢房相同。倒座五间,有三级踏阶,旁有垂带。门楼开在东南角,面阔2.5米,进深5米。民国年间,在院落东西各又建院落,西院为三合,东西为四合。故现焦家大院共是平行三套院落。
焦家大院建筑精良,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圈门地区为数不多的保存至今的古民居之一。”
《龙泉文化丛书古胜名迹》:
“3、岳家坡焦家大院
位于岳家坡村,村中焦家,世代以煤业为生。清代以后,成为门头沟地区知名的窑
主。清末民初,建成起焦家大院,有并排联结四合院三座,建筑精良。新中国成立后,大院的部分建筑曾用于服装工厂,部分建筑缺乏维修已近残破,然大院形制犹在。门前古槐,枝繁叶茂,古风犹存。
宅院为清道光年间建筑。该院落进深16.5米,面阔16.4米。正房五间,面阔16米,进深5米,硬山清水脊,合瓦顶,蝎子尾已残,七踏有垂带,西厢房三间,面阔8.8米,进深4米,硬山清水脊,带蝎尾,有平草砖雕,棋盘格顶,东厢房南山墙有软心靠山影壁,有三级如意踏阶,形制与西厢房相同。倒座五间,有三级踏阶,旁有垂带。门楼开在东南角,面阔2.5米,进深5米。民国年间,在院落东西各又建院落,西院为三合,东西为四合。故现焦家大院共是平行三套院落。
焦家大院建筑精良,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圈门地区为数不多的保存至今的古民居之一。”
《北京不可移动文物目录》:
“110109943181910225 焦家大院民居清、民国龙泉镇”
现中院有门隔堵,东院可入。
20140913所拍:























































前一篇:井盖系列——卫生工程局098
后一篇:井盖系列——卫生工程局099